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蔡氏总属“济阳”衍派,而有“莆阳”、“青阳”支派之分。莆阳派以唐末自河南固始迁居仙游赤湖蕉溪的蔡用元为一世祖。用元五传至蔡襄(1012—1067),字君谟,历官至端明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与范仲淹、欧阳修倡导“庆历新政”,革除旧弊,修明政治。蔡襄在福州、泉州任地方官时,兴学校,除弊俗,修水利,筑桥梁,得民爱戴,为北宋名臣,卒谥忠惠。故莆阳蔡氏引之为荣,以“忠惠传芳”作为灯号。
东石大姓蔡氏就属于莆阳衍派。
东石是晋江南部一个临海的村庄,有得天独厚的避风海港可通外洋。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禁海,原来在泉州港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为了生计,纷纷寻找偏僻的港口出海,于是东石、安海私商活动特别兴盛。洪武年间,陆续有数名蔡姓自泉州迁居东石,世代以海为田,航运为业,逐渐蕃衍成为大族。明清交替,海疆战乱多年,人民播迁散离,海港淤塞。到康熙年间,台湾统一于清朝版图,台地人口日增,经济发展,需求大量大陆生产的棉布、日用品。东石人紧紧抓住商机,清雍正元年(1723),由银炉户蔡达光发起,联结原来不同支派的蔡氏为一族,在玉井户蔡层石故宅蔡襄祠遗址上同建东石蔡氏大宗祠,下分三房十柱份:长房——金埔、前埔、珠泽;二房——玉井、西湖、衍泽;三房——西霞、东埕、银炉、庭窟。并以蔡氏带动其他各姓氏,在村前疏浚一条长2公里、阔60米的海港,使航道畅通,各姓、各房纷纷置建航船,开凿船坞,兴起对台航运贸易。“开新港,建大宗,号十房”成为一时盛举。东石蔡氏其时公议从十一世起以
“贻书芳自远,树德世尤长,崇尚斯承志,创垂冀克昌,簪缨遗燕翼,继述绍仪容,万派朝宗委,千秋裕后祥”作为字行。
西霞蔡氏是东石蔡氏三房中一个柱份。其始祖“派分于桐城西隅豪国头,隶籍宙图二甲坊长,籍号蔡纯 明,初我始祖九郎公择居于东石仙迹,而以西郊名族焉。”九郎公为明洪武时人,讳隆,字贻恢,生二子,长直轩,次德昌。传至万历年间,十世蔡逢益(1565—1624)字时弦,号着愚,官章光宗,由进士起家,诰授荣
禄大夫。其父肖林遂捐资鼎建祖祠一座。清初迁界,兵火之余,仅存遗址。及乾隆五年(1704)族人重建小宗,“以旧址高露,不足奠万世基,故择于斯地,取其山龙雄伟,至脱卸本位,又後镇定蕴藏,堪为子孙永远计耳”。时因资费有限,祠堂不甚高大。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祠宇日旧,“虫蛀蚁穿,风消雨蚀,榱栋几就析崩”,遂有十五世在台湾教书的台郡岁贡生蔡远众首倡重修,“气象恢宏,规模壮丽,较之旧制大为改观”。祠后有旷坡一带,每年还可得租费若干,以充祭费。后来,祠堂又经过道光十年(833)、咸丰十一年(1861)、民国十九年(1930)及1995年数度重修。
祠宇现为三开间两落燕尾脊硬山顶建筑,石构墙面,琉璃瓦顶,外墙仍旧为粗辟砖墙面,条石墙裙。开三个大门,向着门埕、围墙,埕前立旗杆夹石一对。中门匾额刻“蔡氏宗祠”,门边安青石夔龙窗、浮雕麒麟白石墙裙,两侧墙面嵌青石诗匾,上镌清末书法家蔡谷仁题的“忠惠公诗”。面墙水车堵用青石雕刻精美的
