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发布蔡氏信息

      传递蔡氏情怀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浙江省苍南县金乡镇原蔡家村(东胜村)慈善联..  · 东莞蔡屋举行迎春围餐团圆宴  · 江西省永修县滩溪镇滩溪蔡斌公蔡氏宗祠举行圆..  · 湖南蔡锷生平业绩陈列馆开展新春拓印活动  · 福建省柯蔡宗亲总会祭祖、2024年年会暨表彰大..  · 广东湛江蔡氏宗亲总会举行辞旧迎新晚宴  ·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蔡氏宗亲会成立  · 福建南安柯蔡氏源流文化研究会第二届理监事会..  · 广东省增城黄猄冚蔡氏宗祠暨贵台蔡公祠堂重光..  · 《爱我蔡家》歌曲首发仪式在广东惠州举行  
文化天地 更多

典故传说

蔡氏文化

谱牒文化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总 编:蔡海峰

手 机:13719670907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天地 > 谱牒文化 > 内容 

修族谱、建宗祠的意义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1/4/13

   祠堂,正是家族制度的外化表现形式。几千年来,中国的家族制度一直交织于田园风味的生活理想中,这种生活理想,田园情怀,返璞归真的态度,以趋福避祸的方式,诠释着中国人清淡的幸福。

   事实上,从有利于国家民族的角度,“家族之长存”对于推动民族的发展壮大,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传统中国人对于宗祠的感情,朴素、淳厚,无可扼制,无法割裂。无疑,宗祠是传统中国人心中血缘崇拜的圣殿,是灵魂皈依所在。是宗族血脉所系,也是宗族盛衰的标志。

   兴旺的家族,四时祭享、香火不断;衰败的宗族,祠堂残颓,香火断绝。它以血缘为基石,以亲情为纽带,穿越漫长的时空隧道,使后人保持着与祖先心灵的沟通。在以血缘为坐标的宗族关系中,祠堂是尊祖敬宗的联结点。

   读懂了祠堂,也就读懂了宗族文化的真谛。朱熹在《家礼》中规定:“君子将营宫室,先立祠堂于正寝之东。”而且,“或有水盗,则先救祠堂,迁神主遗书,次及祭品,后及家财”。

   在朱熹时期,祠堂被视为高于一切,为家族命运之所系,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正因为这样,名宦巨贾,豪门望族,均建祠堂,以显其本,以祭其祖。宗法、血缘观念也应运得以强化。传统中国人讲究叶落归根,年轻在外漂流闯荡,就算是千里万里之遥,临到老了,都希望能回到故里,站到祖宗牌位前,跟先人唠嗑唠嗑,对对话,聊聊家事国事天下事以及难言的心事。

   这样的时候,该有多少追思之念、尘世之想、家园情怀在心头荡漾啊!应该说,爱国家爱民族之情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对亲人的爱,哪来对旁人的爱?没有对家族的爱,哪来对民族的爱?可以说,每一座祠堂背后,都凝聚着世世代代许多人的情感。这种情感天长日久,延伸成为一种文化,一种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

   我们现在提倡的良好家风,实则就是祠堂文化的流转,家族文化的延伸。曾国藩的田园思想就是基于保存曾氏家族的理想,这种思想非常接近孔夫子的家族制度。曾国藩身居显要,而其致子侄辈的家书中,殷殷切切的,皆是戒奢戒侈的劝导。在一封家书中他写道:“家中种蔬一事,千万不可怠忽。屋门首塘中养鱼,亦有一种生机,养猪亦内政之要者,下首台上新竹,过伏天后有枯者否!”他所以有此等勉励朴素勤劳之劝告,因为他从心底希望家族壮大繁荣。

   曾国藩以为:大抵仕宦之家,子弟习于奢侈,繁荣只能延及一二世;经商贸易之家,勤勉俭约,则能延及三四世;而务农读书之家,淳厚谨饬,则能延及五六世;若能修德行,入以孝悌,出以忠信,则延泽可及七八世。朴素能令家族繁荣持久,又何尝不能令国家繁荣持久?诸子各家的家训,皆是如此。“勤勉做事,淳朴为人,崇尚简单生活”,成为最有价值的民族传统。宗祠和族谱总是分不开的。说到宗祠,就得提到族谱。族谱也叫家谱、宗谱,它是血脉中流淌的记忆,是纯正血缘的可靠蓝本,是记载家族或宗族家世渊源、传承世系和宗族事迹的典章文献,简而言之,即家族或宗族的史书。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毛泽东说,“收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资料。”在门第等级观念盛行的宗法社会中,族谱是血缘传承世系的重要凭借,也即家族或家庭的档案。一些源起于贫贱之家的宗族在暴发后,往往要攀附名门,冒认祖先,以显示其高贵血统、祖宗的荫德。因此名门望族都强调秘藏族谱,严禁示人,以免同姓异宗族攀附冒认,故而有“黄金犹可借,家谱不可借”的古训,使家谱成为秘不示人的传家之宝。家族文化是中国宗祠文化的呈现。家族文化缩小了就是小家文化,放大了就是民族国家文化,祠堂是家族文化的支点所在,所具备的尊敬先人、崇扬贤德、教化后人、凝聚人心的作用,与建设和谐社会一脉相承,不谋而合。

   家和则国和,族兴则国兴。祠堂里的祖训族规,那些教人学好向善、爱国兴家的内容,是具有永恒的价值的。另一方面,祠堂很好地反映了一个地方的乡风民俗和建筑特色,实属难得的文化遗存。没有这些具象的东西,传统文化也就少了依附,少了说服力,时深日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陷入文化荒漠也就不是危言耸听了。

   所以说,祠堂,作为传统中国人心中的圣殿,其相应的文化,自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不可小视的值得传承的一笔财富。

·上一篇:家谱为什么30年一修 ·下一篇:开漳始祖德明蔡公鸿山世系第九世..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首页 | 稿留 |责权声明 | 联系网站 赞助网站 功德榜 |

部   箱:cs1046@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