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服务蔡氏宗族  传递蔡氏情怀

  

                   

蔡氏新闻 · 蔡氏宗亲共聚东莞长安举行新春团拜会  · 惠州蔡氏宗亲联谊会举行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  · 福建省蔡氏宗亲联合总会召开蔡氏立姓3070年庆..  · 广东惠州蔡氏宗亲联谊会在梅山庄园举行2025年..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祥芝蔡氏家庙分会2025年..  · 河南上蔡县招商局领导一行莅临惠州蔡氏宗亲联..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参加南塘柯氏家庙乙巳年..  · 福建青阳蔡氏世界宗亲总会在青阳蔡氏家庙隆重..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金鹏分会2025年年会  · 广东罗定下围蔡氏举办燃放丁财炮活动  
历史渊源 更多

蔡氏渊源

考析论坛

蔡国沉钩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总 编蔡海峰

手 机:13719670907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渊源 > 考析论坛 > 内容 

广东汕尾海丰县鹿境济阳堂胡太府赞词初释

作者:蔡惠进  发布时间:2015/10/20
   鹿境蔡姓开基始祖蔡道山,于宋末年间同岳父吕青冈(鹿境呂姓开基祖)从福建蒲田徙迁海丰县,蔡吕两姓表亲居住鹿境乡有7百多年历史,子孙繁衍、生息共存。鹿境座山临河,树木茂盛,环境忧美,名胜古迹颇多,有海丰八景之一的“丽江月色”、“圣井古迹”、“御宴潭”、“车地树灵”(济阳堂宗祠)等等。 鹿境乡有史以来是一个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地方,素有名乡之称。 
   鹿境蔡氏《济阳堂》宗祠,坐落在象山狮山之间,风水场气兴旺,有“车地树灵”之称,虽祠堂屋顶树枝叶茂遮荫,但瓦面经年不见一枝一叶,其胜景闻名遐迩,古往今来,“车地”奇闻吸引着无数游人墨客。明代有两府一县官员慕名拜访过蔡氏宗祠,如惠州府巡抚(二品官)胡勖(音叙),曾作詩詞赞扬: 
   “予以公事至捷胜,道经鹿境,而蔡氏祖祠在路旁,有二庠生胤灵、允元者,肃以入坐间,问其源则襄公之裔也”。故作一律以赠之: 
   “谁将此地建祠堂,表表洋洋擅大方。 题洛宗潢宋太史, 摩碑词妙汉中郞。 
   须知五桂枝交萼,更羡三槐辈兆光。 鼎甲状头君旧物, 来年必定破天荒。 (明胡太府勖赞)” 
   注 释:明代惠州巡抚胡勖(音叙),来海丰县捷胜(现市城区)办事,路经鹿境蔡族乡里,见到一座外貌壮观,气势非凡的宗祠,落轿参观,当时乡中秀才(十世祖蔡胤灵、十三世祖蔡允元)迎接招待,叙谈中得知鹿境始祖蔡道山源系福建北宋名臣蔡襄之裔孙,遂即挥笔题词。 
   “谁将此地建祠堂,表表洋洋擅大方”。 
   注 释:是谁在这块风水宝地建宗祠?原来是鹿境族人为纪念先祖功德而兴建的济阳堂,其盛大的外貌,壮观大方。 
   “题洛宗潢宋太史,摩碑词妙汉中郞”。 
   注 释:“题洛”,指蔡襄公题词于泉州洛阳江之洛阳桥,洛阳桥为蔡襄公任泉州知府时所建。“宗潢”为皇族之后裔,指蔡氏为周天子后裔。“太史”,历朝史官多为翰林任之,故也称翰林学士为太史。蔡襄公曾任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摩碑”即 “摸碑”,三国时,汉中郎将蔡邕(音雍),在黑暗中摸出孝女曹娥的碑文,并把碑词制作文图轴,送给女儿蔡文姬作留念,后来就有曹操与才女蔡文姬论词的一段故事。 这二句诗是胡太府赞扬蔡姓家族在每个时代都有名贤辈出。 
   “须知五桂枝交萼, 更羡三槐辈兆光”。 
   注 释:“五桂”,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正处在秋季,恰逢桂花开的时候,把进士登第比喻为折桂,“五桂”是对鹿境族人相继登科之美称。亦意示鹿境蔡氏三世祖生五子,分别房号为“仁、义、礼、智、信”,五大房子孙繁衍昌盛,从此成为名门望族。五子好比登科夺冠折桂,借喻五棵桂树枝叶互长繁茂,花萼吐艳。“三槐”,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以定三公九卿之位,后以“三槐九棘”为三公九卿之代称。后世即以“三槐”比喻三公一类的高官,赞扬鹿境蔡姓后辈承荫周朝先祖之福泽,必然光宗耀祖。 
“鼎甲状头君旧物,来年必定破天荒”。 
   注 释: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殿试进士第一名,谓之“状头” 。“破天荒”,唐朝年间,荆南地区派人参加京城会试(中央一级的科举考试),四五十年竟没有一个考中进士,人们就称荆南地区为“天荒”,后来有个叫刘蜕的考中了进士,人们觉得天荒已经被打破了,于是称之为“破天荒”。旧时文人常用“破天荒”来表示突然得志扬名。“君旧物”,鹿境祠堂前立有众多功名旗杆夹,祠堂内挂着题有“魁元”两字的匾额,以及有鹿境乡蔡姓族人历代任官的遗物。由此可见证,预料到其后代定能承传祖先的优良精神,必定会人才辈出,得志扬名。 
   鹿境乡旧时族规:凡鹿境济阳堂派下裔孙都要熟记胡太府八句赞词。以上是我对八句赞词试作初步注解之,敬请方家学者及蔡氏族人等有识人士加以指正。 
蔡惠進(廿二代孫)2015年秋于香港
·上一篇:湖南新化蔡氏外迁范围及原因初探 ·下一篇:福建莆田“猪屎巷”考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首页 | 稿留 责权声明 | 赞助网站 功德榜 |

   箱:cs1046@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