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发布蔡氏信息

      传递蔡氏情怀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浙江省苍南县金乡镇原蔡家村(东胜村)慈善联..  · 东莞蔡屋举行迎春围餐团圆宴  · 江西省永修县滩溪镇滩溪蔡斌公蔡氏宗祠举行圆..  · 湖南蔡锷生平业绩陈列馆开展新春拓印活动  · 福建省柯蔡宗亲总会祭祖、2024年年会暨表彰大..  · 广东湛江蔡氏宗亲总会举行辞旧迎新晚宴  ·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蔡氏宗亲会成立  · 福建南安柯蔡氏源流文化研究会第二届理监事会..  · 广东省增城黄猄冚蔡氏宗祠暨贵台蔡公祠堂重光..  · 《爱我蔡家》歌曲首发仪式在广东惠州举行  
文化天地 更多

典故传说

蔡氏文化

谱牒文化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总 编:蔡海峰

手 机:13719670907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天地 > 典故传说 > 内容 

蔡京缘何四度拜相

作者:黄祖绪  发布时间:2019/3/26

  蔡京,字元长,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生,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湖(今枫亭镇东宅村)人。其父准育子二:长曰京,次曰卞。

  蔡京与蔡卞自小乖巧听话,聪明绝顶,天赋超常,幼即读书于枫亭塔斗山青螺草堂。凡儒家经典,两兄弟过目成诵,神会心契,满腹经纶,吟诗作画,挥毫泼墨,饮誉乡邑。京与卞常聚诸顽童嬉戏于枫亭街,当街垒石搭桥,耍滚铜钱比输赢。一日,仙游县太爷八抬大轿取道枫亭街,轿夫误踢小蔡京所搭小石桥,京竟当街拦轿,口吟“三石为磊,踢散磊字三块石。”强要县太爷接对下联,方许放行。好在县太爷有随行夫人暗中点窍,遂以“两山为出,剪断出字两座山。”应对,却被小蔡京羞之妇人所为,当将“剪”字改为“劈”,方显男子汉大丈夫之气概,顿时羞得县太爷无地自容,此举传为轶事。

  京与卞弱冠之年为举乡试,兄弟双赴九鲤湖祈梦问卜前程,夜间京梦仙公示曰:“(稚子前程)尽在麦斜岩樵夫俚歌中。”次日,当兄弟俩拾级登山到达麦斜岩峰顶时,果闻樵夫放歌:“青云脚下腾,红日山头生。一石双星座,九天珠玉连。”俚歌让京、卞欣喜若狂,及归语父。准曰:“心不专一,不能专诚。”秉承父训,兄弟更是蹈砺奋发,造诣日深。神宗熙宁三年(1070),京、卞双赴汴京应省试,同擢叶祖洽榜进士,京为甲科第九名,调钱塘尉。卞调江阴主簿,兄弟同登龙虎榜,“一石双星座”应验。

  熙宁二年(1069)二月,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要负责变法事宜。神宗对王安石之倾慕,视为良师益友,两人关系超出君臣之谊。小小钱塘县尉蔡京,对王安石的变法有过迟疑和动摇,然终于坚定地站在王安石一边。不久,京调舒州推官,京深知只有参与变法,才能抓住进身的机会;只有参与变法,才能取得升迁的资格。

  苍天不负有心人,元丰五年(1082)九月戊申,京累迁起居郎,京“博通经史,挥洒篇翰,手不停缀。美风姿,器量宏远,”深惹上司喜爱。京为郎日,尝谒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王珪,珪笑指其座云:“公异日当居此,宜自爱重。”京自此举止更为斯文,态度谦躬,处事勤快,言听计从,京善观朝廷风云变幻,揣摸皇上和宰辅旨意,努力搞好人际关系。由是奉命使辽,还,拜中书舍人。

  蔡卞,其时已为王安石佳婿,官中书舍人。故事,入官以先后为序,卞乞班京下,神宗许之,自是兄弟同掌书命,朝廷荣之。蔡京写一手好字,博得神宗及近侍辅臣之宠爱,近水楼台先得月,给他带来好运,旋升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

  元丰八年(1085)正月,时承平日久,事多舒缓,神宗励精图治,欲一振其弊,又以祖宗志吞幽蓟,灵武而数败兵,奋然将雪数世之耻,王安石遂以富国之谋进。及神宗病逝,高氏垂帘听政,蔡确将害王珪以贪定策之功,与章惇谋,约知开封府蔡京,以其日领壮士待变于廷外,谓曰:“大臣共议建储,若有异议者,当以壮士(京)入斩之。”赵煦即位,史称哲宗。元祐元年(1086)二月,以门下侍郎司马光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司马光秉政,废止新法,复差役法,为期五日,同列苦于光逼太急。既得旨,知开封府蔡京即用五日限,令两县差一千余人充役,亟诣东府秉告司马光。光喜曰:“使人人如待制,何患法之不行乎!”议者谓蔡京见风转舵,苟欲媚光,非其实也。

