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作为董卓身边的红人,在朝中行事很傲慢,却对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少年礼遇有加,而且结为忘年交,这是何故呢——
髙阳乡侯蔡邕深得董卓的信任,因此他家经常宾客盈门,十分热闹。
蔡邕在音乐上有很高的造诣
一天蔡家又是高朋满座,不仅有政府的要员,还有文化界的名流,在那里高谈阔论。这时下人在蔡邕旁边耳语了几句,蔡邕突然严肃起来,急忙趿拉上鞋子,跑出门外去。不一会迎接进来一位孱弱矮小、面黄肌瘦的年轻人。
蔡邕由于出门太过着急,以至于左脚趿着右脚的鞋子,右脚趿着左脚的鞋子,而且两只鞋都倒穿着,差点摔了一跤。众人看到那位年轻人时已经有些讶异,又看看蔡邕那种
蔡邕看到大家的表情,似乎看出了大家的疑问,连连说:“这是王公(王畅) 之孙,是一个很有抱负和才能的人,我远远比不上他呀!” 经他这么一说,大家才释然了,都热情地和那位少年打着招呼。
蔡邕何许人也?他是东汉时期陈留圉(yǔ)县人(今河南杞县),精通音律、诗词,谱写过《胡笳十八拍》的蔡文姬就是他的女儿。他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深谙琴音,还能自己做琴。世传名琴“焦尾琴”,就是他亲手制作。平时“闲居玩古,不交当世”,如果官僚们想听他弹琴,他就装病拒绝。权倾一时的大宦宫徐璜、左琯(guǎn)等人,就吃过他的闭门羹。所以,能和他亲近的人自然不是等闲之辈。
蔡邕不仅音乐玩得好,更是诗赋高手,他出仕前曾写过一部名叫《释海》的传世名篇,表达贫而不耻、淡于名利的淸高思想。可惜他生不逢时,东汉末年各种政治势力,你争我夺,蔡邕这样一个社会名流,自然是各方争夺的焦点。后来他被董卓强行征召入官,并且随着汉献帝迁到了长安。
一天, 蔡邕在家中无所事事,听到下人说,街上来了一位代人写信的先生,他信写得特别的好,有一位弃妻出走的丈夫,在外地收到他代为写的信后,不禁失声痛哭,深深被妻子的痴情所感动,终于幡然悔悟,与妻子破镜重圆。还有一位青年和尚收到老母的家信后,毅然退出佛门,重返尘世,极尽孝子之心。
蔡邕鼓琴,女儿文姬倾听
蔡邕知道这些下人素来听风就是雨,难免有夸大之词。不过蔡邕也是文章高手,他也想见见这位高人,就对下人们说:“把那位先生请来家里一叙吧。”蔡邕官居高位,事情繁忙不久就把这事忘了。没想到一天中午他们真把那位写信人请来了。
蔡邕看着那位写信人,不禁哑然一笑,说:“哎呀,没想到你竟是一位少年,我还以为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先生哩,快快请坐!”
年轻人自觉地位低下,不敢入座。蔡邕说:“我今天以文会友,何必客气呢!”年轻人连连称谢。这才和蔡邕攀谈起来。
原来这年轻人名叫王粲,出身名门,曾祖王龚、祖父王畅都曾位列三公,父亲王谦为大将军何进的长史。可惜后来家道中落,王粲不得不自谋生路,靠为人代写书信度日。
蔡邕听了王粲的介绍,对他肃然起敬。交谈中,蔡邕发现,这位少年对答如流,显露出惊人的文学才华,蔡邕非常高兴,不禁对他更为器重了。双方谈得很投机,不知不觉已经快到傍晚了,王粲即将告辞。蔡邕不舍地说:“我想请你答应两件事,不知可否?”
王粲说:“大人请说吧!”
蔡邕说:“第一件事,请你今后常来,我家有许多书籍文章,你可以来看;第二件嘛,请你给我这个花厅写首诗吧!”王粲思索了一下,挥笔写下了一首诗。蔡邕看也没看,便命人取了不少钱给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