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广东陆丰深圳东莞肇庆四市蔡氏宗亲联合举行联..  · 福建漳浦西湖蔡氏举行2024年冬季祭祖活动  · 福建石狮大仑蔡氏中顺大夫祠落成庆典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应邀出席石狮商会召开的..  · 世界蔡氏宗亲总会、世界蔡氏文化经济发展研究..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与石狮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 福州市漳浦系蔡氏宗亲联谊总会赴宁德古田等地..  · 安徽省大别山蔡氏宗族第四届祭祖暨九修宗谱修..  · 世界柯蔡宗亲总会组织参加后柯海印堂保生慈济..  · 福建石狮玉浦蔡氏中房举行新祖宇落成庆典  
文化大观 更多

典故传说

蔡氏文化

谱牒文化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典故传说 > 内容 

蔡国的建立与灭亡

来源:蔡朝星提供  发布时间:2022/6/12

   蔡国(前1046~公元前447年),周朝诸侯国,建都蔡(今河南上蔡县),始封之君为周武王之弟叔度,因叔度跟随武庚反叛,被周公放逐于郭邻。蔡叔度死后,周公旦封其子蔡仲(名胡)于蔡(今河南上蔡县),重建蔡国。春秋时,蔡国经常受到楚国的逼迫。公元前531年,楚国灭蔡国。三年后,蔡平侯复国,迁都新蔡(今河南新蔡县)。公元前506年蔡国曾随吴国伐楚,并攻入郢都。公元前493年在楚国的逼迫下,和吴国的帮助下,蔡昭侯迁都于州来(今安徽凤台县),称为下蔡。公元前447年,蔡国被楚国所灭。

   周朝王室诸侯国蔡国的建立与灭亡

   蔡国(前1046~公元前447年),周朝诸侯国,建都蔡(今河南上蔡县),始封之君为周武王之弟叔度,因叔度跟随武庚反叛,被周公放逐于郭邻。蔡叔度死后,周公旦封其子蔡仲(名胡)于蔡(今河南上蔡县),重建蔡国。

   春秋时,蔡国经常受到楚国的逼迫。公元前531年,楚国灭蔡国。三年后,蔡平侯复国,迁都新蔡(今河南新蔡县)。公元前506年蔡国曾随吴国伐楚,并攻入郢都。公元前493年在楚国的逼迫下,和吴国的帮助下,蔡昭侯迁都于州来(今安徽凤台县),称为下蔡。公元前447年,蔡国被楚国所灭。

   初封蔡国

   蔡叔度,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武王一母同胞的兄弟共有十人。他们的母亲名叫太姒,是文王的正妻。她的长子是伯邑考,以下依次是武王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铎、成叔武、霍叔处、康叔封,最小的是冉季载。十兄弟中只有武王发和周公旦德重才高,是辅助周文王的左膀右臂,伯邑考早逝,周文王立次子发为太子。周文王死后,太子发即位,就是周武王。

   武王战胜商朝的纣王、平定天下以后,大封功臣和兄弟。于是把管地分封给叔鲜,把蔡地分封给叔度;并让二人做纣子武庚禄父的相,一起治理殷族遗民。把鲁地分封给叔旦,同时让叔旦做周王朝的相,故称周公。叔振铎封于曹地,叔武封于成地,叔处封于霍地。当时康叔和冉季载年龄幼小,未受分封。

   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幼继位,周公旦掌握国家大权。周武王的弟弟中管叔最长,按照兄终弟及的惯例,他最有资格摄政,因此周武王的遗命被他认为是遭到了周公的篡改,加之周公制定的礼制严格限制诸侯势力,引起了周武王群弟的不满和猜忌 。而武庚早有复国的野心,于是管叔和蔡叔扶持武庚一起叛乱。这时武庚不仅联合"三监",而且又和殷商旧地东夷的徐、奄、薄姑等方国串通,叛乱反周,局势十分严重。

   周公联合召公奭,采取果断措施,亲率大军东征。诛斩武庚,杀死管叔而流放了蔡叔.

