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服务蔡氏宗族  传递蔡氏情怀

  

                   

蔡氏新闻 · 蔡氏宗亲共聚东莞长安举行新春团拜会  · 惠州蔡氏宗亲联谊会举行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  · 福建省蔡氏宗亲联合总会召开蔡氏立姓3070年庆..  · 广东惠州蔡氏宗亲联谊会在梅山庄园举行2025年..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祥芝蔡氏家庙分会2025年..  · 河南上蔡县招商局领导一行莅临惠州蔡氏宗亲联..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参加南塘柯氏家庙乙巳年..  · 福建青阳蔡氏世界宗亲总会在青阳蔡氏家庙隆重..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金鹏分会2025年年会  · 广东罗定下围蔡氏举办燃放丁财炮活动  
蔡氏人物 更多

古代先贤

近代人物

现代精英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总 编蔡海峰

手 机:13719670907

 ·当前位置:首页 > 蔡氏人物 > 古代先贤 > 内容 

一代宗师理学大儒:蔡世远

作者:蔡旭杰  发布时间:2019/9/7

     蔡世远(公元1681~1734年),字闻之,号梁村。出身世代书香门第,是福建省有名大儒一。祖上蔡元鼎是宋代理学家。祖父蔡而煜是黄道周的门生,文章风骨酷似乃师,父亲蔡壁也是饱学之士。壁为人端介敦格,康熙十一年选取入太学,两试皆第一。归里,授徒资孝养、声望弥高。康熙四十五年,福建巡抚张伯行创建鳌峰书院,特聘任书院山长。世远在父辈熏陶教诲下,孜孜不倦地钻研宋五子的遗书,探讨濂洛、关、闽的精蕴。在漳浦,世远受到浦知县好官陈汝咸影响。陈,浙江邺县人,生于顺治十年,康熙卅年中进士,后授翰林庶吉士,康熙卅五年出任漳浦知县,他实施教化造就人才,修文庙,办义学,聘猜名师任教,还亲自授课,评议作业,10余年间造就一批俊才,如蔡世远、蓝鼎元,庄享阻等,漳浦文风大兴,成为海滨邹鲁,世远恭称他“志在率物,廉以居身,俭以养德,至浦之日,一以兴利除弊为己任”

     他同时受业于朱子学家福建巡抚张伯行,深受教育,“师徒吏疵民疾,言无不尽,认真读书,务求心得,敦践。”在浓厚学习氛围中,他不断进取,对宋代理学家程颢、朱熹等颇有研究,对性理之学造诣很深,其思想体系强调远大的志向、提倡“读书、体察、克己、躬行、诚信”

    一.主持峰书院中心

     康熙四十八年,蔡世远考中进土,主持编纂《性理精义》,主持福州鳌峰书院,世远被间南学者称为梁山先生。鳌峰书院位于福州九仙山(于山),相传因战国时古民族“于越”氏的一支居此而得名。山上有六鳌名胜及万寿寺、戚公祠、九仙观、太公殿等胜迹。鳌峰书院现在仍挂有副对联“坐里门内夕而朝教不忘就尔事,习君子言尊以遍学要便近其人”。此联林枝春撰(鳌峰书院5先生之一),联中看出鏊峰书院学习宗旨和目的。

     鳖峰书院以弘扬闽学正宗为己任,雍正、乾隆年代受到帝王极大重视,鳌峰书院备极荣耀,成为举国瞻目的东南第一学府。鳌峰书院培养出很多人才,如雷鋐官至副都御史…还有清末林则徐官至两广总督。

     二,著述额车

     蔡世远所著《二希堂集十五卷,乾隆为之作序,说明此书受到帝王高度重视推荐其著作还有《鳌峰学约》、《朱子家礼辑要》、《合族家规》,编集《性理精要》、《历代名臣言行录》,钦定《古文雅正》、《汉魏六朝四唐诗》等,在告假回乡之际,他主持编纂了卅四卷《漳州府志》。蔡世远去世后,乾隆感念恩师教诲之恩,赠他礼部尚书,赐谥文勤。清初著名学者、大学士方苞为他撰写墓志铭,铭曰:“其材天植,其学不迷,其志不欺,其数非奇,而不竞其所施,匪予之私,众心所凄”。蔡世远下葬于漳浦佛昙洞野蔡附近山顶,长方形的墓碑上镌刻“双龙戏珠”图案和“皇”帝之宝”印玺,碑记悼文开头写“皇帝谕祭”。历时300多年而成为珍贵文物。