戏曲人物。西霞蔡氏宗祠大厅进深四间,用十三架梁,显得分外宽敞。地面则由外往内逐层升高分为三级,颇有特色。梁坊间悬挂“进士”、“南澳总兵”、“文魁”、“武魁”等匾额。厅壁嵌贴的板材石上刻“忠、孝、廉、节”4个大字,相传为朱熹手迹。
西霞蔡氏宗祠中保存着一部自十世祖凑石于康熙四十三年
(1704)始修,经乾隆三十二年(1767)、咸丰二年(1852)、光绪二十五年(1899)续修的祖谱,记录着西霞蔡氏传衍闽台两地及一族奋斗发展的历史。
据族谱,明朝末年,郑成功据晋江沿海及金厦两岛抗清,西霞蔡氏有不少人加入郑成功部队。如十世蔡纯澄(1592—
1653),“公同郑成功攻取南京,授右协大将军,力具千肋。惜也,一败而阵亡。”蔡煌宗(1606一?)“同郑太师往征连州,卒于粤。”
十一世蔡贤国,妣黄氏。“妣因迁界在金门,殁于后埔”。蔡方爵
(1637—1691)“经授藩前亲军二领”。他们的亲属可能随郑军转徙台湾。
至清康熙年间,蔡氏十一世已有蔡若美“住台虎尾寮”;蔡文华“往台”;蔡文治“住居在台子龙庙社”;蔡方昌“葬台诸罗山”;方胜“居住台万丹社”的记录。
迨至清乾隆、嘉庆年间,西霞蔡氏在台湾定居的族人已传衍为不少支派:
必宪公派住台中路三脚猫庄;
必耀公派住笨港街;
必辅公派住嘉义县虎尾寮庄;
必保公派住嘉义县新媪庄;
良珠公派住嘉义县虎尾寮庄;
良高公派住彰化县港尾庄;
洪元公派住台嘉义内田庄;
元鳌公派住嘉义笨港街;
良辅公派住台嘉义新媪庄……
其余还有散居薄仔寮、盐水港、朴仔脚、蚵仔寮、小琉球山、佛头港、流出入水等地者。清咸丰二年(1852),西霞蔡氏修谱,派树抱、德盛两人渡台抄录分居台地族人族系并收丁钱以充修谱费用,其有录入谱系者“丁数几于七百”人。
以上住台者,多以垦殖耕渔为业。筚路蓝缕,开拓荒野,生活甚为艰辛。如族谱记载:十六世蔡树乾,“住台薄仔寮,道光乙巳六月初八风水大作,閤庄流亡,神主飘散莫可稽查。”十八世蔡世卑、蔡世着,“兄弟同居薄仔寮,于道光乙巳六月初八日閤庄被水漂流,兄弟俱没。”同时遇难的还有尤钳、尤调、尤学、尤及等人。又如谱记:十九世尤湾(1842—1863),住台笨港“在台逢匪扰攘,郊中鸠勇保护地方,适匪到笨劫掠,君率义勇与战,被伤而死。”死时才22岁。往台开发者还有不少是抛妻离子,单身前往的,他们的妻子在家乡同样要承受很多辛劳,如十五世蔡远众
(1756—1822)往台读书教书,其妻黄氏在家“俭约持家,备倡随之道,谨勤纺绩。全闺阃之风。甚至于女手而代耕耘,虽妇人不减男子。而公得以久羁东瀛,免内顾忧者,实祖母(修谱者称谓,指黄氏)操持之力也。”
当时台湾初开辟,文化较内地落后。东石西霞蔡氏先后有三人往台湾教书,一个是蔡远众,“公往台,二十九岁人泮,四十五岁补廪膳生,五十八贡成均。”“弱冠设绛于东瀛,为缙绅所器重……亲几席者,咸得春风时雨之化工;立门墙者,无非贡举膠庠之俊彦……于是骏誉远播于州闾,名姓旋登诸郡志。”一个是十七世蔡德琚(1833—1891),又名德辉,号醒甫,邑庠生,“同治间渡台,寓彰化邑之赐福巷,为人善吟咏,精医理,喜诙谐。所交游皆一时名士。先是台地诗赋未盛,自辉设教,彰邑即称诗赋冠全台。凡拔帜骚坛者,皆其门墙桃李。”蔡德辉著有《龙江诗话》8
集传世,名列《彰化县志·艺苑列传》。还有一个是十七世蔡德培(1800~1852),“自童稚偕令祖往台读书,厥后以一枝斑管,而创置室家、至四十年乃阎家回籍……令誉早闻于南北,前茅曾拔于东都,亦儒生中难得也。”他们都为台湾的文教事业作出一定的贡献。