   蔡叔度在流放中死去。他的儿子叫蔡胡,胡一改其父旧行,尊德向善。周公听说后,举荐他做鲁国的卿士,鲁国大治。周公向周成王建议,又把胡封在蔡地,以行蔡叔的岁时祭祀之礼,蔡胡就是蔡仲。此时蔡国是周朝的重要封国之一。

   蔡哀侯十一年(前684),蔡哀侯和息国国君息侯都娶陈国国君之女为妻。息夫人(息妫)出嫁时,经过蔡国,蔡哀侯说:"她是我妻子的姊妹。"于是留下息夫人见面,并对息夫人无礼。息侯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于是派人对楚国国君楚文王说:"请您假装进攻我国,我向蔡国求援,蔡哀侯一定会派军队来,楚国再乘机攻击蔡国,可以建立战功。"楚文王听从息侯的计策。同年九月,楚军在莘地(今河南汝南境内)击败蔡军,俘虏蔡哀侯回楚国。

   蔡哀侯十五年(公元前680年),蔡哀侯由于在莘地战役遭俘,因此怨恨息侯,便在楚文王面前赞美息夫人。楚文王贪恋息夫人的美貌,便设宴招待并袭击息侯,灭亡息国。蔡哀侯二十年(公元前675年),蔡哀侯在楚国遭扣留九年去世。(《史记·楚世家》则记载,楚文王俘虏蔡哀侯后,不久便释放回蔡国) ,蔡国人拥立其子公子肸继位,是为蔡穆侯。

   蔡缪侯把妹妹嫁给齐桓公做夫人。蔡缪侯十八年(前657),齐桓公和蔡夫人乘船游玩,夫人使劲晃船,桓公制止她,她还是晃个不停。齐桓公大怒,把她送回娘家却并不断绝关系。蔡侯也很生气,把其妹嫁了别人。齐桓公一怒之下讨伐蔡国;蔡国大败,蔡缪侯被俘,齐国向南进军至楚国邵陵。后来诸侯替蔡侯向齐桓公道歉,齐桓公才放蔡侯回国。

   蔡景侯四十九年(前543年),蔡景侯给太子般从楚国娶来了媳妇,蔡景侯又与儿媳通奸,太子杀死了蔡景侯,自立为君,就是蔡灵侯。

   蔡灵侯二年(前541年),楚公子围杀国君郏敖自立为楚王,就是楚灵王。蔡灵侯十二年(前531年),楚灵王借口蔡灵侯杀父,诱骗蔡灵侯到申地,预先埋伏甲兵,用酒宴招待蔡灵侯。蔡灵侯醉后被楚人杀死,跟随蔡灵侯的七十名士兵也遭刑受害。楚灵王又命楚公子弃疾围住蔡国。十一月,楚灭掉蔡国,任命弃疾做蔡公。

   楚灭蔡三年后,楚国公子弃疾杀了楚灵王,代其为君,就是楚平王。平王找到蔡景侯的小儿子庐,立为蔡国国君,就是蔡平侯。

   蔡平侯九年(前522年),蔡平侯去世,蔡灵侯的孙子东国打跑了平侯之子,自立为国君,就是蔡悼侯。蔡悼侯的父亲是隐太子友。友本是蔡灵侯太子,蔡平侯继位后杀了隐太子友。因此蔡平侯一死,隐太子的儿子东国就攻打平侯的儿子,自立为君。

   蔡昭侯十年(前509年),蔡昭侯去朝见楚昭王,带着两件漂亮皮衣,一件献给昭王,一件自己穿。楚国令尹子常想要蔡昭侯那一件,蔡昭侯不给。子常就向楚昭王说昭侯的坏话,把蔡昭侯扣留在楚国达三年之久。后来蔡昭侯知其中原因,就把自己那件皮衣献给子常,子常接受皮衣后,才向楚王建议把蔡昭侯放回国。蔡侯回国后赶到晋国,请求晋国帮助蔡国攻楚。

   蔡昭侯十三年(前506年)夏,蔡国按晋国意愿灭掉沈国,楚王大怒,发兵攻蔡。蔡昭侯派其子去吴国做人质,请吴国发兵共伐楚国。冬天,蔡侯与吴王阖闾攻破楚国,进入楚都城郢。因蔡侯痛恨子常,子常心中害怕,逃到郑国。蔡昭侯十四年(前505年),吴国撤军,楚昭王光复楚国。蔡昭侯二十六年(前493年)楚昭王讨伐蔡国,蔡侯恐慌,向吴国告急,吴国出兵救蔡,并把蔡国都城迁到州来。蔡昭侯二十八年(前491年),昭侯要去朝见吴王,蔡国大夫们怕他再次迁都,杀死昭侯,拥立昭侯之子朔为国君,就是成侯。

   蔡国灭亡

   蔡侯齐四年(前447年),楚惠王灭掉蔡国,蔡侯齐出逃,蔡国从此祭祀断绝,国家灭亡。

   蔡国曾参加的两场战争

   背后的原因让人心酸

   二郎台这个建筑的名字鲜为人知,如果不是考古学家的发掘,它将永远沉默于地下。它和神话人物杨戬并没有关系,真正与它相关的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它的名字叫蔡国。我第一次接触到它的名字,是在《史记》的管蔡世家中。全部读完了这一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觉得这个国家很是不幸。虽然是一个小国,但是却一直起起落落,数次因为种种原因和大国发生争执,它的命运似乎一直在重复着被灭和复国的死循环,无药可解。

