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为世人所尊敬。而那些大德高尚、医技高明者,更为百姓所景仰。人们称医界为“杏林”,称德行医者为“杏林中人”。
盱眙在丘陵山区,中药材资源相当丰富,自古以来,人们利用这些大自然恩赐的天生中药材医治病患,护佑苍生,据传东晋初就有名医葛洪来到盱眙山区,利用葛藤等药材为民治病;后又有“野马追”能治愈马伤、恢复如初。在历史上,更是出现了许多知名医师,为民称颂,如北宋的名医杨介,南宋末元初的名医镏洪等,不仅医术高超,还著书立说,流传后世。在明代,盱眙的名医更是层出不穷,如精通医术的刘顺,善医奇方的董相,著有《性学流源》《医书》等著作的赵儒,工医奇效为民所重的周邦畿,鲁府医师尤善岐黄的蔡服周,著有《伤寒辩论》《幼科集要》等书的吴天挺,被洪水困于孤楼却潜心著作医书的董炳,尤善痘疹治疗且著书立说的蔡维藩,等等。其中蔡维藩、董炳就是杏林杰出代表,他们的医学著作不仅流传后世,还被收录于《四库全书》,成为医学经典。
贤吏德行善医者蔡维藩
明代盱眙人蔡维藩,他不仅是位嘉声贤吏,还是一位著名医家,且德行高尚,盛名于世。
蔡维藩,明时盱眙人,大约生于明天顺中(1460年),历成化、弘治、正德朝,至嘉靖初在世。为盱眙县学的贡生,后任浙江庆云、湖南东安知县。在清光绪志中这样记载他:
蔡维藩,(盱眙)贡生,弘治中任庆云县,调东安县。勤于抚字,甚得民心。以忧归居乡,有行谊。著《地理说》《痘疹方》《训蒙》诸书。(清光绪《盱眙县志稿》卷九·人物)
蔡维藩的父亲蔡璘,是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滑县(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的知县,这在清光绪志中也有载:
蔡璘,成化中任滑县知县。发奸摘伏,奸豪敛迹。民有鬻女、纳官马者,捐俸赎之。祀滑县名臣祠。(清光绪《盱眙县志稿》卷九·人物)
其父蔡璘,在河南滑县任知县时,治理政事,大胆果断,精明强干,严惩奸豪,从不手软,对那些奸邪小人、坏人坏事,总是深恶痛绝,将那些兼任绳之以法。以致滑县大地上,奸豪不敢胡作非为,敛踪灭迹,百姓称快。蔡知县不仅爱憎分明、判案果断,而且对民众百姓非常关心。当时灾害连年,百姓苦不堪言,蔡璘奔走呼号,请求上方减免税赋。遇到有的百姓交纳不起官马税被拘捕,有的百姓被迫卖女儿,蔡知县就捐出自己的俸禄将出卖的女儿赎回,将欠纳马税的被捕百姓保出,百姓恩之。在蔡璘年迈、致仕(退休)故里,离开滑县时,当地百姓依依不舍。后来人们将他祀奉在滑县的“名臣祠”中,世代祭祀。
蔡维藩,少年时为盱眙县学的学生,20岁时举为贡生。后因父亲在外地做官,无人照料,便放弃功名、弃考辍学,前往滑县去照料父亲。在此期间,蔡维藩的幼弟不幸患上痘疹,当即找了一名当地的医生前来诊治。哪知这位医生是个庸医,对痘疹之疾根本不会治疗,而是开了一些药膏抹抹,根本无效,就这样造成误诊,耽误治疗时间,维藩亲眼目睹年幼的弟弟因误诊而死,心切痛之。他发誓,一定不能再让庸医误人,自己学习医术,取得真经,为大众治病,并传于他人,再也不能让幼弟的悲剧重演。
