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绂,字君贶,仙游县孝仁里(今赖店镇)人,生年不详,宋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
元祐二年(1087年),由李常、孙觉等推荐,担任皇宫大、小学教授。绍圣(1094~1098年)初,章惇执政,政局动荡,绂向哲宗皇帝提出“正心、诚意、知人、安民”的治世见解,得到采纳,授为皇宫侍讲,再迁翊善。元符元年(1098年),任都官员外郎。因资助被贬同僚邹浩,哲宗不再提拔他。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徽宗即位,重用旧臣,升绂为右谏议大夫、给事中。当时,颖、庐、苏、渭四州长官更换频繁,朱绂进谏说:“监司、郡守、不宜数易”,要“谨择久任,以安百姓”;台官马涓被调离,他上疏说:“马涓任台官,兼进士第一人,无他过错,送吏部非朝廷崇重台官之体”;江公望因议论蔡王府时间受株连,被贬出京,他谏劝徽宗收回成命,说:“以言罪之,虽笃信不惑之士,亦不敢直道自任”,论驳再三,终致得罪权贵,被贬出任寿州知州。
崇宁元年(1102年),朱绂升任宝文阁待制、河北西路安抚使;翌年,被列入元祐党籍。落职,提举杭州洞霄宫。崇宁五年(1106年),朝廷重新起用,出任福州知州。蔡京再度为相,朱绂不畏权势,竭力指斥蔡京的奸恶劣迹,蔡京以合党王回,缔交邹浩治他的罪,又落职去洞霄宫。大观二年(1108年)病逝,直到建炎间(1127~1130年)才恢复名誉,追封左朝请大夫,赠少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