   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它与郑国之间的战争。公元前719年,卫国与郑国发生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因为发生在郑国的东门地区,因此被后人称之为东门之战,蔡国作为参战国之一也出现在了这场战役里。为什么蔡国要参加这场战役呢?原因很复杂,也很简单。虽然当时正值春秋初年,蔡国还是一个百乘之国,能做到自保就可以了,没必要参加到像东门之战这样弊大于利的战役中来,但是出于种种原因,即便是蔡国和郑国之间没有怨仇,它也必须作为参战国出现。

   第一,蔡国和卫国同属三监,和周天子之间有着亲族关系,一旦不参战的话,舆论上的压力就足够让蔡国失去外交上的威信,甚至给其他国家留下攻打的借口了。所以为了避免落下不敬天子的名声,蔡国只能参战。

   第二,从地理位置上讲,东门之战的发起国卫国和蔡国的地理位置更加接近,当时的卫国国君州吁一向刚愎自用、喜爱用兵,如果蔡国拒绝了卫国,州吁会不顾情面立刻攻打蔡国。

   第三,东门之战看起来是卫国和郑国之间的战争,实际上却是周天子和郑国之间的一场较量,当时的郑国国君郑庄公是一位非常有野心的政治家,他的梦想是击败周王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霸主。而此时周王室的天子周桓王也是一心复兴周王室,所以自然不会甘心被欺压。这场诸侯与天子间的较量必然会发起,所谓卫国和郑国之间的战争源头只是一根引线而已。

   蔡国选择和小国们共同帮助周天子攻打郑国,如果胜利了会赢得一些荣誉。可是选择避战或者帮助郑国攻打卫国,以郑庄公的野心,蔡国作为小国还是免不掉被郑国吞掉的命运。既然争与不争结局都是一样的,那么还不如拼死一战。出于这些理由,蔡国就这样成了参战国,准备参加一场恶战。然而出乎蔡国意料的是,郑国竟然诈败了。是因为担心寡不敌众,还是因为刚刚平定了共叔段发起的内乱,需要恢复国力呢?

   这些原因都不是郑国诈败的原因,郑庄公之所以诈败,是因为出于一个政治家的敏锐嗅觉,他看透了他真正的敌人是谁。根据史书记载,郑庄公在得知卫国联络了众小国企图攻打自己以后,只是非常平静地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他先是将宋国的公子冯移居到了长葛,又造成了卫国战胜的名声让州吁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郑庄公之所以能如此迅速果决地做出这两个决定,是因为他明白他和蔡国这样的小国之间并没有私仇,所以蔡国没有必战的理由,他的对手一直是周天子,是野心勃勃的宋国国君,是外强中干的篡位之君州吁。宋国国君不可怕,只要消除了导火索,他自然会失去和郑国交恶的理由。州吁也不可怕,一旦他回了国,还有忠君之臣石碏替自己料理他。既然已经诈败退敌,那么接下来郑庄公就要给真正的对手周天子进行一次有力地还击了。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再一次发起了对郑国的战争,只不过这次他再也没有迎来郑国诈败的结局,他等来的是一记来自郑庄公的重击。周桓王失败了,参战的蔡国等小国也失败了。周桓王不但被射中了肩膀,也被射掉了尊严,不久就去世了。不过,蔡国等一众小国并没有被郑庄公报复,反而得到了援助,无不赞叹郑庄公的气度。这场繻葛之战,使得郑国国力强盛,许多宿敌都向郑庄公伸出了橄榄枝。当后来的周天子再想对付郑庄公时,这些小国已经彻底成了郑国的盟友了。

   蔡国参与的这两场战争,论证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尔虞我诈的乱世,对错只是借口,国君们真正在意的是得失。一个小国,往往是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它的结局从春秋初年就注定了沦为陪衬,或者就此消失。

   揭秘:春秋战国时期真实的蔡国

   春气战国时期国家林立,大小国家不尽相同。今天你灭,明天我亡。真正体现了大自然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自然准则。

