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首页 > 姓氏博览 > 姓氏话题 > 内容 |
|
辛苦的“莘” |
|
发布时间:2015/9/16 |
|
前些日子,驾考科目一现场正在点名,由于人多声杂便挤到考官前。突然,考官问道,“朋友,这个名字怎么读?”我一看,“辛莘幸”,这名字很有意思。关键是“莘”在这读什么音,笔者老家是莘县,读shen(阴平)。旁人嘴快:“辛申(音)幸,俺家附近不是有条莘县路吗,快速路三期”。考官高声喊道,“辛申(申)幸”。果然,被叫学员名字可能常被喊错,便马上意识到是叫自己,就说读“辛辛(音)幸”。考官笑了,“我看你行”。我听后 不禁愕然,知道莘做姓用时,确实读申音,看来,“莘”这个多音字的使用还真有点麻烦。
大家知道,上海有个莘庄,浙江有个莘塍,山东有个莘县,青岛有条莘县路,都是地名,但读音不一样,前两者均为xin(阴平),后者读shen(阴平)。其实错读的情况知道上海莘庄的人,来山东多读莘(辛)县,知道山东莘县的人到上海多读莘(申)庄。其实“莘字在《诗经》中就常出现,如《诗经·小雅·皇皇者华》:“鱼在在藻,有莘其尾。”这里莘是长的意思,音为申音。
莘字在现代用得不多,多在上述地名中出现,另外就是大家经常用到的“莘莘学子”一词,需要说明的是“莘莘学子”四个字看似成语,其实不然,是一个偏正词组,“莘莘”表示“众多”的意思,这也仅仅是限于形容学生,而且是年龄大点的求学之人。不过包括新闻媒介在内用一位或一些、一群来修饰 “莘莘学子”的词语累赘现象常常出现。如一个新闻标题“负债求学,一名莘莘学子的喜与忧”。又如“万名刚出校门的莘莘学子参加了这次供需见面会”。这两个病例都是因不明“莘莘学子”之含义所致。就好像“凯旋”包含了“战胜”和“归来”两层意思了,使用时就不必再说 “凯旋归来”或“胜利凯旋”了。
“莘莘学子”还常被人写作“宰宰学子”、或“辛辛学子”。前者毋庸置疑是错别字,后者将是词语的混用,“辛辛”现在也有很多场合用,意即辛劳刻苦的,常用于形容人的工作、学习状态,可以说辛辛学子。
“莘莘学子”的“莘莘”读“shen-shen(阴平)”,有不少人读xinxin,记得有位中学校长在一次毕业典礼致词的最后一句“祝愿在座的每一位莘莘(辛辛)学子都能取得佳绩实现自己的梦想”。后果严重呀!
莘,也是姓,读shen(阴平),据有关资料显示莘姓在 《百家姓》中排名第290位。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但莘姓在古代可谓是望族,根据《万姓统谱》记载,莘氏是源自当时的古国有莘氏。这个古国,跟夏禹一家人的关系极为密切。夏禹的母亲修已,根据《史记·夏本记》记载,是有莘氏之女,后来夏朝统一,夏启又把自己的独生子封于莘国,中国莘姓家族,从此繁衍至今。此外,《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夏启封支子于莘国,子孙以国为姓,望族居于天水。”有莘氏的所在位置,根据学者的考证,就在今天的鲁西南曹县的莘冢集,全国各地的莘姓人家就发源在这里,故莘氏后人奉夏禹为莘姓的得姓始祖。今山东、四川、安徽、浙江是莘氏族人主要的分布区域。
假如那位学员叫莘辛幸,考官也有可能顺对了,不是“莘”字有多难认,而在于具体语境和不同的词语搭配中,造就了生活中的过多误用、滥用,究其原因一是该字现在用的确实较少,也应该埋怨自己学习用力不足,造成误解。当然,现在词语的不规范使用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这里面一些媒体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
|
|
|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