     三、关心台湾,停恤百姓

     康熙四十九年泉漳受旱灾,米价涨到每石2两多到3两以上。“人食草木之叶”,总督梁鼎疏请借帑各省买米,诏载明年漕米30万石以赈未至,适逢世远请假省亲至浙省,闻乡里饥甚,乃告贷乡人在浙者,并劝捐输买米数千石,请浙江巡抚放宽口禁先由海运(见二希堂集《与浙江黄巡抚请开米禁书》),这是蔡世远中进士后就给泉漳人民办成一大好事。

     康熙六十年,台湾朱一贵事件,清庭派闽浙总督觉罗保满出兵台湾,蔡世远因在鳌峰书院任职时与保满经常接触,二度修书给满公(见二希堂集卷八《与总督满公论台湾事宜书》、《再与总督满公书》),建议台湾百姓是清朝的子民,入台后不能随意系人,事件平息后要选用廉洁贤能者担任官员等,都被采纳,对平服台湾起了一定的贡献。

     四、生活补繁,淡泊为怀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蔡世远奉诏入京,授翰林编修,入直上书房,侍诸皇子读书。以后历任侍讲学士讲授四书五经,以及宋“五子”诸书,克尽职守,风雨无阻,且讲解精辟,连郡王以下的皇族子弟也都竞相来听讲。后为内阁学士、礼部侍郎,位列九卿。蔡世远学问渊博、勤于政事、为人正派、谦虚豁达,雍正称赞他讲学用心得体,“制词褒奖他“谈经禁近,朕心沃讲论之勤;晋秩容台,邦礼藉寅清之勤奋”。同朝诸臣评价他:“闻之忠信正直,学足以达其言,诚足以致其志”。他生活朴素,淡泊为怀,所以俸禄多半赞助族姻和知旧。“妻、子仅免寒饥,敝衣粗食,视穷人或甚焉”。作为一个封建官吏,他的这些操守的确难能可贵,这使他不仅在清初非常受人敬重,而且至今享有美誉。

     他的妻儿仍是敝衣粗食,仅免饥寒而已。一次,蔡夫人生病,陶太常精通医术,为之诊治,走进蔡世远寝室,看到他夫妻俩床上挂的是补过的旧蚊账,盖的也是补过的粗布棉被,感到十分震惊。

     雍正二十年(公元1734年)正月初八,蔡世远因病逝世,年仅54岁。身后除了几袭旧衣外,几乎一无所有,以致家人无力发丧。为此,雍正皇帝特赐白银500两,诸皇子,同僚大臣也助银发丧,灵柩由驿站马车送回漳浦祖墓安葬。乾隆皇做太子时,曾受教于蔡世远,即位后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赐谥“文勤”,并为之作“制词”褒彰,并赋《怀旧》称为“闻之先生”,并将他进祀贤良祠。

     五,推动漳州文化的发展

     清代漳州仍然是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根据府志记载:自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至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漳州7县共有贡生853名,自顺治五年到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漳州中举的有806人,自顺治六年到道光十八年,漳州共有进士46科117名漳浦蔡世远是杰出文人学者,也是理学的代表人物。

     清代漳州诗文社之风之盛是空前的。清初石溪仿效明末的“伭云诗社”,成立了“仰山诗社”,蔡世远也在郡城倡立“东江文社”,结社的文人有60余人。在芝山问业堂“讲经论文,拈题面课,互相切磋”。东江的文风是提倡“不坠浮夸软美之习”,“不落致虚驾空之旨”。漳州文化学术风气很浓,社中谈古论今、探索社会的人生的严肃问题。在漳州新建重建一些新的书院,如龙溪东霞书院(今丹霞路古董市场旁,福建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据此碑文记载,蔡世远将文昌君一尊放在书院祭之,今已成庙字,香火鼎盛。

     同时,蔡世远除修卅四卷《漳州府志》外,乾隆年间与方苞的高足弟子官献瑶又主持重修一部府志,以漳州各县受其影响,都修了县志、厅志,使我市各具府志、县志流传至今,这对流州历史带来很大贡献……这些我们应不可忘记他的功绩。

·上一篇:抗元护国蔡盘溪 ·下一篇:蔡襄之孙蔡伸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首页 | 稿留 责权声明 | 赞助网站 功德榜 |

   箱:cs1046@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