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服务蔡氏宗族  传递蔡氏情怀

  

                   

蔡氏新闻 · 蔡氏宗亲共聚东莞长安举行新春团拜会  · 惠州蔡氏宗亲联谊会举行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  · 福建省蔡氏宗亲联合总会召开蔡氏立姓3070年庆..  · 广东惠州蔡氏宗亲联谊会在梅山庄园举行2025年..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祥芝蔡氏家庙分会2025年..  · 河南上蔡县招商局领导一行莅临惠州蔡氏宗亲联..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参加南塘柯氏家庙乙巳年..  · 福建青阳蔡氏世界宗亲总会在青阳蔡氏家庙隆重..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金鹏分会2025年年会  · 广东罗定下围蔡氏举办燃放丁财炮活动  
文学艺术 更多

诗词联赋

杂文散记

书画艺术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总 编蔡海峰

手 机:13719670907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 > 书画艺术 > 内容 

蔡德全—画家终成小铁匠

发布时间:2015/11/25
   在北京通州区宋庄镇,一个偏僻极了的小院子里,见到了“小小铁匠铺”的主人蔡德全。
   蔡德全以前是个画家,三年前放下画笔拿起了铁锤,开始做铁艺。熟悉他的艺术家都说蔡德全的作品非常美,很有灵性,只有艺术圈外面的人,才会叫他“小铁匠”。

   蔡德全给自己的定位是:传统手工艺的转化者。


   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铁匠铺早已经消失在大众视野内,手工打铁的形式几乎完全被机器替代,传统的铁匠遭遇行业没落,大多选择卖掉工具,改行去谋生。看到那么成熟的手工技艺濒临灭绝,蔡德全决定放弃绘画,投身“铁匠铺拯救计划”。
   蔡德全改为选择铁艺也并不是一时兴起临时起意,他从小就喜欢跑去铁匠铺看铁匠打铁,帮人家拉风箱,长大后,除了画画,也会设计金属材质的艺术作品。看到“打铁”这门传统手工艺迅速萎缩,他感到如果再不拯救,可能这样古老的铁匠工艺在十几年内就会在社会上消亡了。
   有人觉得,“铁匠铺拯救计划”是一场长期的行为艺术,将一个文人通过千锤百炼,变成匠人。而这个过程中,展现的也是一个艺术家的社会责任。蔡德全通过自己的美学经验,将传统手工技艺用另一种方式展现出来,打造出来的不再是为生活服务的实用品,而是一件件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铁匠铺拯救计划”不仅让大众开始欣赏质朴的铁艺作品,也令社会对这项传统手工技艺重视起来,最近,蔡德全正着手将打铁工艺申报文化遗产。
   “天下行业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每天对着火炉,敲敲打打,是他不曾经历过的辛苦。蔡德全在决定开始打铁之后的某一天,连续一年,每天给自己的手掌拍一张照片,365天,眼看一双手慢慢长出老茧,伤口不断,每个痕迹都是“铁匠铺拯救计划”最真实的记录。
   “小小铁匠铺”如今已经形成气候,不仅每天顾客盈门,很多商家也找蔡德全合作。前几天的一个众酬计划,短短时间内,就已经超额4、5倍完成了项目。这可愁坏了蔡德全,他始终不喜欢把艺术品当商品,为了利益反复制作同一款作品,他更愿意每件作品的起心动念都是以表达审美为出发。
   作品的独特性是蔡德全一再强调的,这样纯粹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每一件作品都体现了艺术家当下的心境,起手、落锤,没有完全相同的力道,没有一个能够完全复制的印记。
   传统艺术的拯救,必须要有文化和艺术作为依托。日本的“匠人精神”世界闻名,他们可能几辈人始终坚持在做同一件事情,但是,他们所作的并不仅是坚持高度严谨的工艺技巧,更会随着时代变迁融入当下的美学因素。这样的坚持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正是我们的传统手工艺人欠缺的。
蔡德全现在吃住都在铁匠铺,打铁之余,还在后院种了一小片有机蔬菜,自给自足。前院打铁后院生活,小孩在土地上乱爬,他笑嘻嘻的也不去管脏乱。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一种平衡感,安静和谐。
   蔡德全先生介绍
   蔡德全(又名蔡小小),1968年生于云南省临沧市,1991年毕业于云南省艺术学院美术系。自由艺术家。现居北京,从事绘画及金属艺术品创作二十余年,2012年底正式成立小小铁匠铺,开始了《铁匠铺的艺术拯救计划》,至今已进行了第三个年头。
·上一篇:书画家蔡仲萧 ·下一篇:蔡氏书法家—蔡奇英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首页 | 稿留 责权声明 | 赞助网站 功德榜 |

   箱:cs1046@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