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谱不易,因为他是家族的事,不是个人的事,哪怕你有钱,获得不了家族的支持,也是没用,修谱统谱也是一样以谁为正宗都是要考虑的问题,始祖挂线有没有错,有没有漏修、错修等等都是问题,而且工程量特别浩大。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个姓氏里边有没有出于各种目的的反对者,这都是值得修统谱的人启动之前要考虑的问题,金钱更不要说了,如果没有一群志同道合,不计付出的一群人,以及雄厚的资金支持很有可能烂尾!修统谱有物质的条件和人力条件后,还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资料不全
修通谱不是几个人在一起拍脑瓜想事情,也不是在屋子里边采用传统的扶乩战鸾去接世系,如果这个年代还要靠猜世系,那么这个家谱修的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这部家谱的价值由搜集到的资料完整性、真实性所决定。
从得姓到如今发生了多少次的迁徙,多少次的战乱,很多资料注定不可能找回,同时民间修谱起源于宋,成熟于明清,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家谱基本都是明清之后的家谱了,离得姓始祖都是一两千年,所以修统谱难度最大的就是资料的收集。
所谓网络上流传各种源流世系,基本都是伪造。也就是说你口口声声认得祖宗就不是你的祖宗,最多是文化祖宗。
二、缺乏人手
修统谱注定是一个耗时耗力之事,这就决定了必须是团队合作才能够快速的完成。而且修谱的过程是枯燥的,谱牒有专门的谱法,需要专门的人员或者需要专门的培训,所以,并不是谁都能修,谁都愿意修,谁都能坚持下来!
三、耗资巨大
一份浩大的工程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经济后盾是很难实现的,办公耗材、人员接待、搜集资料过程的差旅费、印谱费用等等都是一笔庞大的开销,不光资料难以收集,资金募捐同时也是一个大的问题!
统谱其实不建议大家去做,耗时耗力耗钱,而且采用大宗之法修家谱,注定源流世系不会真实,姓氏是多源流,从血缘上看大姓氏没有一个主流,全都是支流,好似涓涓细流汇聚成大江大海。
也就是说源流始祖名讳也就是一个文化符号,没有太大的意义,非说他们是真实的,就无异于给自己的祖宗找了一个干爹。
强行统谱目前还有些市场,但是随着老人的故去,新一代传承宗族文化的主流就是多受到高等教育,更希望将文化的传承与现代的科技结合在一起,统谱更经不起时代的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