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陶渊明(365-427年),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卒后颜延之等友朋私谥“靖节”。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其曾祖据说就是晋大司马陶侃,其祖父和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至渊明时,家道已经衰败。他早年怀有建功立业之志,后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职。由于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于四十一岁时辞官归隐,以后一直过着躬耕隐居的生活。其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很高,对后代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著有《陶渊明集》。
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独能免?子夏有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天永无外请故耶?
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绳傀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颖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陶渊明集》卷七
【译文】
告诉俨、俟、份、佚、佟:是天地赋予了人的生命,有生就必然有死。自古以来的贤士,有谁能够避免死亡呢?子夏曾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他是与孔子四友同列的人,必然亲自接受了孔子的教导,发表这样的论断,岂不是因为显达不可非分地追求,生命也最终不能额外地去期求的原因吗?
我年齡巳过五十,少年时困苦,经常因为家里困难而到处奔波。我性格刚直而才能愚拙,与一起共事的人总合不来。自己替自己掂量,为官必然留下祸患。于是尽可能做到辞去官职过隐居生活,因此使你们小时候就忍饥受冻。我常被王孺仲妻子的话所感动,既然自己也裹着破棉絮御寒,又何必为儿子的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呢?这是一样的道理。可惜邻居中没有求仲、羊仲那样的高士,家里又没有老莱子妻那样的妻子,怀着这样的心情,内心实在惭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