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庵非小亦非大,堪笑石送空捏怪。
不知法界邓此庵,强谓此庵含法界。
而今欲识住庵人,万象这中独露身。
妙喜为写此庵榜,要与太虚近邻。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独特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哲理和人生观。 首先,诗的开头,“此庵非小亦非大,堪笑石送空捏怪”,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此庵”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居住的居所,也可能是一种象征,代表了某种抽象的概念或理念。无论哪种,它都不是小,也不是大,这是一种超越了大小、超越了物质界限的存在。这种存在被“空捏”,就像一块石头随意捏造出一种虚幻的怪物。这表达了一种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和超越后的虚无感。 接着,“不知法界邓此庵,强谓此庵含法界。”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哲理。这里的“法界”可能指的是宇宙、世界、真理等更广泛的概念。诗人说,我们往往把这个世界看作是实有的,但实际上,我们不能确定这个世界是否真的存在,或者它是否只是我们心中的一种幻觉。这种对世界真实性的质疑,对物质世界的超越,进一步强调了“此庵”的超越性。 然后,“而今欲识住庵人,万象这中独露身。”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深深的觉悟和理解。诗人说,如果你真的理解了这个世界,那么你就会知道住在这个世界中的人,他们只是在这个万象之中,独露出他们的身体。这里的“万象”可能指的是所有的物质、精神、存在和不存在的事物。这个句子表达了一种深深的谦卑和理解,即我们都是宇宙的一部分,但同时我们也是独立的个体。 最后,“妙喜为写此庵榜,要与太虚近邻。”这里的“妙喜”可能是诗人的名字或者代表了诗人本身。诗人说,他要写一个关于这个超越的世界的榜语,他希望这个榜语能与太虚(宇宙)成为邻居。这是一种对真理的追求和对超越世界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哲理和人生观,它告诉我们,我们不能被物质世界所束缚,我们需要超越它,去寻找真正的自我和真理。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一种深深的谦卑和理解,它告诉我们,我们都是宇宙的一部分,但同时我们也是独立的个体。最后,诗人希望与宇宙成为邻居,这表达了他对真理的追求和对超越世界的向往。这是一首深邃而富有哲理的诗,值得我们深思和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