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祠是封建社会为纪念当地乡贤而设置的祭祀场所。乡贤祠是合祀,属于一种常规典礼;乡贤专祠是为乡贤祠中的名贤、大贤而专设间祭祀场所。是对大贤、名贤的特别表彰,正所谓“优出常典”。
沛县明清期间唯一的乡贤专祠是沛邑蔡氏七世祖蔡楫的乡贤专祠。蔡楫在乡贤祠里享有神位,后来朝廷颁旨为其另建专祠供奉祭祀,成为在乡贤祠中享受供奉祭祀的明代五位先贤中唯一另建专祠的先贤。
据沛县志载:蔡楫,生于 1357(约) 年,卒 1430(约)年。于明洪武十五年举孝廉,步入仕途。楫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明宣宗皇帝采其治绩,载之《五倫书》。据《五倫书》第三十六卷善行教化篇载:国朝蔡楫,永乐中举孝廉,为嘉兴县知县。县多亡赖,楫於县厅内置“恶”“善”两牌。民有善志之;有过恶弗率者教令亦志之。由是民皆趋善去恶。擢监察御史,陞浙江佥事。其卒也,人多思之。
县志、州志、省志对蔡楫功绩亦多有记载。
蔡楫的乡贤专祠於明天启元年(1620)年奉旨修建,祠址位於县文庙之右,纳入地方祀典,享春秋二祭。并设专职奉祀生,负责专祠的日常管理和春秋二季祭祀的筹备。
奉祀生的选拔有着严格的条件和程序。条件:1、先贤的直裔;2、品德好。孝友兼全,品行无玷,端谨忠信。3、娴习诗书。程序:1、合族公议,理合承袭,写成推荐文书并附被推荐人的三代清册,推荐人签名画押后,呈报县学;2、县学根具推荐文书,逐一核实无误后上报州府;3、州府核实后上报总督部院、江苏学院审核;4、总督部院、江苏学院审核无误后,呈报礼部审核批准,6 、礼部审核后备案,发给执照。
最后一位奉祀生蔡朝雍的呈报文书现收录於蔡氏族谱中。
从1620年建祠至1780年专祠毁於水灾,历时160余年,其间共有八位奉祀生在祠任职。他们是:
十三世蔡时行、十四世蔡犹龙、十五世蔡于蘅(见龍长子)、蔡迪典(逢圣长子)、十六世蔡克猷、蔡正枢、蔡心正、十七世蔡朝雍。
蔡氏三修族谱的凡例第十一款写道:家祠不可久废,乡贤祠不可骏奔无人。在蔡氏宗亲的共同努力下,时隔百余年终在1898年重建家祠於沛城。家祠重建后一直有族人驻守奉祀,直到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家祠被作为四旧的载体而被拆除。
乡贤专祠与乡贤祠一样,总是关涉及政治教化。地方士绅、乡贤后裔往往在乡贤专祠的政治教化意义之外赋予其另外的意义,即运用乡贤专祠表达他们各自的诉求,实现他们家族的目标。一些家族往往为那些有功德的祖先建立专祠以祭于家,而建于家乡的乡贤祠正好与这样的传统相契合经由乡贤后裔的运作与深度参与管理,乡贤专祠逐渐兼有宗祠的性质,故乡贤专祠宗祠化在一些地方很普遍。乡贤专祠宗祠化实质上就是乡贤后裔得以改造公共的乡贤专祠,使之成为家族开基祖先的专祠,家贤与乡贤合而为一,使家族直接完整地分享了乡贤声望,又使乡贤后裔更深入地参与专祠管理。
据族谱《祠堂祭祀条规》第一条载:“建祠於公所,因七世祖.崇祀乡贤,例有专祠,故居正祠之中。别建东祠以奉始祖及六世祖,所以溯本源而昭功德也。”由此可见,蔡氏宗祠《倫书堂》就是蔡楫乡贤专祠宗祠化管理模式的载体。
蔡氏宗祠定名《倫书堂》,其寓意有二:一是蔡楫的业绩被明宣宗载入《五倫书》,这是蔡楫的殊荣,也是蔡氏家族的殊荣。取《五伦书》中《伦书》为堂号,就是要蔡氏后裔不忘祖荫,并以此教育后人以楫为楷模,继承和发扬楫善行教化的治理之道。二是谨遵《五伦书》中倡导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道,将以施之於身,行之於家,而达之於邦国。
注:参考资料:
1、《五倫书》
2 、赵克生 优出常典:明代乡贤专祠 的礼仪逻辑与实践样貌
3、蔡敬民 倫书堂七世祖蔡楫生卒时间考
4、族谱《承袭奉祀详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