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公元前1046年建立,首封君是周文王第五子蔡叔度,作为周武王最年长的几个亲弟弟之一,蔡叔度最初被寄予厚望,成为三监之一替天子掌控商王畿,是周朝初年数一数二的诸侯国。然而到了春秋之世,蔡国却江河日下,发展到只能在齐、楚、晋、吴等国之间纵横捭阖,成为纵横术的鼻祖,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蔡国又是如何运用纵横之术,完成了几次绝境逢生呢?
周武王死后,蔡叔度和周公旦发生冲突,史称“三监之乱”,三年战争以周公的胜利宣告结束,蔡叔度和世子被除国流放,次子蔡仲由周公抚养。周公长子伯禽替父就封鲁国时,蔡仲同往担任鲁相,后来虽然蔡叔度第二子蔡仲由鲁相重新获封蔡侯,然蔡国的实力也已经大不如前了,彻底失去了周朝的“方伯之位”。
公元前770年周朝东迁之后,郑国借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大肆扩张,蔡国和宋、卫、陈三国联手遏制郑国,双方进行了一系列战争,但是蔡国参与的联盟方面败多胜少。楚国再次称王后,兼任周朝卿士的郑庄公被迫低头拉拢蔡国,与蔡桓侯在公元前710年签订“邓城之盟”,蔡国在时隔两百多年后,再次登上了“方伯之位”。
“邓城之盟”的签订遏制了楚国二十多年,楚国始终无法将势力延申进豫州,随着蔡桓侯封人去世,弟弟蔡哀侯献舞上位这个局面发生了改变。公元前684年,蔡哀侯因为调戏小姨子息夫人,引发息侯不满,息侯谎称楚国来袭引蔡国救援,同时联络楚国伏击蔡军,楚文王得以在莘地歼灭蔡国军队主力,活捉蔡哀侯。此后蔡国国力大损,无力单独对抗楚国,开始走上了一条借力打力的纵横之路。
蔡哀侯被楚国抓获后九年死在楚国,世子蔡穆侯上位,为了对抗来自楚国的威胁,选择和齐国联姻,将妹妹嫁给齐桓公做夫人。公元前657年,蔡姬泛舟时摇曳恐吓齐桓公,齐桓公不悦,将蔡姬送回了蔡国,但并未结束婚姻关系。蔡穆侯本来想依仗齐国来平衡楚国的压力,结果弄巧成拙,蔡穆侯索性将妹妹蔡姬嫁给了楚成王,由此引发了蔡国的第二次亡国之局。蔡国的纵横之术也从此正式开始,从蔡穆侯,一直延续到蔡声侯时期,前后长达两百余年,中间诞生了蔡朝吴和蔡昭侯等众多战略高手。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主导九国会盟于召陵,联军随后攻破蔡国都城上蔡,活捉蔡穆侯,经过众诸侯求情,蔡穆侯被释放。蔡姬极力劝说楚成王发兵救援蔡国,楚国和齐国对峙于豫州南部,后两国达成协议,蔡姬继续做楚成王夫人,蔡国倒向楚国,陈国沦为齐国的势力范围。蔡穆侯经过二十余年的纵横捭阖一败涂地,不仅从希望摆脱楚国变成了依附楚国越来越深,而且在其父被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国都陷落,差点重蹈三监之乱后的覆辙。召陵之盟后蔡国依附于楚国,成为楚国阵营中的左膀右臂,直到一位野心勃勃的君主楚灵王的上位,这一切才开始走到了尽头。
公元前541年,楚国令尹王子围杀侄子楚郏敖上位,是为楚灵王,这位野心勃勃楚王试图借着弥兵之盟后的局面,尽可能多的吞并原楚国一派的盟友,在众诸侯向晋楚两强朝贡的情况下挖晋国墙脚。公元前534年,楚国灭陈国设县,公元前531年,弑父上位的蔡灵侯被楚灵王欺骗,酒醉后被杀死,楚国灭蔡国设县,公子弃疾为蔡公。
