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服务蔡氏宗族  传递蔡氏情怀

  

                   

蔡氏新闻 · 蔡氏宗亲共聚东莞长安举行新春团拜会  · 惠州蔡氏宗亲联谊会举行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  · 福建省蔡氏宗亲联合总会召开蔡氏立姓3070年庆..  · 广东惠州蔡氏宗亲联谊会在梅山庄园举行2025年..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祥芝蔡氏家庙分会2025年..  · 河南上蔡县招商局领导一行莅临惠州蔡氏宗亲联..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参加南塘柯氏家庙乙巳年..  · 福建青阳蔡氏世界宗亲总会在青阳蔡氏家庙隆重..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金鹏分会2025年年会  · 广东罗定下围蔡氏举办燃放丁财炮活动  
新闻报道 更多

蔡氏新闻

宗亲资讯

大事记载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总 编蔡海峰

手 机:13719670907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 宗亲资讯 > 内容 

蔡氏建盏炼成记:坚持采取传统工艺制盏

来源:东南网  发布时间:2016/7/29

    1949年,蔡炳昆出生在南浦溪畔的水吉镇,村落不远处有一个地方叫“大路后门”,一条黑色龙窑匍匐于山脊,这就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窑之一建窑遗址所在地。建窑以烧造黑釉茶碗(俗称“建盏”)著称于世,与青瓷、白瓷三分天下,享誉海内外。历史上,建盏始烧制于五代末,两宋时达到鼎盛,自元代初中期以后逐渐被历史的尘土所湮没,陷入沉寂近千年。

  童年的蔡炳昆和小伙伴们上山砍柴,或在草丛里玩耍时,常常能捡到黑瓷片,仔细观察,瓷片上的点点光芒含蓄而美丽,有股穿越时空的力量。听着关于建盏的美丽传说,年幼的蔡炳昆常幻想能工巧匠云集,龙窑喷火,建窑建盏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的情景。

  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蔡炳昆有兄妹7人,父亲是个制陶师。由于父亲身体不好,蔡炳昆13岁就正式跟父亲学做陶器。挑土、炼泥、拉坯、上釉……做陶的活计样样都不轻松,可是懂事的蔡炳昆不用父亲吩咐,样样活儿都抢着干。他最喜欢的是拉坯,坐在转盘前,泥坯仿佛有了灵性,一番拉、捏、切,泥坯就变成了你想要的家什,特别有成就感。不到三个月,钵头、花瓶、小坛,小蔡炳昆早已手到擒来。最难做的是大器型的酒坛,一个足有一米多高。刚开始,不是比例有问题,就是歪头,瘪肚,他不气馁,一天下来,手皮磨破了,也不歇一歇。在父亲的指导下,不久,他制作的大酒坛肚大口小,模样周正,特别受顾客欢迎。16岁,制陶的的十八般武艺他已样样精通,他能和父亲一样拉着满满一手板车的陶器走上百里路程到麻沙去销售,成了父亲的左膀右臂。

  19岁,蔡炳昆参军入伍;23岁,蔡炳昆退伍,分配在建阳压缩机厂,成了一名制模技术工。年轻的蔡炳昆身上透着一股灵气,又特别爱琢磨,爱动手,不管什么模具他只要看一眼,量一量尺寸,就能做得像模像样,不久就成了车间数一数二的制模能手。

  建盏在沉寂800年后再次受到世人的瞩目。1981年春,建阳瓷厂技术人员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省轻工研究所、省博物馆等专家经过上百次试验终于烧制成功一批兔毫斑纹的仿古建盏。这一事件再次勾起蔡炳昆深埋心中的建盏梦,他开始搜集建盏制作方面的资料,利用业余时间向周围制作建盏的人学习。1995年,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研发建盏。“那时,白天上班,制作建盏全靠晚上,一天只睡3、4个小时。”提起当年的辛苦,蔡炳昆很是感慨。好在,原来做陶的手艺帮了他大忙,拉坯已是轻车熟路,釉水的配制也有共通之处,最难把握的是窑温控制。建盏的黑釉属于结晶釉的范畴,建盏的釉色斑纹是“天工”与“人巧”的高妙邂逅,窑温的变化,使釉面产生奇特的花纹,温度低,花纹出不来,温度高则产生开裂、冒泡等现象,前功尽弃。然而,建盏“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独特魅力深深地吸引着蔡炳昆,他烧制、记录、总结,十几窑后他终于烧制出第一批兔毫盏,黑色的釉层中透露出均匀细密的脉络,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纤细柔长,他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得到了回报。

  2004年,55岁的蔡炳昆从工厂内退,全身心投入到建盏的研发制作中。老蔡是个爱琢磨的人,用他妻子的话说就是“仿佛对泥巴着了魔。”不管是出门办事还是走亲访友,看到有特色的泥巴,老蔡总要停下脚步,抓起一把捻一捻,看一看,满意的还要带一点回家烧制研究。不久,蔡炳昆就烧制出红、蓝油滴、曜变等,开发了梅瓶、花瓶、盖碗、茶具等多种器型。

  老蔡坚持采取传统工艺制盏,制作的每件作品都打上“昆”字款。专家评价蔡炳昆的建盏不仅达到质似,而且达到形似、神似的标准,他的建盏作品远销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大多做“回头客的生意”。

  2015年1月,蔡炳昆设计制作的《金油滴建盏》荣获第三届“中国·金艺奖”国际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奖金奖;2015年10月,《束口银油滴盏》获海峡两岸文化产业交易会“中华工艺优秀作品评比银奖”。(张敏英 丁晓雄)

·上一篇:东莞蔡德文宗亲到贵州拜访宗亲并.. ·下一篇:“纸痴”蔡存会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首页 | 稿留 责权声明 | 赞助网站 功德榜 |

   箱:cs1046@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