  司马光的称赞让蔡京受宠若惊,光以京能复旧制,首当其冲,有才有智,干事雷厉风行,实为治国有用之人才,拟予提拔。已而台、谏言京挟邪坏法,“此人心术不正,又是变法派官员,应该罢黜。”有言京:“借变法之机,诈取民财,今借复旧制之机,迫害同僚,惨杀生灵,此人狡诈多变,为了升迁,无所不为,若重用此人,朝廷必有大患。”光念京完成差役法有功,出知成德军,改瀛州,徙成都,又改知扬州,历知郓州。

  元祐六年(1091)闰月甲子,龙图阁待制、知郓州蔡京知永兴军,京每到一处,毫无怨言,大力开展“废新复旧”运动,以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孝之心。元祐七年(1092)四月,以知永兴军蔡京为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府。京帅蜀,翰林学士尚书左丞梁焘曰:“元丰侍从可用者多,惟京轻险贪愎,不可用。”后竟如其言。在礼部侍郎兼侍读范祖禹的大力阻挠下,蔡京的成都知府之被罢免,调任江淮浙发运使。

  元祐八年(1093)冬十月,太皇太后崩,十七岁的哲宗开始亲政,立志继承神宗革新事业,改元为“绍圣”。绍圣元年(1094)四月甲辰,原元祐时被贬大臣纷纷得到起用,朝廷命中书舍人蔡卞同修国史,以龙图阁学士蔡京权户部尚书。京见变法派又得势,遂竭力支持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章惇变更免役法,可是置司讲议,久不决。京谓惇曰:“取熙宁成法施行之尔,何以讲为?”京一句话让惇茅塞顿开,废差役而实行雇役。京在变法派与守旧派之间徘徊,且巧妙周旋,最初拥护王安石变法,接着支持司马光复旧法,而今又依附章惇,其身术变化之快使朝臣瞠目。十年间京再莅其事,成于反掌,惇、京相倚以济,识者以见其奸。

  绍圣二年(1095)七月己亥,户部尚书蔡京奏乞检会熙宁、元丰青苗条约以示天下。丙子,朝廷以户部尚书蔡京为翰林学士兼侍读,修国史。

  元符三年(1100)三月乙卯,哲宗崩于福宁殿,乃召端王佶入即帝位,即宋徽宗,以翰林学士承旨京为端明殿学士兼龙图阁学士,知太原府。其时章惇孤负主恩,玩窃国柄,忠臣痛愤,义士不服,京师语曰:“大惇小惇,殃及子孙。”四月,诏知太原府蔡京依前翰林学士承旨,是日,曾布入对,徽宗谕布曰:“皇太后疑蔡京不当出,欲且留修史。”布力陈:“京、卞怀奸害政,党援布满中外,善类义不与之并立,此必有奸人造作谣言,荧惑圣听。”徽宗曰:“无它,皇太后以《神宗史》经元祐毁坏,今更难于易人耳。”

  冬十月丙申,邑人侍御史陈次升(仙游人)劾京,蔡京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十一月癸亥,改知永兴军蔡京知江宁府,提举杭州洞霄宫。

  建中靖国元年(1101),徽宗全面亲政,为缓和变法派与守旧派的矛盾,以尚书右仆射韩忠彦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以知枢密院事曾布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徽宗遣派童贯以供奉官谐三吴访书画奇巧,留杭数月,与京游。童贯因巧媚善承,徽宗喜爱。京擅书画,悉尽自己所作之屏幛扇让童贯带回呈献徽宗,“徽宗性嗜图画,作花鸟山石人物入妙品,作墨花墨石有如神品者。历代帝王能画者,至徽宗可谓尽意,”史称徽宗“能书擅画,名重当朝”。且附议言论奏至帝所,由是徽宗属意京。十一月壬午,曾布进呈内降起居郎邓洵武《爱莫助之图》徽宗曰:“洵武谓非相蔡京不可,以不与卿同,故去之。”徽宗决意用京矣。右阶道录徐知常,与太学博士范致虚厚,因荐京才可相。知常入宫言之,已而宫妾,宦官得京好处,合词誉京。徽宗遂于戊戌,提举洞宵宫蔡京,复龙图阁直学士,知定州。

