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屋围坐落在惠东县多祝镇老城区东部,蔡屋围有着悠久历史从蔡氏始祖馥友公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从陆丰大安迁入多祝岭岗头开基,距今已有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而蔡氏也传世至今繁衍了13代。蔡屋围建筑风格独特,文化内涵丰富,虽然历经300多年沧桑至今风韵犹存。蔡屋围占据了多祝风水宝地,依山傍水,西枝江从围屋北面流过,周围的“阿妈岭”、“阿姨岭”环抱其间,蔡屋围占地7万多平方米,整个院落呈环形,基本由蔡氏家族的“春发”、“荣发”、“桂发”三大房组成,蔡氏始祖开基后,其子孙或商或工,经营有信,艰苦创业,勤俭持家。至第三代家道中兴使蔡氏家族有了“大兴土木”的雄厚经济基础。在祖祠右侧建起众多的店铺而形成咸鱼街,又先后在祖祠后面建起“蔡屋巷”、“三条巷”等连片民居,其中有“进士第”、“通奉第”、“大夫第”、“奉政第”、“瀚记”、“滋记”、“源记”等十多座大型宅第及花园等。在外围的民居之间筑起围墙,围内各个建筑之间则以青石板巷道和鹅卵石走道互为相通,形成独为一方的蔡屋围。
蔡屋围不单古建筑风格独特,且历史人文内涵丰富。一门四进士惠阳地区绝无仅有,还曾出十多个举人,贡生和数十多位国学生,监生,庠生的少见科举成就,称蔡氏为官仕之家,一点为过。(第八代)蔡炳德为国捐躯,被追认为抗日英雄光荣。
蔡屋巷的小广场——“桅杆下”,当年蔡家每当有人考取了科举,获得了功名,就在宗祠门前的这片空地
上立一对旗杆夹,旗杆夹中间竖一根长15米左右的桅杆,上挂功名旗。现今是其族姓集体活动聚集的地方,
平时也是小孩嬉戏的好场所
在总祠右侧是来到蔡屋围的中心“桅杆下”,便是蔡氏五世祖蔡应嵩的故居“通奉第”
蔡应嵩,号少彭,是蔡家的第五代先祖,道光庚子(1840年)恩科举人,丁未科(1847年)进士及第(与李鸿章、沈葆桢同科进士),钦命江西分巡,广饶九南道,署吉南赣宁兵备道,加三级,赏戴蓝翎,诰封通奉大夫(官二品),领按察使衔,督江西军政。
走进通奉第,高墙厚瓦,青麻石铺路,好一派大户人家的景象。在通奉第的一个侧门,贴着一副出自李鸿章之手的对联——“豸节遗先烈,鸿图启后昆”。据蔡铨鼎老人介绍,蔡应嵩为官期间以清廉、勤政、爱民著称,得到当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时逢乱世,蔡应嵩由于劳累过度,在任上去世,被追赠为太常寺卿,晋赠“光禄寺大夫”,为了表彰和纪念蔡应嵩的功绩,同治皇帝还下旨,在江西赣州修建“怀棠祠”,让江西百姓永远崇祀。得知此事后,两广总督李鸿章亲手写下这副对联,表达对“同年兄”蔡应嵩的尊敬,以及对蔡家后代的寄望。
在蔡屋围“鹅塘”的南面,(总祠斜对面)“紫阳朱公祠”静静地立在“候龙山”山坡间,厅正中挂着理学大师朱熹的画像。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与蔡氏先祖“西山先生”蔡元定在福建西山绝顶一起讲学,二人互相推崇对方的学问,师友相称,越谈越投契,朱熹于是便把女儿许与蔡西山的儿子,结成姻亲。这个纪念祠显示了蔡家与朱家的一段美好姻缘。
蔡氏宗祠“维新纪念堂”大门前嵌着一副石对联:“东阁至今隆孝行,西山终古蔚人文”。这副对联是有典故的,“东阁”,指东汉著名孝子“东阁祭酒”蔡顺奉侍慈母的故事;“西山”,指南宋著名理学家“西山先生”蔡元定聪颖博学,毕生致力于学问。从中蔡家“尊学识、重孝道”的家风可窥一二。
蔡屋一门曾出四进士:(第三代)蔡步蟾乾隆四十八年拔贡,被授“岁进士”;(第五代 )蔡应嵩,道光庚子(1840年)恩科举人,丁未科(1847年)进士及第(与李鸿章、沈葆桢同科进士),钦命江西分巡,广饶九南道,署吉南赣宁兵备道,加三级,赏戴蓝翎,诰封通奉大夫(官二品),领按察使衔,督江西军政;(第六代)蔡桐卿咸丰二年中举人官从下五品;(第七代)蔡国鑫光绪末年会试贡生(进士)官从七品。
蔡氏信守“学而优则仕”的祖训,先后建起“养中书室”、“育德山房”、“拜竹山房”、“魁星楼”等培育后代的学堂。
蔡屋围里面山房书室很多,养中书室、文昌阁、育德山房、拜竹山房、魁星楼、适庐等山房书室名字儒雅,透着一股书卷气。今天,育德山房、拜竹山房和魁星楼已经拆毁,只余下了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