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长千里岂无源?树高百丈总有根。
我们蔡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封其弟叔度为蔡国国君主,但他一直领兵驻于朝歌以西的鄘,监视纣子武庚,未能到国上任。
“三监之乱”后,由于蔡叔度之子蔡仲率德驯善、克庸袛德,周公旦先派他为鲁国的卿士。政绩确实显著,后举荐给成王,请求王命复封蔡仲为蔡国君主。建都上蔡,子孙以国为姓。由此可见,蔡仲是蔡国第一位到职就任的君主。
春秋时期,蔡国常受楚国的逼迫,多次迁移。平侯迁新蔡,昭侯迁州来,称为下蔡。共传二十三代,经历二十四君,立国六百年。公年,为楚惠王所灭。末代君主齐侯逃到江西,建都望蔡(今上高县)。
这是蔡氏先祖第一次入定居。本来齐侯计划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复兴蔡国,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复国的希望破灭了。为了顺应历史潮流,改变图谋,从汝南上蔡迁徙了一部分蔡氏族人到望蔡,建立上蔡县。后因上蔡人思乡之情强烈,于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获武帝恩准,改为望蔡县。至此,居住在江西的蔡氏族人越来越多了。
叔度公第五十一世孙蔡兴宗,东晋孝武帝时为吏部尚书。明帝时迁尚书右仆射。明帝崩,进都督荆、湘等八州军事、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秦始元年(公元465年),封乐安伯于乐安县。后居会昌镇(今乐平市乐平镇)。
这是蔡氏先辈第一次居住江西乐平。其时,蔡兴宗为济阳蔡氏宗谱作了序。
六十四世孙蔡明远,于唐天宝年间住鄱阳县儒学正堂。当时,颜真卿鲁公在江淮为官,上下绝粮。明远公以舟载米,前往赈济天下遂知名。其后代在鄱阳湖流域蕃衍盈升。颜真卿鲁公为了答谢明远公,不仅在他的字贴里书写了此序,而且在唐天宝壬午年(公元742年)为济阳蔡氏宗谱作了序。该序文曰:“今阅蔡氏谱牒,上溯姓源之始,下逮继世之宗,鄱州校山长明远蔡先生锐志纂修宗谱,祧谱称明昭穆以尚祖也。”
六十五世孙蔡剑,字纯钩,为唐左散骑常侍、江南西道节度副使、镇南军节度使。徙居高安(今宜丰县)。德高望重,子孙遍及赣西北。
六十六世孙蔡眺,于唐文宗太和五年(公元831年)住兵马使武略大夫。致政后携子蔡隐贤居祖宅(唐改花靥镇,今称乐平镇)。
六十八世孙蔡清泰,后唐明宗天成三年(公元928年)任鄱阳县令。其子蔡谫,于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公元931年)任鄱阳县令。致政后迁居乐平县文埠(今属众埠镇)。其长子蔡智迁乌泥,次子蔡仁居文埠,幼子蔡勇迁桥木湾(今属波阳县)。其后裔繁衍昌盛,比比皆是。
此后,蔡氏族人遍布江西,兰桂齐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