辅佐公子弃疾的是原蔡国太师子朝的孙子蔡朝吴,蔡朝吴决心复兴蔡国,次年即说服蔡人联合楚国大臣观从反对楚灵王,并联合流亡在郑国的楚灵王两个弟弟公子比和公子皙,准备灭掉楚灵王光复蔡国。后公子弃疾说服蔡朝吴支持自己,陈、蔡、叶、东不羹、西不羹联军攻破郢都,杀死楚灵王的两个儿子,楚灵王在外自尽,上位的公子比和公子皙在公子弃疾的哄骗下自杀,三个哥哥都被公子弃疾杀死,他由此继位为楚平王。楚平王宣部陈蔡两国复国,蔡灵侯子蔡平侯继位,允许被楚灵王迁移的道国等八国人回归故土,稳定住了国内的局面。
楚平王本来想把蔡朝吴留在楚国朝堂,蔡朝吴谢绝,依然为蔡国大夫。重新复国后的蔡国为了表示对楚国的亲近,将国都由上蔡迁移到了离楚国更近的新蔡,蔡国和楚国因此进入了一段二十多年的关系缓和期,可惜好景不长,到蔡平侯之孙蔡昭侯在位时,楚国和蔡国双方冲突再起。公元前516年,随着楚平王去世,楚昭王年幼,奸诈贪财的楚昭王族兄囊瓦借担任令尹之位胡作非为,将觐见楚王的唐成公和蔡昭侯扣押索要财物,引起蔡昭侯不满。公元前506年,回国后的蔡昭侯联系晋国准备讨伐楚国,晋国在当年召集十八路诸侯再会召陵,商议援蔡伐楚之事,此事同样因晋国中行寅索贿无疾而终。
就在蔡昭侯受困之时,吴国抛来了橄榄枝,双方一拍即合,唐国随后也加入联盟,吴蔡唐三国组成联盟,共同策划攻击楚国。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孙武起兵伐楚,率兵三万自姑苏城而出,通过水路进入长江和淮河,与蔡昭侯、唐成公的军队汇合于豫州南部。楚国大惊失色,调集20万军队围攻吴国联军,双方最终在柏举爆发大战,楚军溃败,吴军攻破郢都,楚昭王奔随,蔡国和唐国也大肆拓展领土,豫州东南部之地被蔡国收入囊中,这是蔡国国土最大之时。
随着吴军在秦楚联军的攻击下退出楚国,楚国开始回头攻击蔡国和唐国,公元前505年,唐国被楚国消灭,蔡国虽然也被楚国围困,但顶住了楚国的进攻。公元前493年,楚昭王再次出兵围攻蔡国,蔡昭侯向吴国求救,蔡国在吴国的支援下新蔡迁都到州来邑,改州来邑为下蔡。公元前491年,蔡昭侯去朝见吴王夫差,蔡国贵族怕他再迁都,就煽动夷夏之别,杀了蔡昭侯,立其子成侯,将国都也迁回了上蔡。
公元前478年,楚惠王继续威逼蔡国,蔡国离开上蔡,再次迁都下蔡。为了争夺蔡国的遗产,陈国在争抢蔡国的豫州故地时被楚国消灭。公元473年越国消灭吴国,蔡国失去了吴国这个靠山。继承吴国霸主地位的越王勾践是楚惠王的外公,之后的两代越国国君也没有将蔡国作为棋子的意思,同时越王勾践将吴国霸占的诸侯土地还了回去,蔡国被楚国四面包围了,纵横之术已经失去了施展的空间!
蔡国作为一个乱世中的诸侯国,在国力衰颓之际,没有致力于富国强兵,反而想借助于大国之势力,在齐、楚、晋、吴等大国之间反复摇摆,反映了弱小国家在春秋时期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生存之艰难。虽然蔡国通过依附强国、利用大国矛盾、联姻和外交手段等方式,试图在夹缝中求生存,但由于其国力弱小,最终未能逃脱被吞并的命运,这告诉我们一切还是要靠自己,借势而为最终并不是长久之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