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服务蔡氏宗族  传递蔡氏情怀

  

                   

蔡氏新闻 · 福建金浦蔡氏春祭暨太傅祖世远公诞辰祭典  · 福建省建阳蔡氏清明祭祖暨纪念蔡元定诞辰890周..  · 广东粤西蔡氏秋涧公后裔举行盛大祭祀大典  · 福建南安洪邦锦亭蔡氏举行清明祭祖活动  · 广东惠州蔡氏宗亲联谊会探访“妮言号”茶庄,..  · 广东惠东县柯蔡宗亲联谊会举行2025年度清明祭..  · 福建南平市建阳区蔡氏宗亲会联合蔡氏九儒学术..  · 福建济阳柯蔡委员会暨安海片区分会、永春分会..  · 贵州息烽养龙司蔡氏宗亲隆重举行清明祭祖大典  · 香港福建洪邦同乡会回乡访问家乡老人会  
蔡氏人物 更多

古代先贤

近代人物

现代精英

蔡国君主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总 编蔡海峰

手 机:13719670907

 ·当前位置:首页 > 蔡氏人物 > 古代先贤 > 内容 

苏轼眼中的蔡襄

作者:陈海媛  发布时间:2019/9/6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公元1037年出生于四川眉州,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堪称文艺界全才。他为官讲求造福百姓,无论身处朝野,无不以天下为念,死后谥号文忠。

  蔡襄,字君谟,公元1012年,兴化军仙游人,北宋书法家。他为官直言敢谏,端方严明,任上多造水利利民,多奏减负为民。死后谥号忠。

  苏轼与蔡襄生活在同一时代。彼时,恭逢盛世,科举开精英选才之风气,加上赵氏王朝对读书人优待有加,尊崇文士,一时之间,人才济济如夜空繁星。

  苏蔡二人同朝为官,因书而成知音,相互赏识,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苏轼是个性情可爱的人,他对蔡襄的推崇可谓备至。生前他总不吝惜溢美之词,把这种欣赏形诸于言间笔下。身后,这份欣赏又随《苏轼文集》流传世间。我们可以看到,在苏轼的诸多书信往来中,论及书法,他总要提及君谟,说蔡书是本朝第一。这一点,他与恩师欧阳修一脉相承。苏轼看不起那些格韵卑浊,有衰陋之气的书法作品。他认为颜刘之后,笔法衰绝,人才凋落,再无大成者。他评论当朝书者,只苏子美堪称佳作,斯人逝去,有宋一代,再无他人。直到他看到蔡襄的字书,直呼天下第一。这个论定,他终身持之不易。别人不同意,他还要滔滔雄辩去说服一番。

  苏轼以词文着名,他又擅长书画,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列“宋四家”,造诣很深。但他对自己的书法却评价不高,他认为自己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他一生爱好评书,遇到各种书法作品,总喜欢扬瑜抑瑕一番。凭心而论,他是个非常好的书论家。在他看来,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他主张学书应有法可循,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从小楷出,然后再至行、草,三者皆通,渐进至手熟,才能神气完实有余韵,达到“物一理”诸体兼善的境界。他认为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以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是真正的通者。。

  有则小跋,苏轼观字帖,孜孜赞叹蔡襄二十九岁时的楷法端正谨严,认为书法之本末在此,通其意则无适而不可。

  蔡襄为人刚正严谨,学书极为勤奋刻苦,讲求法度。这一点与苏轼不谋而和,也与同时代的许多书法大家一样,讲求“学”之一字,认为久练才能手熟,才能内外合一,心手相应。可以说,踏实累进,师法前人是苏襄二人对于书法共同不变的追求。

  他们同师法颜平原,在书论上许多观点一致,都认同人品与书法是结合在一起的。

  苏轼早岁学王羲之,中岁学颜正卿,其子苏过评论他的字端章甫,若有不可犯之色。他认为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他坦然磊落,亦欣赏品性刚正的君子;他认为言正则笔正,论书从来喜忠义清雄之姿;他对字书主张敬其人,爱其字,他愿己书尽意作之似蔡襄。

  蔡襄字学颜体,恪守晋唐法度。史论其字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他惜字,不妄为人书,认为儒者工书,以书自游息。仁宗深爱其迹,诏令其书《温成皇后碑》,他坚辞不肯。苏轼认为字如其人,他对蔡君谟有多推崇,就对他嫉恶如仇的人品有多敬重。君谟死后,他伤其情,直叹笔法衰绝。晚年,每观蔡氏书帖,总是感叹伤怀,惜其逝去,遥想当年君谟的绝胜之姿。

  他们是书法上的挚友,常通书信谈论交流。苏轼总是感叹书法之道,深觉艰难。他说好像在急流中行舟,用尽力气,船却还在旧处。他一生喜收集笔墨纸砚,在书写一道用力颇多,却总恨不尽如人意。苏轼是蔡襄真正的知音,他认为蔡氏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大字又次之,分隶小劣。认为蔡襄对书法已然融会贯通,熟其法,通其意,真行草隶,无不如意,遗力余意化为飞白,可爱而不可学!对蔡襄出意作飞白,自言有翔龙舞凤之势,苏轼以己为识书之人,认为此论不以为过。

  苏蔡二人私交甚笃,君谟喜茶、嗜茶,晚年老病不能复饮,则烹而玩之。苏坡作小文戏谑老友,说茶本可于口,墨本可于目,君谟则相反邪?想见其情其境,不觉与其同笑。

  苏轼因茶,对蔡襄颇有微辞。蔡襄将武夷茶制成“龙凤团”上贡,引发众人对这种贵似黄金的御茶的争相追捧。苏轼写了《荔枝叹》,将之比拟奸相丁谓,讽刺他媚上取宠,给蔡襄冠上一顶“买宠”的帽子。

  纵观史载,二人都饱读诗书,才华横溢。他们性格迥异,深有交往,一人逝去,一人怀想深远。我在千年之下,提笔写下这段友情,不觉又是温馨的一笑!

·上一篇:南宋的“财神爷”蔡洸 ·下一篇:凉州名医:明末清初凉州蔡氏三代..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首页 | 稿留 责权声明 | 赞助网站 功德榜 |

   箱:cs1046@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