   今天我们来聊聊蔡国,蔡国是周武王的弟弟叔度的封地,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将他的弟弟叔度封到蔡,建立蔡国,叔度的后人以国为姓,于是就有了蔡姓。蔡姓得姓于蔡国,但却发展于济阳,所以蔡姓人大多以济阳为郡望,济阳蔡氏成为蔡氏族中最兴盛显赫的望族。著名的史学家、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朱绍侯研究发现,济阳蔡氏是由陈留蔡氏发展而来的,两者同根同系,实为同一个支派。陈留蔡氏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当推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书法家、经学家蔡邕,蔡邕的故里就在开封市境内。如今,蔡姓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第44大姓,蔡姓子孙已遍布海内外。后来因为叔度参与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的叛乱,被周公流放,周成王时期又改立叔度的儿子胡于蔡国,春秋时期,蔡国是小国,处在吴国和楚国之间,经常受到楚国的胁迫。在公元前447年终于结束被楚国灭亡。

   春秋时期的蔡国

   因为公主改嫁改出亡国之祸

   蔡国是很“菜”的国家,位于河南的上蔡一带。中原有几十个小国家,比如管、蔡、霍、鲁、卫、毛等等,当初分封时,是很神气的,大都是西周王族家门的子弟(全都是姬姓)才能分到这样的好地方。但是这点土地,他们越来越守不住了。反倒是分封得远的异姓国家,比如齐国、楚国、越国、秦国等等,地盘越来越大,力量越来越强。中原小国不得不在夹缝里生存,蔡国就源源不断地向周遭的国家输送媳妇。蔡穆侯看齐桓公作为春秋五霸之一势力强盛,于是就赶紧挑了个好看的妹妹蔡姬,给齐桓公送去做姨太太。

   有一天,蔡姬和齐桓公在湖上泛舟,蔡姬见了水,就顽皮起来,向齐桓公泼水,齐桓公也笑着回敬几下,好像在乡野荷塘中初恋的少男少女似的,还蛮开心的。一阵玩闹,船猛烈摇晃起来,齐桓公害怕,大声道:“好啦好啦,不要闹了啦!”

   蔡姬觉得齐桓公害怕的样子还蛮好玩的,干脆故意让船摇晃得更剧烈一点。齐桓公大声喊:“好啦!不要闹啦!我不会游泳!”

   蔡姬说:“没事的, 你淹水了我救你!”蔡姬是熟悉水性的,天知道她什么时候学的游泳,难以想象春秋时候的公主穿着高叉泳衣是什么模样。齐桓公年龄大了点,吓得紧紧抓住船帮,脸色煞白,好像第一次在坐过山车的老汉,他越是害怕,蔡姬越是开心,把船摇得像游乐园的海盗船。

   齐桓公一脸阴沉地上了岸,对蔡姬说:“明天就把你退回蔡国!”

   蔡姬怎么也想不通:从前也玩闹过,这老头怎么说翻脸就翻脸哩?

   跟老头玩闹,是要小心的。有些玩闹,让老头很高兴,觉得自己还很年轻;有些玩闹,让老头很气恼,觉得自己老得很没用,受了欺负——比如出老头的洋相。

   齐桓公不是说着玩的,第二天就派一辆马车,把蔡姬载着,退回蔡国。蔡姬觉得自己没犯什么大错,却遭到退货,十分丢脸,一路哭泣,一路颠簸,灰头土脸地回到蔡国。

   蔡穆侯看妹子嫁了齐国,竟这样狼狈地被撵回来。十分恼火:你齐国有什么了不起哩?我妹子青春无敌,又不是嫁不出去。

   一转手,又把蔡姬嫁给了别人。

   齐桓公本来只是要蔡姬回家反省反省,怕助长了她的娇气,也就没有跟蔡姬断绝夫妻关系,没想到蔡穆侯却让蔡姬改嫁了。这一下这可气坏了齐桓公。

   齐桓公一怒之下,就带着八国联军讨伐蔡国 ,蔡国也不经打,一打就投降了。齐桓公气还没消就顺便挥师南下,去讨伐楚国。

   齐军到了楚国,楚国人十分惊讶,因为两地实在隔得太远,而且一向没有什么往来,楚国用了“风马牛不相及”的生动说法,本意是“即使发情的马和牛相逐也跑不到这(另外一种翻译是:马和牛走失都到不了这)”。齐桓公不好说“是来打蔡国然后就顺便打一下楚国”,于是就乱扯了一些陈年旧账,比如“楚国为什么不给西周上贡了呀(其实那时诸侯国都不怎么上贡了)?”“周昭王南巡到楚国的时候,为什么死在楚国了呀?(其实是楚国人使坏,把他乘坐的船搞漏,让他淹死了)”楚国人的回答也很有意思:“周昭王死了,问我们做什么?你们问汉水去!”

   这场战争,就是以军前骂架的形式进行的。双方都派出了最强的国嘴上阵,齐国是管仲,楚国是屈完。最终齐国理屈词穷,被骂走了。

·上一篇:蔡省三: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 ·下一篇:蔡国 一个侯国隐秘的历史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