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春末,翰林院编修蔡元培(公元1868~1940年)获资助每月30两银子,得以赴德国留学。当时蔡元培家有妻儿要照顾,还有学费和生活费要自己筹办,资助不够,就自己找活儿干。一边给商务印书馆译书,一边给唐绍仪的侄子当家教。除此之外,他还要学习德语。
就这么一直到1908年10月,蔡元培才进入德国莱比锡大学的文明史与世界史研究所,主修心理学、哲学、文明史和美术史。在莱比锡大学的3年时间里,他共选修了40多门功课,课程覆盖面很广,他最喜欢的课程莫过于冯德教授的实验心理学和美学。
蔡元培认为冯德所著的《生理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伦理学》、《民族文化迁流史》、《哲学入门》等,“没有一本不是原原本本、分析到最简单的分子,而后循进化的轨道,叙述到最复杂的境界,真所谓博而且精,开后人无数法门了”。
他在莱比锡成了一个素食主义者,因为他偶尔听一位朋友说,吃肉对身体不好,后来在读托尔斯泰作品时,看到其中对于打猎场景的描写,觉得这种杀戮太残忍。在给朋友的信中他说素食有3大好处:卫生、戒杀、节用。
1913年10月,蔡元培前往巴黎留学,主要目的是学习法语。为筹措费用,他与商务印书馆签了协议:每天必须用半天时间给商务印书馆编书,后者每月给他200元稿费。他在巴黎期间,天气炎热,他经常学得汗流浃背,就关上门,把衣服一脱就埋头苦读。有好朋友来访,知道他的习惯,从门缝一看,只要看到他光着膀子看书,就不打扰他,悄声地离开。
苦读的成果显著,蔡元培编著了《哲学大纲》一书,还撰写了《欧洲美学丛述》、《欧洲美术小史》等著作的若干部分。他的经典著作《石头记索隐》也是在这时完成的。这本书考证了《红楼梦》中的真实历史部分,让蔡元培成了文学史上“索隐派”的代表。
在法国留学费用很高,他和几个好友生活都很拮据。一次,蔡元培突然想起了家乡的豆腐,就和朋友合伙开个豆腐店,本钱小,在巴黎也没有见过有卖的,同大伙一商量,都觉得有得做。
说干就干,蔡元培从华侨中找了一个当过豆腐店伙计的同乡来做豆腐,自己当老板,把豆腐店开起来了。主要的商品有豆腐、豆汁、豆皮、豆腐干等。老外没有见过这种白嫩的食物,很好奇,尝过后发现味道不错。再加上法国当局通过化验,证明这些豆制品营养丰富,这个蔡记豆腐店一下子火了,赚了不少钱。但蔡元培他们把赚的钱全部都用于了同盟会的革命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