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邮亭圩蔡家甸村,走沪昆高速,大忠桥出口下高速,过大忠桥最近。
蔡家甸村,处在阳明山脚下一片平坦宽阔地带,低矮的山峦,参天的古木,绿油油的稻田,还有缓缓流动的河流,勾画出这里的山清水秀,这里的碧水蓝天。
河流是阳明山流下来的黄溪河,汇集大木源、小木源、黄家源和南木源四条支流,本该一路汹涌,到这里就变得温顺温柔,变成一弯静静的湖水。
蔡家甸村就是静卧在黄溪河河边的一条长龙。村前一片柳林,清瘦地挺拔着,成为村前一块休闲乘凉的好去处。
几株古树掩映着古村,一条很窄的鹅卵石街道延伸着,两旁的店铺分立卵石道两侧,各种门店照片依稀可见,成东北西南走向,有大小店铺六十余间,据村里老人介绍应有尽有,槳店、永茂和杂铺、水货铺、南北杂铺、唐记绸缎铺、蒋永根杀猪铺、何记、陈记伙铺、诊所、黄济生药店,等等,一条融百姓生活点滴的古代商业街,街面是铺面,后进深居家的建筑结构,马头墙巍然耸立,尽展风姿,一眼望去,仿佛千军万马蓄势待发。
高高的柜台依旧别致的矗立在窗前,恍惚还能感受杂货摆放的琳琅满目,恍惚还能看见身穿大马褂的账房先生忙碌的身影,还依旧能幻化出来来往往的购物者肩挑手提的欣喜和笑容……
古街的尽头就是“三圣宫”,古祠堂设计结构,高大的前墙,饰彩绘,开一正门,上有雕刻“双龙戏珠”围住“三圣宫”三字,彰显三圣宫的威严与神圣。进大门,就是天井、厢房,青砖木柱,雕梁画栋,后厅安放三尊神像,文曲星、孔子和关帝,听老人说,文曲星管仕途、孔圣管读书识礼,关帝主忠孝信义,左右各为偏殿,分别供奉观世音和财神,大门有对联“至圣至诚,千秋帝誉;亦文亦武,万世留芳”,每年年初岁尾,四时八节,香烟袅袅,香客如云。
迈步古街,我似乎在寻找些许渊源,古街暂住十多个老人,跟老人聊起,告诉我一句话:“这里曾是一脚踏三县”的地方,三县是指宁远、零陵、祁阳,我的脑海中突然跳出,宁远琵琶岗古街、双牌大河江村古道、零陵桐子坪古街、祁阳滴水街和冷水滩明塘黄村古街,似乎它们之间有某种必然联系,勾画出一幅完整的运盐古商道路径图。
这条商道不同于官道,官道常用比较宽的青石板,而商道常用鹅卵石,也会有部分路段是用青石板的。
湖南不产盐,衡阳、宝庆、永州三府的盐都得从广州连州进入,走蓝山万年桥、进入宁远琵琶岗、走双牌大河江,经桐子坪、过蔡家甸、穿滴水街,往祁阳、衡阳,经冷水滩明塘黄村,过高溪市进入宝庆府。因为都是肩挑脚夫和押运商,每到一处都需要吃饭住宿,这些地方也因此都成了热闹非凡的集散小镇,各路商人休憩的驿站,也就成就了昔日的繁华辉煌。
古街住着一位名叫李长清的老人,一辈子从事雕刻、绘画,住的地方摆满了各种雕刻作品和绘画作品,高手在民间,他很了解蔡家甸的历史,跟我们讲述了蔡家甸的来历。
蔡家甸村,现在的村民并不姓蔡。蔡家甸地名来历源于三国时期,荆州刘表之第三子刘琮投降曹操后,曹操欲进攻东吴,令降将蔡瑁之堂弟蔡和进山采伐造船木料,蔡和路过此地,见一片肥沃的草甸,是开垦良田的好地方,就令其堂叔蔡顺带领家丁在此开垦农田,搭棚建房,故有蔡家甸地名。由于曹操战败赤壁,蔡和被周瑜所斩,蔡氏家族因此而散。
到了明朝中期,有曹姓富户开始在这里修建街道,由于木材水运集中,人口开始稠密,加上盐商经过,商铺林立,蔡家甸开始繁荣。
蔡家甸村除了古商业街,还有一片古院落,叫周家大院,依山而建,有大曹门五座,气势雄伟,据说祖先来自浙江,定居于此。大院依旧凄凉的静坐在山窝里,有些破损,有些悲凉,甚至连进大院的路都不再畅达。
蔡家甸村还有古井,不成形状,青石板围砌,汩汩清泉从石缝中流出,清澈沁凉,甘润绵绵,老百姓都把它当成矿泉水,养育了这里的村民几百年,不仅是饮用,还用于灌溉,哪怕是逢大旱之年,依然泉水依依,清流不息。
蔡家甸还有一个奇特的古迹,矗立在一片田畴中,五层六棱古塔,无顶,也许是岁月的斑驳,将它的轮廓打磨成沧桑的模样,底层有一碑文,清道光二年六月所提,大意是记述自唐贞观建雁塔以来,所建之塔不外乎培风水,惜字之价值,估计建此塔也有培风水、树文风之意。第二层有塔名“香零塔”,我不知其意,为何命名“香零塔”,无从可考。
蔡家甸村,一直比较低调,简出在阳明山脚下,黄溪河边,没有张扬,也无人问津,其实,它内涵丰富,足可以翻开古运盐史,以及古商人内心所想所思所虑,从三圣宫、古塔所建略见一斑。
蔡家甸不再沉默,渴望腾飞,这里的村民在发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