  崇宁元年(1102)五月庚辰,尚书左丞陆佃罢,以翰林学士承旨蔡京为尚书左丞。

  崇宁二年(1103)正月丁未,以蔡京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童贯为河北宣抚使,杨戬为节度使。京提拔邓洵武为尚书右丞,以姻亲胡师文为户部侍郎,吴居厚为户部尚书。京之摺用,勾结这伙得宠、得势的佞人,稳定了自己的宰辅职位。京依照王安石变法的三司条例故事,设置了“讲议司”,自任提举,全国的大政方针都由讲议司决定,由是,京掌控了全国的权力。

  崇宁三年(1104)甲午,蔡京长子攸,至自鸿胪丞赐进士出身,拜秘书郎。京为打击元祐党人,奏请徽宗诏:“重定元祐、元符党人及上书邪等者,合为一籍,通三百九人,刻石朝堂,余并出籍,自今毋得复弹奏。”京将司马光、文彦博、苏轼、秦观等一百二十人列为奸党,按“同己为正,异己为邪”的标准划分为正上、正中、正下及邪上、邪中、邪下六等,结果五百四十多人被列为邪等,元祐党人被京贬谪、驱逐、流放或处死殆尽。京又奏请检会《熙宁方田敕》,推广神考法意,删去重复,取其应行者,为《崇宁方田敕令格式》,乞付三省颁降施行,徽宗从之。五月己卯,以复鄯、廓推赏,进蔡京守司空,封嘉国公。八月甲辰,京上《神宗正史》。

  大观元年(1107)正月甲午,中太一宫使、魏国公蔡京,复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三月己丑,徽宗幸金明池,赐宰相蔡京等宴,其长子攸升龙图阁学士兼侍读。十月庚申,徽宗和赐蔡京《君臣庆会阁落成诗》。京再得政,多得益于郑贵妃从兄弟翰林学士郑居中,遂荐除同知枢密院事。十二月庚寅,京以功加太尉,邑人太庙郎方轸上书言:“蔡京脾睨社稷,内怀不道,专以绍述之说为自谋之计,内而执政、侍从,外而帅臣、监司,无非其门人亲戚。……臣以为京必反也,请诛京以安天下!”徽宗阅之,命以轸疏宣示蔡京,京上书自辩,轸被流放岭南。

  值得一提的是,方轸在《上徽宗封事》云:“臣是以知京必反也,臣与京皆壶山人,案谶云:‘水绕壶公山,此时方好看。’京讽部者凿渠绕山,欲以应谶。”(见《莆阳文献》卷十三),其实蔡京重视修筑木兰陂,消除莆阳饱受水祸之患,确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及莆阳千秋的大好事,却被方轸以“讽部使者凿渠绕山,欲以应谶”而全盘加以否定,且诬之罪加一等。然方轸之族亲方天若却在《木兰陂水利志》云:“时蔡公兄弟京、卞,感涅槃之灵谶,念梓里之横流,屡请于朝,乃下诏召募筑陂者。时福州有义士李宏,家雄于财而心乐在施。蔡公以书招之,遂倾家得缗钱七万,率家干七人入莆,定基于木兰山下。负锸如云,散金如泥,陂未成而力以竭。于是蔡京复奏于朝,募有财有干者辅之,得十四大家,遂慨然施钱共七十万缗,助成本陂!”这篇历史文献的保存,对蔡京建陂的初衷予以高度肯定,后人不能因天若为京门人而加以抹杀。

  大观二年(1108)正月己未,太尉蔡京进太师。五月辛亥,徽宗以复洮州功,赐京玉带。此事是神宗在世时沿用唐故事,以玉带赐王安石,止系三日。及今徽宗赐京玉带,京遂为常服。大观三年(1109),时台谏论京及其党羽狼狈为奸,六月丁丑,尚书左仆射蔡京罢。中丞石公弼,侍御史张克公劾京罪恶,章数十上,乃以京为中太一宫使,请给恩数并依见任宰相例。太学生陈朝老诣阙上书曰:“陛下知蔡京之奸,解其相印,天下之人鼓舞,有若更生。”十一月己巳,京进封楚国公,致仕,仍提举编修《哲宗实录》。其长子攸,除枢密直学士,次子儵,除直秘阁。

