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广东陆丰深圳东莞肇庆四市蔡氏宗亲联合举行联..  · 福建漳浦西湖蔡氏举行2024年冬季祭祖活动  · 福建石狮大仑蔡氏中顺大夫祠落成庆典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应邀出席石狮商会召开的..  · 世界蔡氏宗亲总会、世界蔡氏文化经济发展研究..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与石狮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 福州市漳浦系蔡氏宗亲联谊总会赴宁德古田等地..  · 安徽省大别山蔡氏宗族第四届祭祖暨九修宗谱修..  · 世界柯蔡宗亲总会组织参加后柯海印堂保生慈济..  · 福建石狮玉浦蔡氏中房举行新祖宇落成庆典  
宗亲文学 更多

诗词联赋

杂文散记

书画艺术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宗亲文学 > 杂文散记 > 内容 

我们也曾是“月光族”

作者:蔡石平  发布时间:2022/7/16

   近些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不少新鲜族群,什么“低头族”、“啃老族”、“月光族”等等。下面不妨说说“月光族”。

    如今许多青年男女,尤其是那些宅男宅女们,一是没有成家立业(还有是象牙塔里出来的);二是没有什么家庭负担。特别是那些平时爱穿着(名牌)打扮、玩瘾特重的,出手大方,花钱如流水,月月的钱,月月的光,还经常苦叹:钱太少、不够花。就如我那远房侄女,每月三千大几的收入都不够花。有一次,她母亲叫她买袋米回来,她苦着脸说:“老妈,我身上真的只有几块钱了,还是叫老爸去买吧。”这就是如今时兴的“月光族”。

    殊不知,生长在上世纪50年代的我们,也是有过十几年历史的典型“月光族”。只不过和现今的“月光族”相比,真乃天壤之别,同族不同命运罢了。

    1969年冬至1970年初,省里为了解决赣南老区人民的穿衣问题,从江西棉纺织印染厂(简称江纺)迁来一万纱锭的机械设备到赣州。我们500多人从龙南、信丰、兴国、于都等县被招进工厂当学徒工。由一个乡村农民,变成了吃香喝辣的工薪族。又因毛泽东的“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最高指示,从而登上了上层建筑的政治舞台。真可谓风光无限,前途无量!我们进了城当了工人,确实很幸运。在农村这个“多见树木少见人”的大山旮旯里,有的人一辈子不出远门,连县城都未去过,不要说见大世面了。有个60多岁的山里老表,终于有机会下了一次赣州,回来后便绘声绘色地向一些老头们讲述城里面的奇闻新事,并深有感触地说:“有钱赣州府,冇钱赣州苦。”还用手比划着说:“大城市就是大地方,街道都盖大公章。”他把街道上的给、排水管道上的窨井盖看作是大公章了,令城里人笑破肚皮。

    那正是“四人帮”横行的“文革”时期,全国经济形势很不乐观,物资严重短缺,国家实行了计划经济和统购统销政策。吃、穿、用等物品大都凭票券限购。那时条件十分艰苦,没有厂房、宿舍。我们天天除了搬运机器、擦锈,还得下河挑沙石,到十里外的砖瓦厂挑砖瓦盖职工宿舍,工作辛苦劳累。每天斤把米的定量,学徒期月生活费只有20零块钱。每月领了钱耍先买好饭菜票作为一个月的伙食。吃的除极少量的鱼、肉,大多是蔬菜;穿的是平布衣服、布鞋或解放鞋,每次眼巴巴看着商场货架上的皮鞋,也只有饱饱眼福,谁买得起呢?尽管你怀里夹算盘,是一块几毛的算计着开支,到了月底还是捉襟见肘,基本都是“月光族”。

    学徒中有个张姓学员,很是羡慕省会江纺来的师傅们,穿上皮鞋干部般的派头,走起路那个风度翩翩的姿态,令他着谜。于是,他平时省吃俭用,抽烟最经济的,吃饭最便宜的……紧巴了大半年,终于买了一双油光发亮的新皮鞋。那个高兴劲,连走路、吃饭都哼着“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的歌儿。每逢下班后或休息日回到宿舍,趁无人时就取出皮鞋穿上,学着江纺师傅的模样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孤芳自赏。很少穿出门外,或者上街了。只要皮鞋沾上一点灰尘,他就会用手帕或袖口揩拭干净,连鞋底都擦得一尘不染,打上鞋油后又小心地放回鞋盒里,下次再穿。摆弄了几个月后才敢穿出来,走路轻脚慢步,生怕磨坏。江纺师傅们都批评他:要艰苦朴素,不要丢了贫下中农的本色。有个同事开涮他:乡巴佬着牛皮鞋――装洋相。他的脚比穿布鞋时是更饱满了,由于勒紧裤带过日子,原本圆溜溜的肚子却变得如瘪了气的皮球一般,能不“月光”么?

    我们那时,临近发生活费的前几天便青黄不接、瓤空如洗了,紧得连烟钱和理发钱都没了,只能委屈头发多长几天。我们维修组的徐组长,每月也有40多块工资,家中5人吃饭。临发钱头一天,身上只有0、15元钱了。像这样到月底发钱荒的例子很普遍,也不足为奇。

    遥想当年,虽然工作辛苦,生活布衣素食,凭着朴素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毫无怨言,自认为很滿足,还倍感自豪!因为我们是工薪阶层、是工人阶级!比起在乡下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幸福多多了。

    我们车间有个邓姓学员,和老乡以“互助会”的形式凑伙集资,用整整一年时间,加上平时省吃俭用,托关系弄来票证,买了一辆崭新的“永久”单车,放在宿舍里用包装布罩住。同室的老乡议论、笑话他的“四怕”:下雨不骑――怕淋坏;晴天不骑――怕晒坏;上披肩扛――怕磨坏;下坡手推――怕震坏,只在阴天才在平坦的马路上小心翼翼地骑行。回来后,通车连轮胎都洗刷得干干净净,又扛回楼上宿舍用布盖得严严实实,生怕沾染灰尘。你想,一个穷徒工购回一大件,也就背上了一大包袱了,成了最典型的“月光族”。

    几年后,我们学徒期滿了,然后又陆续结婚成家,小孩一出生便拖家带口。工资涨了,生活仍是紧巴巴的,还是甩不掉那三个字。最记得儿子生病住院那次,手头冇钱,爱人急哭了。我马上到临近厂子向老乡借钱,以解燃眉之急。不料,那老乡的老母也正在乡卫生院住院,急需要钱。他伸出两手摊开,无奈地说:“我还想伸手向你借钱呢。”真是哭笑不得。

    终于熬到到了改革开放的80年代,国家经济大有好转。物资的丰富,工资的增加,使家庭生活有了质的改善,我们才逐步淡出困扰了10多年的“月光族”。其实,我还是羡慕现在的“月光族”,他们最起码不愁吃、穿、用了。我们那时真的太少钱、太辛苦了;而他们又太会花钱享受、太幸福了!不过,由于年代不同,彼此的标准要求也不同。但是,物质的需求和欲望的满足永远不可能成正比。

·上一篇:“和” 与 “合” 之关联 ·下一篇:祝师傅的匠心梦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