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 家谱是记载您的家族与世系以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
家族: 与您有血缘关系的族人所形成的家庭组织。
世系:
是家族世代相承的系统,也叫世系表。 用图表形式反映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 通常是五代为一表。
祖籍: 祖宗的出生地。 祖宗一个家族的上辈,
多指较早的。
房支:您或您的兄弟所成立的家庭便是一个房支。
辈份表: 家族世系的次序表需要进行考证的家谱内容。例如, 姓氏来源,
迁徙经过和原因等。
家训: 是家族的法规。 内容基本上为修身、齐家、 守法等方面。 其中一部分包括:规约、训语、庙规。
规约:
就是族人必须遵守的规则,如: 家法。
训语: 就是教人做人行事的道理,也称为家教。
庙规:也称家礼。 为家族祭祀礼仪, 如: 祖庙、
祠堂组成、 祭祀、 婚丧礼仪等。
祠堂:记录家族祠堂的历史与现状、规则、 神位、 世次、 田庄管理以及祖坟、 各房墓地的分布和坐向。
家谱的格式
一、谱名
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二、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三、谱例 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四、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五、恩荣录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高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六、像赞、遗像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七、姓氏源流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八、族规家法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
、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二、录入辈序的要求:
1、采用添加平辈或添加下辈时,系统自动取最后一个辈序在录入界面显示,只要根据需要修改就可,(只能有一个字符)辈序按A、B、C、D、E、F......为兄弟或子女的排序,如家谱中只有某公三子,没有其它兄弟记载的,应用C及相应的辈序代替。
2、采用批量添加功能时,只能添加下辈,先男后女,按A、B、C、D、E、F......排序,一次录完全部子女,如无法一次录入时,用添加平辈增加。因批量添加功能会自动增加子女数及子女名字到父辈的文字后面,在录入时要注意文字的匹配,对于嗣子、继子等需要进行编辑、调整。
3、批量添加功能效率较高,但应在熟悉本系统后才能使用,否则容易出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