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服务蔡氏宗族  传递蔡氏情怀

  

                   

蔡氏新闻 · 蔡氏宗亲共聚东莞长安举行新春团拜会  · 惠州蔡氏宗亲联谊会举行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  · 福建省蔡氏宗亲联合总会召开蔡氏立姓3070年庆..  · 广东惠州蔡氏宗亲联谊会在梅山庄园举行2025年..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祥芝蔡氏家庙分会2025年..  · 河南上蔡县招商局领导一行莅临惠州蔡氏宗亲联..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参加南塘柯氏家庙乙巳年..  · 福建青阳蔡氏世界宗亲总会在青阳蔡氏家庙隆重..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金鹏分会2025年年会  · 广东罗定下围蔡氏举办燃放丁财炮活动  
宗族建设 更多

宗务百科

宗务法制

宗族组织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总 编蔡海峰

手 机:13719670907

 ·当前位置:首页 > 宗族建设 > 宗务百科 > 内容 

焦裕禄女儿谈家风:带头艰苦 不搞特殊

来源:太原日报  发布时间:2014/9/7
      月的柔风再度吹起,河南兰考的焦家小院里,铺满白色方砖的地面缝隙长出了油油的春草,低低地簇拥着一座红砖红瓦的旧房子。尽管已多年不曾住人,但每年这个时候,焦裕禄的儿女们都分外想念它。

  焦家人曾在这里生活了30年,父亲的家训一点一滴渗透于子女们的血脉。每次回到这里,大儿子焦国庆都会想起令他羞赧的“看白戏”,为进酱菜厂闹脾气的一幕也如在长女焦守凤眼前,还有收获季节姐弟几个割豆子、拾麦穗的经历,那些都来自值得他们一生回味的父亲。

  曾令女儿委屈的“家风”

  “书记的女儿不能高人一等,只能带头艰苦,不能有任何特殊。”时隔50多年,父亲的话仍回荡在焦守凤耳边,曾令她委屈不满的“家风”如今是她的骄傲。

  初中毕业后,焦守凤没能考上高中,兰考几家单位提出为她安排工作,话务员、教师、县委干事……一个个体面的职业让十几岁的姑娘心花怒放,但很快被父亲泼了冷水。

  “县里头好地方干部子女不能去,俺爸规定的。”焦守凤清楚记得,父亲把她领到食品厂,还叮嘱厂里不能因为自己的缘故给女儿安排轻便活。秋天里腌咸菜,焦守凤经常要切上1000多公斤萝卜,不过她更怵的是辣椒,一天下来手都会烧出泡,晚上疼得睡不着。

  “那时候我对父亲很有意见,认为对我不公平。”焦守凤生了很长时间的闷气,对父亲的理解从他去世才真正开始。

  1964年,当焦裕禄病重不起,5个弟弟、妹妹还小,19岁的焦守凤被叫到了病床前。

  “他说没为我安排个好工作,死后也没什么留给我的,只有一块伴他多年的手表当作纪念。”让焦守凤更铭记在心的是,父亲要求,有困难不能向组织伸手。

  儿子看“白戏”被训

  身为县委书记,焦裕禄几乎没留下什么遗产。即便活着的时候,有着不算低的工资,可他周济东家、贴补西家,也没带给孩子宽裕的物质条件。

  “我父亲没有啥财产,从尉氏搬家到兰考时,除了行李和被褥,就是一些炊具,一个大卡车什么都没装。”当年,大儿子焦国庆很少体会到县委书记家属的“风光”,一次看“白戏”的经历还成为众人皆知的“污点”。

  到兰考不久,正上四年级的焦国庆听见与县委一墙之隔的剧院锣鼓叮当响,他好奇地从后门溜进去,告诉工作人员自己是焦裕禄的儿子,于是没有买票。回家后父亲狠狠训了他一顿,那是他记忆中父亲最严厉的一次。

  “父亲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凡事不能搞特殊。”焦国庆回忆,他小时候调皮,放学后总在县委办公室闲逛,工作人员不敢管,父亲得知后干脆举家从县委家属院搬出去了。

  家训成为儿女的人生信条

  “带头艰苦,不搞特殊。”“工作上向先进看齐,生活条件跟差的比。”焦裕禄的家训,曾为儿女们带来委屈和不满的严律,后来却成为他们诚心秉持的人生信条。

  焦国庆17岁参军到山沟里的农场劳动4年,转业后进地税局,没有做出多么荣耀的业绩,但几十年来工作勤恳、老实本分。

  经历过酱菜厂磨炼的焦守凤,面对单位两次分房子,她都态度鲜明地说不要。“晚上回来能有张床睡觉,那就是好的,我不要求多高的条件。”当待业的女儿希望托关系找工作时,她像父亲当年一样断然拒绝:“老子是老子,你是你,各人的路各人走。”

  焦跃进是焦家儿女唯一一个像父亲一样走上政途的,先后做过兰考县东坝头乡党委书记、杞县县委书记等,如今任开封市政协主席。虽然父亲去世时他年纪尚小,但母亲延续了父亲的教导。

  “老焦有一句名言,蹲下去才能看到蚂蚁。你得跟你爸爸一样,跟群众打成一片,特别是调查研究,你爸爸做得很突出。”焦跃进经常从母亲口中听到这些话,他把父亲当做榜样,“爸爸既是精神财富,也是一种压力在鞭策我,绝不能给他老人家脸上抹黑。”(作者:双瑞张兴军)

·上一篇:曾国藩家书背后有委屈 家书成宣泄.. ·下一篇:清代名儒刘沅家的家风:“孝”与..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首页 | 稿留 责权声明 | 赞助网站 功德榜 |

   箱:cs1046@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