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服务蔡氏宗族  传递蔡氏情怀

  

                   

蔡氏新闻 · 蔡氏宗亲共聚东莞长安举行新春团拜会  · 惠州蔡氏宗亲联谊会举行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  · 福建省蔡氏宗亲联合总会召开蔡氏立姓3070年庆..  · 广东惠州蔡氏宗亲联谊会在梅山庄园举行2025年..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祥芝蔡氏家庙分会2025年..  · 河南上蔡县招商局领导一行莅临惠州蔡氏宗亲联..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参加南塘柯氏家庙乙巳年..  · 福建青阳蔡氏世界宗亲总会在青阳蔡氏家庙隆重..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金鹏分会2025年年会  · 广东罗定下围蔡氏举办燃放丁财炮活动  
蔡氏文化 更多

典故传说

文化天地

蔡氏辈序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总 编蔡海峰

手 机:13719670907

 ·当前位置:首页 > 蔡氏文化 > 典故传说 > 内容 

亦师亦友 悬灯相望——朱门领袖蔡元定

来源:东南网  发布时间:2019/4/11

   东南网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柳滔 通讯员 邓雪 文/图)清明将至,南平市建阳区莒口镇上布村翠岚山的西山陵园,前来祭拜南宋著名理学家蔡元定的人群络绎不绝。蔡元定是朱熹的得意门生,被誉为“朱门领袖”,他一生不追求功名利禄,潜心著书立说,精识博闻,为学长于天文、地理、乐律、历数、兵阵,成为一代大学问家。

   走进麻沙镇水南古村,漫步蔡家巷,古朴典雅的古民居散发着教化的芬芳,蔡氏大宗祠就在这里,“五经三注第,四世九贤家”镌刻在宗祠大门上。一个家族,连续四代九人以理学为中心内容,深入研究,精心撰著,汇编而成“蔡氏九儒书”,成为闽学史上的一部巨著、中国文化学术史上的一个奇观。蔡元定是“九儒”中出类拔萃者,潭阳蔡氏最显赫的先祖,大宗祠里的蔡元定纪念馆诉说着他的伟绩。

   朱熹的得力“助教”

   蔡元定是谁?作为朱熹最特别的弟子,“朱门领袖”准确概括了他在朱熹门下众多弟子里的地位。作为“潭阳七贤”之一、地方历史名人,建阳区城南崇阳溪畔建有蔡元定广场,伫立着蔡元定石雕像,缅怀其弘扬中华文化、教化故里的功绩。

   蔡元定(1135-1198),字季通,号西山先生,建宁府建阳县人,蔡发之子。他是南宋著名理学家、律吕学家、堪舆学家,朱熹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著有《律吕新书》《西山公集》等。

   蔡元定幼从其父学,及长,师事朱熹。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25岁的蔡元定得知朱熹在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讲学,就到五夫向他拜师。

   朱熹初次考询他的学识,见他谈吐非凡,立即大为惊奇地说:“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之列。”此后,朱熹视蔡元定为讲友,一起博涉群书,探究义理。

   成为朱熹弟子后,蔡元定常侍其左右,协助创建精舍,辨难解惑,教授生徒,成为朱熹的得力助手。当有前来投拜朱熹的学生时,朱熹必定先让蔡元定考查其学问,每当讲解到各种儒家典籍中的深奥义理,学生难以领会时,总是让学生先与蔡元定讨论,由蔡元定为他们解惑,蔡元定成为朱熹的得力“助教”。

   在长达四十年的交往中,两人学术同趣,亦师亦友,结下了深厚的师友之情。在学术研究中,每当有超越朱熹的地方,蔡元定总是坦诚相告,据理分析,把自己的学术思想倾注于朱熹的书集中,为师父朱熹倾尽全力,成为朱熹学问的重要讲论者、启发者、著述者和修订者,因此有“紫阳羽翼”“闽学干城”的美誉。

