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8日,是纪念蔡锷将军诞辰136周年特殊日子,为深切缅怀蔡锷将军,宣传蔡锷英雄事迹,传承和弘扬民族英雄精神,纪念蔡锷将军诞辰136周年座谈会在湖南省邵阳市蔡锷将军纪念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蔡氏宗亲组织代表300多人出席本次座谈会。
蔡锷(公元1882—1916年)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宝庆(今邵阳)人。1882年12月18日,中国近代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民主革命家,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蔡锷出生在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水东镇杨湾村大坝上一个普通农家。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入长沙时务学堂。1899年赴日本,先后入东京大同高等学校、陆军成城学校和陆军士官学校。其间曾参加拒俄义勇队,发表过《军国民篇》,强调普及国民军事教育,习兵尚武,实行军事救国。1904年回国,在江西、湖南从事军事教育工作。1905年7月至1910年(宣统二年)底,历任广西新军总参谋官兼总教练官、广西陆军第1标标统、龙州讲武堂监督等职。在广西期间,着手组织撰写《军事计划》,主张军队体制应编成野战军、守备军、补充军、国民军和特种队,便于平、战时遂行不同任务;义务兵役制必须实行征之能来,来之能教,教之能归,归之能安,临战即至的“五要件”;军事训练应做到人与器、兵与兵、军与军、军与国的四个一致等等。1911年春赴云南任暂编陆军第19镇第37协协统。为加强新军建设,选摘清末湘军统帅曾国藩、胡林翼的治兵言论,分类编辑成《曾胡治兵语录》,阐述治军必须慎重选将;用兵应以安民爱民为本;战守之法应因时制宜,审势以求当;每战必须周密准备,战必制人,以及消灭敌有生力量为上等重要思想。
1911年10月30日与同盟会员李根源等在昆明举行反清武装起义。11月被推为云南军都督府都督。在任职期间,针对英、法帝国主义觊觎我国西南地区,主持制订《五省边防计划》,确定先集中兵力消灭力量较弱的法军,并准备对英、法军同时作战。《计划》对滇黔桂粤川五省任务区分、兵力部署等均提出具体方案。
1913年被调往北京,先后任陆军部编译处副总裁、参政院参政、全国经界局督办。
1915年12月19日由北京潜抵昆明,25日与开武将军唐继尧等宣布云南独立,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旋即组织护国军,任第1军总司令。次年1月抱病率所部主力入川,在川、黔护国军配合下,依靠人民支援和士气优势,运用近战和迂回包围等战术手段,击败数倍于己的北洋军,赢得护国战争胜利。
1916年7月任四川督军兼省长。
1916年11月8日因积劳成疾病故于日本福冈大学医院,后被北洋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有《蔡松坡先生遗集》、《蔡锷集》等行世。
座谈会上,湖南邵阳蔡氏宗亲会负责人表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举办座谈会就是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特别是发扬和传承蔡锷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希望把这种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传承下去。
座谈会上,与会宗亲纷纷发言,共同缅怀蔡锷将军将军为中国革命、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纷纷表示他的崇高民族气节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为之自豪并永世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更加昂扬的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投身蔡氏家族全面振兴发展的伟大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