于是,蔡维藩在习文之余,学习医术。弘治中(1498年),蔡维藩以贡生出任庆云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知县,他勤于政、有行谊,抚于民、得民心,所至有嘉绩。虽然身为一县之长,工作繁忙,但他始终没有放松学习钻研医学的决心。他“延访明师,搜致古籍,指授参考之余,似恍然有所得者”,终于搜集了许多诊治痘疹的处方验方,自己也经过实践,对诊治痘疹有了许多新的体会,他把这些有用的处方验方集中起来,编著成《痘疹集览》四卷。全书载受病之源、诸热证、虚寒不足、实热有余、变坏归肾、斑烂、痛痒,分虚实、寒热用药之不同等,作医论共三十九篇。详述痘疹之病因病机、辨证施治、鉴别诊断及预防,主张审时度势,辨证用药,勿执定一方。他将这些方子在江浙当地、在南都(南京)京畿之地使用,效果很好。又在回故里盱眙探亲时,将方法传授给家乡的医生,经过在淮泗地区应用,也是效果突出,他非常高兴。
到了正德年间,蔡维藩调任东安县(今湖南省西南部永州市东安县)知县,一干就是好几年,自己也到了花甲之年,他自嘲地为自己取了一个“雅号”曰“东安老牧”。“牧”在古代还有“统治”、“管理”的意思,如“州牧”就是“太守”、“县牧”就是“知县”。“东安老牧”意思是在东安担任“县牧”久了,已成老朽矣。数年后,他觉得自己总结的痘疹疗法在江浙、在淮泗、在湖湘都经过验证,疗效很好,为了能让更多的医生能掌握治疗痘疹的方法,他又将原来所撰的《诊痘集览》四卷加以增补、阐述,进一步精减浓缩,撰成《小儿痘疹袖金方论》一卷,又名《痘诊方论》。正德戊寅(正德十三年,1518年),蔡维藩将这本一卷本的《痘诊方论》刊印成册,广为赠送给各地的医生。蔡维藩在书中作《自序》云:
世不可以无医,医不可以无传。医而无传,则亦不可有传矣。仆少时,侍先君子宰滑邑。幼弟痘,委之庸医,坐视而殒,心切痛之。业儒之暇,窃愿学焉。延访明师,搜致古籍,指授参考之余,似恍然有所得者,因著《痘疹集览》四卷。越数年,觉其汗漫无统,复详说之,为《痘疹方论》一帙,名曰《袖金》,盖取其不容什手而贵重之也。凡证之在人,与治之在我者,悉备无遗。或谓曰:“是真得其所传者矣,是亦可以传诸人”。予曰:“事无所征”。因以是验之两淮,验之两畿,宦辙所至。冀之北,湖之南,又从而验之,无往弗协。或谓曰:“征而信矣,可弗传也乎”。予曰:“志犹未广行,将进而验之天下,可也。”然已往而论之,凡其验之所协,皆其迹之所通。今老之将至,而迹未由以通之也,奈之何哉。或又释之曰:“验之协者,理之同也。理有未同,虽迹踪遍天下,夫何益?理苟同矣。虽半武不出户,亦何损?君子亦理而已矣。”何以迹为,予深以为然,因自叙之,以识岁月耳。若后世之传与否,吾固不得而知之也。
正德戊寅上元月
东安老牧,盱眙蔡维藩著
日·丹波元胤在《医籍考》“方论”中记载该书云:
蔡氏维藩《痘疹集览》四卷未见,《小儿痘疹袖金方论》一卷存。朱一麟曰:近盱眙蔡氏有斑疹小痘大痘一论,详备,发千古所未发。郑大忠曰:蔡氏维藩先生,执钱陈二子之中,谓夏以钱用,而值证之大寒。则又问用乎陈,冬以陈用,而遇证之大热;则又问用乎钱,得丹溪先生会,成达权之意矣。(《医籍考》卷七十六·方论)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明代著名刻书家、藏书家吴勉学又将陈文中《集方》与蔡维藩《诊痘方》合并,集成《陈蔡二先生合并痘疹方及论》三卷,刊刻出版。
该书由《陈蔡二先生合并痘疹方》《陈氏小儿痘疹方论》《蔡氏小儿痘疹方论》三部分组成。其中:
《陈蔡二先生合并痘疹方》:首为目录,收一百十三方。次为正文,卷首题署为“陈蔡二先生合并痘疹方/新安吴勉学校”。此书将宋代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明代蔡维藩《小儿痘疹袖金方论》所出之方摘出,混合编排。校者吴勉学生平参本书《师古斋汇聚简便单方》提要。
