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衙蔡氏大宗祠,祠堂名称“蔡氏家庙”,为蔡新爷(乾隆年间的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师)所题,堂号“念修堂”。其占地面积为453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53平方米。建筑格局为木局,坐西北向东南,祠堂位于现村落中心。
祠堂始建于明朝万历癸未年(1583年),后毁于飓风;康熙癸酉年(1693年)重建,乾隆乙亥年(1755年)修缮,光绪丁丑年(1877年)重修。1990年海内外裔孙合力对该祠堂进行主体结构重修,2011年又进一步修缮,同时整理祠堂前场地,修筑祠堂池周围石篱和石栏杆,使祠堂更加富丽堂皇。
祠堂池形如金元宝,祠堂前侧面是古榕树,祠堂为木局,意为金生水、水生木,生生不息,遵循着元亨利贞、天道之常理,也记载着这里的古老和沧桑,团结和发展。
大衙蔡氏辈序自第三代起:伯、宗、孟、仲、元、亨、利、贞、天、道、之、常、仁、义、礼、智、民、秉、懿、德、贤、声、奕、世、绍、武、时、英。
平湖公传至第五世分为五房,也曰五斋公:纯斋公,史习惯称为长房,即储库社;朴斋公,史称二房,即美社;亨斋公,史称三房,即大衙头社;确斋公,史称四房,过继信祖为嗣,因此也称信房,即信社;訚斋公,史称五房,即沟墘社。
相传我族始祖平湖公位于马鬃山的祖山与大宗祠灵气甚旺,故子孙人丁兴旺。自元代平湖公肇启至今700年,我族从原来已初具规模的村落能在这里立足。在这漫长的历史中,我族先辈们凭借勤劳勇敢和聪明睿智,克服了各种天灾人祸。今天,本族在村有5000余人,占全村人口80%以上,在全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族人口包括播迁到渔洲、下九合;潮阳、下寨、铜盂、普宁洪阳、龙田;揭阳、陆丰以及台湾、香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加拿大、老挝等国内外各地(按文、行、忠、信祖和国内、境外及国外顺序排列),已达三万人以上。我村族亲积极参与上世纪的多次战争(东征和北伐、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对越自卫反击战);他们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可歌可泣。解放后的若干次集体性外出中,我族亲亦积极参加生产和建设,圆满完成任务,凯旋归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