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服务蔡氏宗族  传递蔡氏情怀

  

                   

蔡氏新闻 · 蔡氏宗亲共聚东莞长安举行新春团拜会  · 惠州蔡氏宗亲联谊会举行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  · 福建省蔡氏宗亲联合总会召开蔡氏立姓3070年庆..  · 广东惠州蔡氏宗亲联谊会在梅山庄园举行2025年..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祥芝蔡氏家庙分会2025年..  · 河南上蔡县招商局领导一行莅临惠州蔡氏宗亲联..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参加南塘柯氏家庙乙巳年..  · 福建青阳蔡氏世界宗亲总会在青阳蔡氏家庙隆重..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金鹏分会2025年年会  · 广东罗定下围蔡氏举办燃放丁财炮活动  
历史渊源 更多

蔡氏渊源

考析论坛

蔡国沉钩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总 编蔡海峰

手 机:13719670907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渊源 > 蔡氏渊源 > 内容 

广东河源市大塘埔蔡氏

来源:刘新兰  发布时间:2018/2/15

  数百年来,大塘埔蔡氏历经十六世,现族谱中记载大塘埔村有166户876人,四方围4户22人,杨子坑1户13人,共171户911人。

  蔡氏始祖蔡叔度在今河南建立蔡国,全国各地遍及蔡氏后裔,他们的语系不仅有闽南语,还有客家语。

  据大塘埔蔡氏十三世孙蔡建钊考证,源城区源南镇大塘埔蔡氏始祖为衷赤公,原籍福建省漳州府漳浦县,清初入粤到河源四方围定居,至三世祖滨泗公分居到大塘埔开枝散叶,建祠造屋,定居立业。至今已有390多年的历史,因此大塘埔后人称衷赤公为一世祖。

  数百年来,大塘埔蔡氏历经十六世,现族谱中记载大塘埔村有166户876人,四方围4户22人,杨子坑1户13人,共171户911人。

  蔡氏起源

  “蔡”为古国之名。公元前11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开国君子是周文王第五子叔度。叔度建都于河南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以地名为国名,即蔡氏。叔度是周文王后裔,姓姬,原名姬叔度,以国名赐姓蔡,为蔡氏始祖。后来被楚国所灭。蔡国亡后,其子孙以国为姓,分散于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其中一系移到福建、广东两省(即闽南一带)开荒定居。

  大塘埔蔡氏起源

  2007年12月,河源大塘埔蔡氏十三世孙蔡建钊、蔡建威、蔡建良等前往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寻宗追族。据蔡建钊考证得知,大塘埔蔡氏始祖为衷赤公,原籍福建省漳州府漳浦县,清初入粤到河源四方围定居,至三世祖滨泗公分居到大塘埔开基发族,创建房屋一大座,相连五栋,横屋数十间。

  衷赤公生三子,长子官澄,次子官清,三子官济。官澄长子为三世祖滨泗公。他于康熙年间由四方围分居大塘埔。

  三修祖祠

  据大塘埔蔡氏族谱记载,康熙年间,衷赤公迁至大塘埔时,有房屋一大间,相连五栋,横屋数十间。1836年(道光年间)前后洪灾,使得“中栋香火牌浸崩,经地师误作祖牌香火移放龙厅”,因此于约1856年(咸丰年间)重修。

  后因年久失修,又加之“文革”将祖牌、祖祠重要设施严重毁坏。1985年,蔡氏第十一世孙和第十二世孙等人重新修建祖牌,置放原位。

  1985年维修之后,因当时条件有限,未能完整,历经十多年后,部分墙壁崩破。于是,2003年2月由第十二世孙和第十三世孙牵头重建祖祠。“祖祠除保留子山癸线路格局外,其余全部脱墙重建为祖祠基地,以便后人为监”。

  修编族谱

  第十三世孙蔡建钊是《大塘埔蔡氏族谱》的主编,他在旧族谱的基础上,赴广州、深圳、珠海、惠州等地调研,广集资料,于2012年末完成族谱修编。在他看来修编族谱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积累和保存家族世系,为“寻根认祖”提供信息和资料;二是加强族人之间的联系,传递和沟通彼此之间的信息,促进族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三是族谱中保存下来的一些优秀家教传统和文明习惯,可以为现代文明建设提供资料。

·上一篇:福建莆田蔡氏家族 全国独树一帜 ·下一篇:辛柯蔡同出一派渊源考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首页 | 稿留 责权声明 | 赞助网站 功德榜 |

   箱:cs1046@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