《陈氏小儿痘疹方论》:首出目录,正文卷首题署为“陈氏小儿痘疹方论/太医陈文中著/新安吴勉学校”。谓小儿病中痘疹最重,又取家藏验方编成。
《蔡氏小儿痘疹方论》:首出目录,正文卷首题署为“蔡氏小儿痘疹方论/明盱眙蔡维藩著/新安吴勉学校”。该书即前蔡维藩《蔡氏小儿痘疹袖金方论》论说部分。医学界对蔡氏此书评价很高,认为是儿科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辑有蔡维藩《小儿痘疹袖金方论》的书籍
此书现珍藏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书号:子48-17。版框约高20厘米,宽13.5厘米。上书口载“痘疹方”“痘疹方论”。国内已取其影印底本,由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以《吴勉学校刻之痘疹大全》丛书出版,今国内有藏。
蔡维藩不仅是一位贤能的官吏,还深懂礼仪、忠孝节义,伸张贤德、弘扬正气。嘉靖初(1523年),已进古稀之年的蔡维藩,以丁忧之名,致仕归里,船渡洪泽湖、入淮河,已遥望盱山。就在陡山淮侧,蔡维藩遇到一件奇事:只见船头淮水之中突然立起两个女孩,蔡公一惊,立即命船工停船。再仔细一看,原来是两个死去的女孩,却面如生色,能逆流而上,岂是寻常?随即命人打捞,移至淮岸,又询问当地老者,方知缘由。原来是盱眙祭户何雄收养的两个养女春景和进喜,何雄觉得二女不是亲生,便想将其卖与娼门。二女不从,遂以白绫连臂,投淮自尽。蔡维藩听得此事,心想,何氏二女何等壮烈,我等乃朝廷命官,对此壮烈之女岂能有不问之理?于是,捐俸购买棺木、衣物、祭品,为“何氏二烈女”殓葬于庆先门(山口门)外,并筑大墓曰“双贞墓”;又奉请盱眙知县、泗州知州,请求准建“双贞祠”于陡山湾临淮处。此事在旧志中有载:
双贞墓。治东北庆先门外。(清光绪《盱眙县志稿》卷十一·古迹)
双贞祠。在县治东北陡山湾新河口,祀何氏二烈女。明嘉靖初敕建,十二年(1533年)始建成,御史张惟恕为作碑记。隆庆四年(1570年)复建。(清光绪《盱眙县志稿》卷三·建置)
关于蔡维藩为建双贞祠、双贞墓之事,在旧志中亦有记:
明御史张惟恕《双贞祠碑记》云:二女长名春景,少名进喜,为盱眙祭户何雄养女,以不受雄娼妾之逼,连臂投死于淮。为之敛祭者,致仕知县蔡维藩也;为之呈诸宪臣者,致仕判官骆仲明也;申重其事者,知县朱鸾;董工则主簿熊析也;予司风纪者也。因二子之请,特为立石,以纪其概,求其详则礼官之论与风教之录在。嘉靖十二年岁次癸巳春正月既望。(清光绪《盱眙县志稿》卷三·建置P17)。
邑人王效成《何烈女记辩》:盱眙有何氏二女死烈事。长春景,次进喜,不详所生,鞠于祭户何雄为女。将笄,逼为娼,不从,连臂投于淮。适邑人庆云令蔡维藩归渡洪泽湖,二尸逆舟首,并立水中,异而起之,貌如生。询悉其故,为殓葬于庆先门外。同邑骆州判仲明请诸巡按叶公,闻于朝,诏特祠祀。朱公承制,创于其死地,名曰“双贞”。(清光绪《盱眙县志稿》卷十·列女)
自从“双贞祠”建成后,便成为盱眙建置的一个重要部分。泗州、盱眙的百姓纷纷前往拜祭,吊唁焚香,春秋两祀,从未中断。泗州、盱眙新上任的官员,都会到双贞祠祭祀。许多官员、诗家还写诗著文,纪念双贞,像明代御史张惟恕、泗州知州刘瑞,清代泗州知州李德耀、盱眙知县朱弘祚,还有盱眙诗人王效成等,都写有关于双贞祠的诗赋,永久传扬。这些,也有蔡维藩当初善行推举之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