  十二月己亥,中丞石公弼言:“蔡京盘旋京师,余威震于群臣,愿持必断之决,以消后悔。”侍御史洪彦章言:“京朋奸误国,公私弊困,既已上印,而偃蹇都城,上凭眷顾之恩,中怀跋扈之志,愿早赐英断,遣之出京。”侍御史毛注言:“孟翔以天文惑众,尝献蔡京诗,言涉不顺,京辄喜而受之,因以献《易书》而赐官,卒致诋诬以冒重辟,而京不复愧耻。”太学生陈朝老复疏京恶十四事,曰:“渎上帝,罔君父,结奥援,轻爵禄,广费用,变法度,妄制作,喜寻谀,箝台谏,炽亲党,长奔竞,崇释老,穷土木,矜远略。”乞投畀远方,以御魑魅。其书出,士人争相传写,以为实录。

  大观四年(1110)二月庚辰,罢京西钱监。己丑,徽宗尝从容语户部尚书侯蒙曰:“蔡京如何人?”蒙对曰:“使京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京闻讯对蒙恨之入骨。四月癸未,京上所修《哲宗实录》。御史张克公奏论:“蔡京顷居相位,擅作威福,权震中外,轻锡予以蠹国用,托爵禄以市私恩,谓财利为有余积,皆出诞谩;务夸大以兴事功,肆为骚扰。援引小人,以为朋党,假借姻娅,布满要途。……托言灌民田而决水以符兴化之谶辞,致侄俣之告变而谬为心疾。”甲子,诏:“蔡京特降授太子少保,依旧致仕,出居杭州。

  政和元年(1111)八月乙未,复京为太子太师。政和二年二月,诏太子太师致仕蔡京,两居上宰,辅政八年,首建绍述,勤劳百为,降秩外居,洊历岁时,可特复太师,仍为楚国公,赐第京师。三月甲午,宴京于太清楼,徽宗亲自为记。五月己巳,蔡京落致仕,以太师三日一至都堂议事,以尚书省令厅为治所,仍押敕札。京患言者议己,乃作御笔密进,而乞请徽宗亲手书写以降,谓之御笔手诏,违者以违制坐之。事无巨细,皆托而行,至有不象徽宗书写之札,群下皆莫敢言,自是贵戚近臣争相请求,至使中人杨球代书,号曰“书杨”。

  九月癸未,京率自用意,欲改制以继元丰之政,乃首更开封守臣为尹、牧,由是府分六曹,县分六案,内侍省职,悉仿机廷之号,修六尚局,建三卫郎。弄得是时官员滥冗,名且紊杂,甚至黄冠道流,亦滥朝品,元丰之制,至此大坏。十一月辛巳,京进封鲁国公。

  政和六年(1116)三月丙戌,京上章乞致仕,不允。诏京三日一造朝,正公相位,通治三省事。五月甲子朔,徽宗令京遇朔望赴朝,三日一知印当笔;不赴朝日,许府第书押。徽宗宠爱,京自此大兴工役,民不聊生,变乱法度,吏无所师。七月戊午,京请徽宗名三山桥铭阁曰:“缵禹冀文之阁”,门曰:“铭功之门”。八月庚辰,京奏云:“臣昨以年逮七十,加之疾病,乞解机务,蒙恩特许三日一朝。今臣病已痊,精力尚可勉强,伏望许臣日奉朝请,其治事即依已降指挥。”徽宗从之。丁亥,徽宗诣建隆观,遂幸蔡京赐第。

  政和七年(1117)六月,戊午朔,以明堂成,进封蔡京为陈鲁国公。九月丙申,翰林学士王安中疏云:“臣孤远一介,不自量力,辄论大臣,京老奸多智,必将为所中害,自此串逐,无复再望清光矣,愿辞拜。”徽宗曰:“勿如此,当为卿罢京。”时蔡攸日夜出入禁中,尽率弟子见徽宗,代京泣且拜,徽宗曰:“中司文字如此,奈何?”攸等固恳:“陛下傥全臣宗,乞移安中一别差遣,则事自已矣。”徽宗侧然许之,安中方草第三疏,翼日求对,知徽宗主意已变,叹曰:“吾祸其在此乎!”自此京势益盛。十一月庚寅,诏太师鲁国公蔡京五日一朝,以赴都堂治事,恩礼宠数,并如旧制。是岁大旱,徽宗为念,侍御史黄葆光上疏言:“蔡京强悍自专,侈大过制,无君臣之分。郑居中、余深依违畏避,不能任天下之责,故致此灾。”不报,京势震赫,举朝结舌,葆光独出力攻之。京惧,中以它事,贬葆光知昭州立山县。

