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仙戏有宋、元南戏“活化石”之称,莆仙戏保存的传统剧目《蔡伯喈》,就是其中之一,故有“古戏《蔡伯喈》”之说。
《蔡伯喈》取材于民间赵贞女(即赵五娘)与蔡中郎(即蔡伯喈)的动人故事,过去盛演不衰。
《蔡伯喈》的演出本有两种:
一是折子戏。演蔡伯喈荣贵负心,赵贞女上京寻失,蔡伯喈竟不肯认,纵马相害赵贞女。玉帝派雷公电母击毙蔡伯喈,这就是宋邑人刘后村的“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中郎”之说,也与明徐渭《南词叙录》记载南戏写蔡伯喈“弃亲背妇,为暴雷击毙”的结局相似。
二是本戏。演宋代士子蔡伯喈,家贫苦学,博通经史;父母年老,娶妻赵贞女,贤慧端淑,孝养翁姑。时值大试之年,伯喈离别双亲和爱妻,入京赴试。此去多年,杳无音信,赵贞女担负起赡养公婆的重任,里人称她为五娘。那年大旱饥荒,五娘自己吃菜根、咽米糠,而以善人赈济的糙米煮粥孝敬二老。可是,乡里一个二流子,偷去了她家中只有一点点的赈济米,翁婆饿死了。这时,五娘单身妇女,身无分文,因迫于生活,得到乡里好人的些许资助,背上一把琵琶,沿途卖唱行乞上京寻夫。原来,蔡伯喈入京应试后,中了状元。因慑于牛太师的权势,被他强招为入门女婿,居于高堂之中,侯门深似海了。几年来,伯喈养尊处优,享不尽荣华富贵,乐不思蜀了;但有时也想念着老家的年老双亲和妙龄发妻,心事重重。当赵五娘历尽千山万水,餐风宿露到达相府时,伯喈竟然恋于富贵,不肯与她相认;又从五娘口述中得知父母已去世,更生了黑心,故意驱马践踏五娘致伤。玉帝知其恶,派遣雷公、电母击毙了他。
本剧中赵五娘的“扫地裙”动作难度大,演员身穿宽大的内裙,分成左右两幅,各拖地三市尺,以细蹀步轻轻挑起裙子,来回走动,时急时缓,旋转自如,急进时裙子撒开,人如云朵飘飞。
因此,蔡伯喈的故事成为莆谚的有:
“古戏做伯喈”(1)古戏,即是本剧的原意,指南戏剧目《蔡伯喈》;(2)古戏,与方言“古意”谐音。反其意讥讽蔡伯喈为人不“古意”、不忠厚,泛指不老实的人。
“伯喈一身夸双头(家)”。头,“家”,比喻对双方面的人与事都挂念,也都顾不好。
“依借琵琶为路引”。原意是指赵五娘靠琵琶沿途卖唱行乞到京寻夫。引伸比喻假借某些名义以达到其另一种不可告人的目的的人。
“马踏五娘”、“雷打伯喈”即剧中伯喈以马踏五娘及伯喈被雷击毙的故事。
从而可见,“赵五娘食糟糠”及“赵五娘重重孝服在身”等莆谚,显而易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