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6月13日电 题:台湾历史学博士追溯两岸蔡氏渊源
“过去因为两岸隔绝,在洋坑的宗亲找不着‘北’的时候,北港宗亲也长期找不到原乡‘洋坑’”。新北市公民终身教育推广协会理事长蔡相辉如是说。
第九届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13日在“妈祖故里”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开幕。特意从台湾云林赶来拜谒妈祖的蔡相辉也是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历史学博士,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他谈起了两岸蔡氏渊源。
“洋坑”是古地名,雅称为容卿,据蔡相辉所说,在石狮市灵秀镇一带。元代蔡氏在此开基创业,至今已有逾600年历史。明末清初,洋坑蔡氏开始大量移居台湾。目前,仅蔡姓族人就占北港总人口的三成。为了牢记与祖籍地的渊源,移居台湾的蔡姓宗亲把聚居地北港称为“小洋坑”,并有“石狮台湾海峡隔,两岸洋坑根枝连”的顺口溜。
由于两岸隔绝,互不往来,两岸蔡氏宗亲失去联络。蔡相辉说,家门口的对联、扫墓的灯笼、供奉的神祖牌位,还有亲人的墓碑上都刻有“峰山”二字。“我相信此二字与宗祠所在地有关。”
借着文化交流的契机获悉宗祠所在地,他辗转于泉州晋江等地。2007年,蔡相辉在容卿蔡氏家庙发现北港先贤重修祖庙等史料,终于确认台湾洋坑族人蔡培东用“台北”简称“台湾北港”,容卿就是祖先的故乡洋坑。
在重建于1995年的容卿峰山蔡氏家庙里,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的《峰山蔡氏重建祖庙碑》记载了容卿先祖蔡庆宗到台湾经商致富的始末。他因闽台对渡去台湾云林北港经商致富。1841年返乡独资重建“蔡氏家庙”。
在碑上提到的“峰山”即祖先桑梓的“灯号”;“台笨”指“台湾笨港”,康熙年间“笨港”是闽台对渡重要港口,归台湾府诸罗县(现台湾嘉义县)管辖。乾隆四年因街肆庞大分为“笨港北街与笨港南街”,蔡姓10000多人均居笨港北街,成为当地望族,笨港北街后改称“北港”。
自两岸开放交流后,蔡相辉找到石狮容卿蔡氏家庙,两岸蔡氏宗亲往来频繁。
“两岸一家亲,血缘真的是割不断的。”蔡相辉表示,在大陆向台湾开放的三十年间,两岸关系变化特别大。“以湄洲岛为例,这一次能吸引这么多台湾民众参与,是因为其是妈祖的发源地,而台湾人民之所以信奉妈祖,实际上是对祖先的爱戴和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