依托两岸亲缘关系,东石西霞蔡氏有多人从事对台贸易航运。据说,西郊蔡氏当时一百余户,有陶记、隆记、升记、德泰等行号,置有大小舟船20多艘。而族谱中也多有关于商务的记载,如:十三世蔡良礼(1701—1776),“青年往台,曾于英林乡举人洪尚年之祖在府合伙生理。”十四世蔡自珍(1728—1793),“为人忠厚至诚,有长者风,少年操舟往台,以朴实闻。行郊中以名妓试之,公力拒……”十六世蔡树谋(1774—1849),“弱冠时,往台行舟,遭洋匪之变(即蔡牵),人船概牵掳……”十七世蔡德查
(1806—1851),“弱冠时即知父母家计作艰,遂有经营四方之志,偕其伯兄德佳,泛舟南北,操奇赢,颇获三倍……”十八世蔡世沃
(1847一?)“青年即经商省会,有‘座客常满,樽酒不空’之誉。未几遂建巨船数艘,贩运南北,蒸蒸然,吾宗富厚之家,可屈一指矣。”蔡世御(1829~1867)“与诸兄(泰山、世明)立志经营,托足瀛海,创立良基,商贾中称巨擘焉”。其中较突出的是建立德泰行的蔡树澹(1794—1861),字孙霞,“父早岁渡台,往南路蚵仔寮庄,以贩鱼为业……其(树澹)周家姐夫吉官,有船东渡,聘为出海,往来数遭,不辞风波,彼时稍得赢余矣……以后渐人佳境,开米铺矣,置盐蚯矣,继而建造油坊、盐栈,再造兴隆、兴晋,德发等号盐船,克副壮年立志成家之愿矣。”
时东石航运兴盛,西霞蔡氏族人多数为船主或船工,往来台湾海峡。因海上风波匿测,船只时有沉溺之难发生。如:十一世蔡隆登(1684—1736)与其五弟奇都(1697—1736)“往苏鹿,至洋中央船俱溺海。”十四世蔡自心(1723—1762)“往台行船,遭风殁,葬于笨港。”十九世蔡尤列(1841—1817)“往台,船到澎湖遇风沉亡。”尤猛(1856—1877)“在流西巷沉殁。”尤图(1853—
1877)“在崇武溺水殁。”二十世蔡长果(1873一1892)“偕船沉殁在福清算屿。”而清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廿六日的一场飓风,更为西霞蔡氏带来惨重的损失。当时东石有十余艘航船结帮往福州,德泰行有德泰、兴隆、德发、捷盛四艘大木帆在内,大木帆各有员工20余人。傍晚时分,船至福清五屿洋面,飓风突至,船只全部沉没,200余名员工死亡。西霞蔡氏一房在这次海难中死了64人(十五世“达”字辈2人,十六世“树”字辈12人,十七世“德”字辈29人,十八世“世”字辈18人,十九世“尤,,字辈3
人)。还有一些沉溺的船工是来自其他村里、不同房份的人。噩耗传来,东石一乡,尤其是西霞份一片哭声,十分凄惨。嗣后年年七月廿六,家家忌日设祭。以至有“七月廿六,西郊小年兜”之俗语。时因家族中青壮年损失过多,故西霞房从十七世“德,,字辈726人锐减到十八世“世”字辈387人,十九世“尤,’字辈273
人。经济上亦困顿不振。直至民国初年修谱,族人尚心有余悸地记下:“惟七月廿六风之一次,船舶失事不少,丁口失脱尤多,商业因之不振,遽尔迍遭,此实我西霞开族以来一段最剧烈、最悲痛之伤心史也。”
此后,西霞蔡氏族人更多转而出国往南洋谋生,其中亦多事业有成者。
1995年,东石西霞蔡氏祠堂落成,海内外族人共襄庆典,并写信邀请台湾的宗亲前来参加庆典活动。同时却接到台湾宗亲的来信,原来台湾新塭也刚建成一座西霞蔡氏宗祠,巧的是所择的落成庆典日子竟然与东石祠堂同一天。于是,东石西霞蔡氏家族又增添了一段“海峡两岸两祠堂”的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