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谁是蔡蒙吉?”很多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疑惑。翻开南宋的本地史料,关于蔡蒙吉的生平虽然着墨不多,但一代名贤的高风亮节透过七百年岁月的烟尘扑面而来。据记载,1276年冬,蔡蒙吉因抗击元兵被俘,为国捐躯,民族英 ...
“谁是蔡蒙吉?”很多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疑惑。翻开南宋的本地史料,关于蔡蒙吉的生平虽然着墨不多,但一代名贤的高风亮节透过七百年岁月的烟尘扑面而来。据记载,1276年冬,蔡蒙吉因抗击元兵被俘,为国捐躯,民族英雄文天祥得知噩耗,亲自到梅县松源镇的蔡氏故居祭拜,并在故居的墙上用芒秆扫疾书下“忠孝廉节”四个气势磅礴的大字,写罢不忍久留,含泪策马狂奔!
2005年11月6日,怀着对英雄的敬仰和好奇,我们从梅城驱车近百公里来到了蔡蒙吉的故乡——梅县松源镇金星村。得知我们是来采访“蔡蒙吉”的,当地的老百姓非常热情,争相向笔者讲述蒙吉公的故事。
娘胎里传出读书声
蔡蒙吉故居是典型的客家围龙屋,屋前的池塘依旧波光潋滟,池塘边上的菜园青蔬茁壮,蔡氏宗族的长者蔡国昌老伯望着菜园对笔者说:“当年蒙吉公的母亲怀他的时候,经常在这里劳作。从旁边经过的路人,时常听到读书声,可四周并无他人,甚觉奇怪。后来仔细听才发现是从蒙吉公母亲的肚子里传出来的,十里八乡一时间传为佳话,乡亲们都说文曲星要下凡了。果然,蒙吉公出生后不负众望,天资过人。传说那年冬天,蒙吉公的父亲定夫公有心考考儿子,见门外有个小孩在摘桐子,便即兴出了上联‘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蒙吉公略一思索想起过年时妹妹吃鸭头的情景,便应道‘丫头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定夫公闻言大笑,连声赞好。待蒙吉公入学时,四书五经已烂熟于心、吟诗作对样样了得。蒙吉公没有恃才自傲,学习非常刻苦,12岁时上京赶考,取得进士功名……”
孝心感动了皇帝
“‘照壁画麒麟,门神画到脚。’这是经皇帝特许的名门望族才可以享有的荣耀。蔡蒙吉中进士时才12岁,许多落榜考生不服气认为其中有诈,皇帝也心存疑虑,专门召见蔡蒙吉复试。大殿上,只见蔡蒙吉年纪虽小,但气宇轩昂,对答如流,见识不凡,皇上龙心大悦以礼相待,同时得知蔡蒙吉的父亲、祖父都是进士,欣喜之余当下准许蔡家参照望族‘照壁画麒麟,门神画到脚。’”村里一位王姓老者,说起蔡蒙吉同样如数家珍:“蔡蒙吉中进士后旅居京城,因为棋艺精湛多次被南宋皇帝召进皇宫下棋。一日风雨大作,正在和皇上下棋的蔡蒙吉魂不守舍,老走错棋,皇帝颇为恼怒,问蔡蒙吉是不是有什么心事。蔡蒙吉据实相告:‘老家门前的河道有九曲,常因大雨发水灾,今天又下大雨,心里非常挂念家中的母亲。’皇帝闻言,被蔡蒙吉的孝心感动,传令当地官府整改河道,兴修水利。现在大家看到的松源河不是原来的九曲就是这个缘故。”
何姓老者也不甘人后,接着说:“当时的南宋京城纸醉金迷,蔡蒙吉看不惯,领了官衔,回到家乡,拿出自己的俸禄、私产,倡办教育,开经讲学,让贫苦人家的孩子也能读上书。一时间整个松源书声朗朗,达于里巷。今天的蒙吉书院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有的,创建时叫松源堡义学,也即是公共教育场所,那时各地只有私塾,松源是周围乡镇最早有义学的。”
《梅江月》泪长相忆
“可惜,蒙吉公死得太早,才32岁!”今年70多岁的蔡老伯说起小时候和大人走几天山路到梅城看汉剧《梅江月》的往事:“《梅江月》说的是蒙吉公精忠报国的故事,记得剧情的高潮是蒙吉公英勇就义后,元军将其曝尸三日,看到这里,剧场里大家义愤填膺恨不得冲上场去跟敌人拼命;三日后,元军看到栩栩如生的蒙吉公,非常害怕,便将尸身丢进梅江河,瞬间,半个梅江河面被血染得鲜红,看到这里,大家都不禁唏嘘。”
时间回到1275年秋天,元军大举入侵南宋,四处战火硝烟、哀鸿遍野,南宋王朝风雨飘摇。蔡蒙吉临危受命,出任梅州签书,事义兵总督。他变卖家产、田地资助义军,征召客家青年踊跃参军,保家卫国,同时开仓赈济灾民。蔡蒙吉统领义军6000多人驻守梅州各个关隘,屡次狙击了元军的入侵,指挥得当,守土有功。
1276年秋,元军战将易正大率元远征大军攻下广州、惠州后进犯梅州,数次恶战,最终因双方兵力悬殊,关隘失陷义兵退守州城。蔡蒙吉指挥义兵多次突围未果,半个月后弹尽粮绝,梅州城被元军攻破。蔡蒙吉以身报国,在服毒谢忠时,被元军所擒关押在兴宁县城。元军用尽手段,诱逼蔡蒙吉投降。蔡蒙吉宁死不屈,义正词严地痛斥敌人:“吾只知尽忠报国,岂可屈从人奴而苟生?吾乃宋臣,世食宋禄,决不投降,望速杀之!”神态自若、从容就义,年仅32岁!
今天,仍然生活在松源镇金星村的蔡蒙吉后裔大约有100多人,更多的蔡氏后裔出外发展,开枝散叶。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省内蔡氏后裔有10多万人,国内各地及海外有100多万人。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每年都有大批的蔡氏后裔从全国各地甚至远渡重洋,回到松源镇金星村的蔡蒙吉故居祭拜祖先。与此同时,前来蔡蒙吉故居祭拜的更多是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真正的英雄就算会被历史忘记,但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