   悬灯相望 对榻论道

   建阳区莒口镇东山村有两座大山,东西相峙,间隔八里,西边的一座名西山,东边的一座名叫云谷山,这两座相望的山因朱熹和蔡元定“悬灯相望”的故事而出名。

   淳熙二年(1175),蔡元定帮助朱熹在云谷山建晦庵草堂,同时为了能经常与朱熹会面探讨学问,自己也在对面西山顶上建西山精舍,内设疑难堂。为了方便及时联络沟通,在西山、云谷山上都有构筑灯塔。当时朱熹与蔡元定二人约定,夜间悬灯相望,灯明表示学习正常,灯暗表示学习有疑难,翌日就往来切磋论学。

   每当夜晚灯暗之时,第二日蔡元定就到云谷山晦庵草堂拜见朱熹,一起学习,朱熹一定会留他互相讨论上几天,两人对榻论道,通宵达旦,共同解决疑难问题,经常接连数日,废寝忘食。

   朱熹对蔡元定的评价很高,在赠蔡元定书中有“临风引领仪,已闻采薇歌”的赞语。蔡元定的博闻强识也让朱熹叹服,曾对人说:“人读易书难,季通读难书易。”朱熹因此很喜欢与蔡元定讲学辩论,两人隐居山林著书立论。

   “悬灯相望”也成为二人师友情深的一段佳话。朱熹女婿、大儒黄幹曾评论两人感情说道:“公之来谒朱子,必再数日,往往通夕对床不暇寝。”蔡元定去世后,朱熹在写给蔡元定的祭文中感叹道,“思昔相从云谷西山间,身焉赖以修,过焉赖以补,相与切磋讨论,又相属以遵守”。

   宝祐三年(1255),理宗皇帝敕建西山精舍,塑绘蔡元定与朱熹对座讲道神像,御书“西山”巨字刻于石崖上。

   直至今日,朱熹、蔡元定师生之间相互学习、锲而不舍、教学相长的精神,依然受到后人推崇,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有功于晦庵甚大”

   蔡元定一生潜心理学研究,不屑科举仕途,倾尽全力协助朱熹论述传播理学。

   作为理学的研究者和传播者,出身书香门第的蔡元定,很小就打下了理学的基础。

   其父蔡发实施胎教,在蔡元定母亲怀孕之时就专门布置一个房间,摆放儒家圣贤肖像,让其每天瞻仰了解先圣先贤的故事。蔡元定从小聪睿超群,拥有超乎常人的悟性,8岁能作诗,10岁一天能背诵千字以上文章。蔡发又教授其二程《语录》、邵雍《皇极经世》等北宋名儒理学著作,为其理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绍兴二十二年(1152),18岁的蔡元定秉承父亲遗训,在西山绝顶建精舍,刻苦读书,以日月为伴,忍饥苦读,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可以读懂晦涩难懂的古书,还能辨析考证,纠正错误,具有“爬梳剖析,细入秋毫”的能力,这对他与朱熹论学著述有很大帮助。

   蔡元定不仅是朱熹的得意门生,更是亲密好友,在教学和著述上,成为朱熹的左膀右臂。

   朱熹的许多著作都是和蔡元定往复参订、合作完成的,蔡元定的学术观点也在朱熹的著作中体现,朱熹的许多著作,也包括了蔡元定的思想。

   蔡元定的学生翁易在《蔡氏诸儒行实》云:“季通生平著述多谦让,寄寓于熹书集中,此见其有功于晦庵甚大。”蔡元定生平的许多著述,都毫无保留地融会在朱熹的学术思想中,朱熹取得的成就,蔡元定的功劳最大。

   朱熹注解《四书》和编写《伊洛渊源录》《诗集传》《近思录》等著作,均与蔡元定共同参订。《易学启蒙》一书,蔡元定起稿至“论易”,朱熹对《河图》《洛书》《皇极经世》的研究都是从蔡元定那里受到启发。

   朱熹在《与刘孟容书》中感叹道:“交游四十年,于学无所不讲,所赖以祛蒙蔽者多。”朱熹晚年把与蔡元定讲论学术的言论称《翁季录》,正表明蔡元定对其著述所具有的股肱之力。

   蔡元定自始至终参与了朱熹理学体系的创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一篇:民富则国富:南宋蔡洸使民先富创.. ·下一篇:福建莆阳古代清官故事点评:清廉..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首页 | 稿留 责权声明 | 赞助网站 功德榜 |

   箱:cs1046@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