  重和元年(1118)正月己丑,徽宗遣使以玉环赐蔡京于杭州。尚书左丞王黼觇知之,因数条奏京所行政事,及京专国,德其助已,岁申三迁。京荐王黼为御史中丞,后黼因交结少保、太宰郑居中,京由是怨,徙为户部尚书,将陷以罪。七月壬午,以西师有功,朝廷加蔡京恩,官其一子,癸未,诏蔡京、童贯充神霄玉清万寿宫使,蔡攸并充兼副使。九月丁酉,用蔡京言,集古今道教事为纪志,赐名《道史》。十月戊申,徽猷阁待制,提举万寿观蔡絛以罪勒停。丁卯,茂德帝姬(公主)下嫁蔡京子鞗,父京请免见舅姑行盥馈之礼,徽宗诏不允。

  宣和元年(1119)三月庚戌,京进安州所得商六鼎。六月甲申,童贯升太傅,封泾国公,时人称京为“公相”,贯为“媪相”。百姓不堪忍受沉重负担,编出歌谣咒骂蔡京,童贯:“打破筒(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九月乙卯,上曲宴京于保和新殿,京诉开封府尹聂山离间事,山即坐黜。京作《鸣鸾记》以进。京子攸、儵、翛,及攸子行,皆为大学士。鞗尚帝姬,家人厮养,亦居大官,滕妾封夫人。京每侍上,恒以君臣相悦为言,徽宗时乘轻车小辇,频频驾幸蔡京之第、命坐、赐酒,略用家人礼。京谢表有“轻车小辇,七赐临幸”之语,自是邸报传四方,而臣僚阿顺莫敢言。

  宣和七年(1125)四月庚申,京依前太师、鲁国公致仕。徽宗下诏内禅,让皇太子赵桓即位于福宁殿,是为钦宗。甲子,太学生陈东等伏阙上书,乞诛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面力六贼。是时蔡京全室南下,为自全计。当蔡京举家逃至安徽毫州,身边带着宠姬慕容、刑氏和武氏。开封城被金兵围住,指名索要蔡京的三个宠姬,当三个宠姬被使者带走后,蔡京写下了《别宠姬》诗云:“为爱桃花三树红,年年岁岁惹东风。如今去逐他人手,谁复尊前念老翁。”(见《挥尘录后录》)

  靖康元年(1126)二月,朝廷追封范仲淹魏国公,赠司马光太师,除元祐学术党籍之禁。甲寅,侍御史孙觌言:“蔡京四任宰相,前后二十年,挟继志述事之名,建蠹国害民之政,祖宗法度,废移几尽……,上皇屡因人言,灼见奸状,凡四罢免,而凶焰益肆、复出为恶。怨气充塞,上下阴阳,人心携离,上下解体,于是敌人乘虚鼓行,如蹈无人之境。陛下赫然威断,贬斥王黼等,大正典刑,如京之恶,岂可独贷!”钦宗诏责授京守秘书监,分司南京致仕。

  七月乙亥,蔡京移儋州安置,攸移雷州。甲申,当蔡京行至潭州,沿途十分疲惫,经常饿肚子,遇百姓拦道大骂,京仰天长叹:“京失人心,何至于此!”可怜蔡京无法在旅店住宿,只好暂住在东明寺内,是夜,京饿死,年八十。临终之前,京填《西江月》一词自慨:“八十一年住世,四千里外无家。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下。  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几度宣麻。止因贪此恋荣华,便有如今事也。”此词道出了蔡京自食苦果的忏悔心态。

  蔡京在相位上四度拜相,四度被黜:第一次是崇宁元年(1102)七月,任尚书右仆射。第二年(1103)正月,任尚书左仆射。崇宁五年(1106)二月,罢为开府仪同三司,中太乙宫使;第二次是大观元年(1107)正月,复拜尚书左仆射。大观三年(1109)六月,第二次被免职,犹提举修《哲宗实录》;第三次是政和二年(1112)五月,复辅政,徙封鲁国公。宣和二年(1120)六月,又勒令其退职;第四次是宣和六年(1124)十二月,朝廷又诏令其负责三省政务,至是,京四当国。宣和七年(1125)四月,再次致仕。

  蔡京死后三十五年,时为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十月丁卯,朝廷诏曰:“蔡京、童贯、岳飞、张宪子孙家属见拘管州军,并放令逐便。”蔡京与岳飞等在同一诏书上平反昭雪。又隔七年,时为孝宗乾道四年(1168),京之裔孙始迁其骸骨,归葬仙游枫亭故里。

·上一篇:蔡襄与洛阳桥 ·下一篇:“正说”北宋名臣蔡京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首页 | 稿留 |责权声明 | 联系网站 赞助网站 功德榜 |

部   箱:cs1046@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