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揭晓:蔡旭哲担任指令长  · 福建省福州市仑山区蔡襄宗祠(蔡襄纪念馆)举办..  · 香港名仁堂董事局主席蔡金霖为云南边陲的勐海..  · 福建建阳蔡氏两会前往松溪开展交流活动  · 河南举办2024年君子山登高暨第三届蔡邕文化节  · 台湾蔡正元宗长带领家族返福建恳亲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举办重阳节活动  · 姬周根亲文化研讨会暨第二届世界蔡氏企业家文..  · 广东陆丰博社村蔡氏宗祠源远堂落成庆典  · 广东韶关市南雄文坑蔡氏宗祠(昇公祠)重修落..  
村居祠陵 更多

古宅村居

宗祠祖堂

陵园古墓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村居祠陵 > 古宅村居 > 内容 

惠东谭公大夫第欲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惠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6/4/9

       “大夫第”是旧时文职官员的私宅,在惠东县平山街道谭公村,有一个以“大夫第”为村名的村民小组。这里也的确出了一名正二品官员———清同治年间布政使衔、资政大夫蔡锦青。日前,《惠州日报》记者在大夫第村民小组采访了解到,蔡锦青的故居——— 谭公大夫第准备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夫第曾有180多人居住,近10年成空宅

  这是一座壮观的建筑物,青砖黛瓦,大门上朱红色的3个字 “大夫第”,显示出这宅子朱颜犹存。

  “上7、下7、3栋7间。”蔡锦青的第六代子孙蔡亮介绍起了谭公大夫第的基本结构,即前面有7间房,中间有7间,后面还有7间,有两个厅。这些房间和厅由4条回廊相连,形成一座宽26.1米、进深31.4米、下半部分为三合土夯筑、上半部分用青砖砌筑的大屋。

  出生在谭公大夫第的蔡亮,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他告诉记者,谭公大夫第已有141年历史,最多时住有180多人,后来族人逐渐搬离,差不多有近10年古宅没人居住了。除了祭祖时大家都回来,平时只是蔡氏后人不时回来打扫。

  或许是有人打扫、维护,谭公大夫第的建筑物大部分保存尚好。前厅置屏风门,上方悬挂一块写着“赏穿黄马褂”牌匾,但这块牌匾不是原有的,是重修时重做的。谭公大夫第原本还存放着一块珍贵的木匾,上书“文魁”二字。这块牌匾是当时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刘坤一为清光绪五年(1879年)己卯科乡试第三十名举人蔡秉澄所题,而蔡秉澄正是蔡锦青的儿子,但这块牌匾早已不知去向。

  谭公大夫第的木雕很多,多是彩色的。屏风、斗式梁架、廊架上雕刻有麒麟、兔、狮、鹿、鸟及花草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吉祥图案。这些木雕大多蕴含着故事和寓意,如一个木雕中蝙蝠、鹿、瑞兽等造型活灵活现,表现了“福禄寿喜”吉祥主题。梅花喜鹊是传统建筑物木雕常见的图案,在谭公大夫第中也可见:喜鹊登上梅花枝头,寓意喜事不期而至,前途一片光明、幸福。

  文革时为留下彩绘壁画,曾用石灰水粉刷遮盖

  除了有精美木雕,室内墙体所饰的精美壁画仍清晰可见,大部分完好无损。花草树木、山水云雾、棋琴书画、八仙图等,精美绝伦。其中一人物壁画,非常引人注目:一位富家女子手里抱着一个娃娃,站在路口,送别当官的丈夫。画中女子及娃娃的表情描绘得很细致,人物服饰及随从等细节都很清晰。此外,还有老者、玩耍的孩童等人物,仿佛就是当时社会的生活写照。

  据说,当年谭公大夫第前屋檐下的镂空灰雕甚是特别,灰雕有松鹤花鸟金钱图案,金钱中空镶有小镜片,遇日照会熠熠生光,耀眼夺目。可惜“文革”期间被毁,残基仍存。

  蔡亮说,文革期间,为了保护古宅内的壁画,蔡氏族人用石灰水将壁画涂抹成白色。后来,族人才用水逐渐清洗干净,让壁画逐渐重新显露出来。可惜的是,清洗过后的壁画,有些地方画面变得模糊,一些彩色的画面清洗后也已褪色。

  蔡锦青告老还乡,建学校修桥梁

  据了解,蔡锦青,字芥舟,生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监生出身。在清朝,在国子监学习的学生通称为监生,可以直接做官。因此,蔡锦青在没有考取功名的前提下,仍进入仕途。清道光年间,他从江西都昌县知县做起,历任吴城镇分防府知府;咸丰十一年(1861年)奉旨记名简用道;同治二年(1863年)署江西广饶九南兵备道,理九江关税务。从一个不名一文的监生到成为正四品的道员,蔡锦青花了30多年。

  兢兢业业做事的蔡锦青得到朝廷的重用。同治中期,他简放云南迤东兵备道,调补迤真备道,署理粮储道。至同治十二年(1873年),他又晋升为云南文武提调官,加布政使衔,赏戴花翎,赏穿黄马褂,还获得“奇车伯巴图鲁”的勇号。到达事业巅峰后,年届花甲的蔡锦青并没有继续追逐名利,而是告老还乡。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回到家乡后,他建起了这座大夫第。

  让当地村民津津乐道的是蔡锦青为家乡做的公益事业:在家乡谭公村兴建“琴鹤轩”学堂一所,上3下3共两层,两边建有平房7间,供教师住宿。校内有花园,周边建有花池8个。新中国成立后,该校扩展为永西乡人民公社中心小学、谭公中心小学,至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被拆。除了建学校,蔡锦青在乡间走马岗到新村路段二渡沥、何仔桥、五显爷等处兴建小石桥3座,方便村民出行。清光绪二年(1876年)蔡锦青病逝,葬于棠阁沐杭村。

  由于谭公大夫第没人居住,加之年代久远,古围屋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蔡亮介绍,目前谭公大夫第是惠东县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正申请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希望能得到修复和保护。  (惠州文明网 记者朱如丹)

·上一篇:蔡氏书香古宅,中国岭南古建筑的.. ·下一篇:广西蔡氏围屋千人同住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