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发布蔡氏信息

      传递蔡氏情怀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浙江省苍南县金乡镇原蔡家村(东胜村)慈善联..  · 东莞蔡屋举行迎春围餐团圆宴  · 江西省永修县滩溪镇滩溪蔡斌公蔡氏宗祠举行圆..  · 湖南蔡锷生平业绩陈列馆开展新春拓印活动  · 福建省柯蔡宗亲总会祭祖、2024年年会暨表彰大..  · 广东湛江蔡氏宗亲总会举行辞旧迎新晚宴  ·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蔡氏宗亲会成立  · 福建南安柯蔡氏源流文化研究会第二届理监事会..  · 广东省增城黄猄冚蔡氏宗祠暨贵台蔡公祠堂重光..  · 《爱我蔡家》歌曲首发仪式在广东惠州举行  
文化天地 更多

典故传说

蔡氏文化

谱牒文化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总 编:蔡海峰

手 机:13719670907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天地 > 典故传说 > 内容 

蔡襄与北苑茶文化传播

来源:蔡金钊提供  发布时间:2019/3/27

   北苑茶在国内广泛传播。四川万源县古社坪的王雅父子就曾“得建溪绿茗于此种植” ,并刻碑铭记之。

  清乾隆年间(约1736-1765年),郑板桥在乾隆年间写有一首《家衮州太守赠茶》,诗:“头纲八饼建溪茶,万里山东道路赊。此是蔡丁天上贡,何期分赐野人家。”这首诗证明了在清朝乾隆年间建茶仍有生产部分团茶。乾隆皇帝曾写过多首御诗,赞赏北苑香茗。例如:“凤饼龙团底较工,擎杯别有会心中。”(《春风啜茗台》)清·谈迁于1650年前后撰《枣林杂俎·茶》记载:“国家岁贡……福建建宁府建安县(今建瓯)芽茶一百六十斤……计天下贡茶共四千二十,而建宁茶品为上。”建瓯北苑贡茶,经历了唐、宋、元、明四个朝代458年,见证了我国茶业史上最辉煌壮观的一页。清道光年间,建茶再度兴起。至光绪中期,建瓯产茶数量己“实超宋代而过之”。宣统二年(1910年),在南洋第—次劝业会上,建瓯的金圃、泉圃、同芳星三号茶庄均荣获金奖。

  历久弥新、盛名不减的北苑茶,使之有幸成为闽台茶文化的桥梁和纽带。一部台湾的茶叶史,也是台湾与大陆,特别是北苑血肉相连的见证。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台湾商人柯朝,在建宁府采购茶叶时,带去了小籽乌龙茶籽,始植于台北文山的鲽鱼坑(即香蕉坑),制成的茶品取名“青心乌龙”(又称“文山色种”)。清咸丰五年(1855年),台湾南投县鹿谷乡秀才林凤池,考中举人后游览武夷山。“大红袍”祖庭的天心永乐禅寺住持,赠送给林凤池36株源于北苑的茶苗。林凤池将茶苗分送给乡亲,栽种在风光宜人的冻顶山上,第一年成活12棵。后来林凤池当了朝廷命官,晋京面君时,就将这移植制成的茶叶进献给光绪皇帝,光绪品尝了冻顶茶龙颜大悦,便以山名赐名“冻顶茶”。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冻顶乌龙茶的来历。现在鹿谷乡的彰雅、凤凰等村,冻顶茶园已达一千五百多公顷。

  1990年9月,台湾大学教授、茶业界泰斗吴振铎,率领台湾茶叶界专家学者考察团一行14人,在参加“闽台茶叶科学技术和茶文化学术讨论会”之际,专程来到建瓯东峰实地考察,发现北苑茶园遗址内的桂林村亭仔边,仍存有一片1 5亩,树龄达160多年的矮脚乌龙茶园。茶树主干围20厘米、树高1.2米,与台湾“青心乌龙”的叶长、叶宽、叶脉、齿缘、锯齿对数、叶色形态、叶基角度等非常吻合。它就是台湾当家品种“青心乌龙”茶的亲缘茶树,桂林村是台湾青心乌龙茶树的故乡。为此,省市有关部门已立碑纪念。2006年,“北苑御焙遗址”被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新时代春风沐浴下,北苑茶愈加青春焕发。1988年“北苑牌”水仙茶荣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2002年又获中国(福建)国际茶、茶具、茶文化博览会金奖。2003年获中国茶叶博览会“茶王大赛”茶王奖。2006-2008年,连续三届荣获“人文中国·茶香世界”中华名茶金奖。

·上一篇:“仙作”与蔡京当年那段仙梦传奇 ·下一篇:蔡襄《荔枝谱》推扬的荔枝佳品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首页 | 稿留 |责权声明 | 联系网站 赞助网站 功德榜 |

部   箱:cs1046@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