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华夏五千年,气壮山河几朝梦。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从来也不肯停歇,留下了重重的车辙,那便是我们的遗失的文明和不断探寻的历史。
历史似乎没有尽头,因为历史总是不断发生。历史虽没有尽头却有开端,中国华夏文明的历史长卷,要从夏商周说起,而在历史的开端却有一个人点燃了文明的火种,创造了那个年代的不朽传奇。
他就是中国第一位明君——蔡叔度公之父姬昌。
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今陕西岐山县人。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蔡氏始祖叔度公之父。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在位四十二年后,正式称王,史称周文王。
姬昌与孔子
历史上有很多明君,但是排名第一的只有姬昌。
周文王姬昌,以他为中心的周朝,逐渐制定“周朝礼制”,其第四子周公制定的“周礼”曾被无数圣人推崇和膜拜。其中被他影响至深的人,非孔子莫属。
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把礼作为治国之经纬的思想,认为礼是治国之本,形成了以礼乐教化治国安邦的总体思路。
孔子不满当时“天下无道”,动荡不安的社会,抱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救世情怀,奔游列国,汲汲以求,倡导“德化”、“礼治”。
也就是所谓的周礼治国。可见,周文王姬昌是周朝奠基人,被称作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明君,真乃实至名归。
姬昌与《周易》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五经"中位于榜首的一部书,而《周易》的创造者就是周文王姬昌。
相传周文王因广施仁德,深得人民拥戴而引起商王纣的猜忌和不满,纣王听信谗言,将姬昌囚禁于羑里城。姬昌利用被囚羑里的七年时间里,他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将伏羲的先天八卦改造成后天八卦,后又“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因而重之”,演变成八八六十四卦,用以反映宇宙间事物的复杂变化,经过他辛勤的钻研、认真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最终完成了《周易》这部作品,成就了“文王拘而演周易”千古佳话。
《周易》堪称千古奇书,对于今人影响至深。
姬昌与姜子牙
一部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翻拍数次的神话故事《封神演义》,在还原了西周历史人物关系和朝代更迭的同时,让战火纷飞的西周增添了奇幻的神话色彩。姬昌,姬发,伯邑考,姜子牙,纣王,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伴随我们走过童年,成年,中年。《封神演义》为明代作者所写的神话故事,玄幻色彩极其浓厚,不能与历史事实混为一谈,但只有一件事是符合历史真实事件的,那就是姜太公钓鱼。
很多人听说过“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而背后的故事确是君臣相互成就的千古美谈。胸怀大志的姜子牙在没遇到姬昌之前是落魄的,年过七十,家徒四壁,惨遭妻子嫌弃。终日以卖酒,卖牛肉为生。但他迎来了命运的转机——求贤若渴的姬昌将从渭水边路过。于是,姜子牙便是垂钓于渭水之滨,用直钩钓鱼,吸引了西伯侯姬昌,并被拜为“太师”(武官名),尊称太公望,成为首席智囊,辅佐姬昌建立霸业。
综上所述,无论是玄学还是文学,抑或是圣人之道,周文王姬昌所具有的独特历史文学价值是后人所无法比拟的。最后,与我们蔡氏而言,无姬昌便无叔度公,无叔度公便无蔡氏,周文王姬昌的事迹,值得我们铭记和研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