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炳臣将军,1915年出生于河南省商城县双椿铺镇蔡店村。10岁时曾读过私塾。
1931年春,红四方面军十二师部队来到了蔡炳臣的家乡双椿铺一带,蔡炳臣参加了革命后,在乡苏维埃做文书工作,不久参加了村里的民兵组织模范连。1932年初,蔡炳臣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红军后,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二一七团战士、副班长,红二十八军第八十二师二二四团排长,英山太湖便衣队队长。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反第四次“围剿”失利主力转战川陕后,随部留在鄂豫皖根据地坚持斗争。参加了黄安、七里坪等战役战斗。

1934年,蔡炳臣任商城游击队指导员。这年秋,游击队与商城苏维埃第五区编为一个支部,直属于区委领导,支部名称简称为“直属支”。蔡炳臣因不了解这个名称的含意,就按照中共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颁布的“凡党内外你认为有怀疑的,都可自首”的肃反政策,把自己怀疑的“直属支”名称,向县委书记石裕田和高敬亭报告。第二天,高敬亭就宣布“直属支”为“第三党”的组织,并收缴了该支部成员****,下令自首。蔡炳臣在自首之后,被罚做一个月苦工?⒈豢说臣ê蠡指矗?936年12月,蔡炳臣任英山、太湖便衣队队长,带领八九个人在英山、太湖一带与数倍于己敌人周旋。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蔡炳臣任新四军淮南第四支队教导队特务连指导员,第十四团一营教导员、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参加了开辟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军部整编部队,蔡炳臣于下半年任第二师四旅十一团政委职务,在11月和团长吴华夺奉命率第十一团赴津浦路西,支援反顽作战,担任攻坚主力发起大桥攻坚战斗,共毙******顽军300多人,俘800余人,攻克了大桥据点。战后,罗炳辉副师长到路西召开“大桥战役祝捷大会”,代表师领导授予第十一团“铁锤子团”的光荣称号。1943年9月,蔡炳臣奉命到华中局党校学习,任第三队队长。学习结束后,仍任第四旅十一团政委。
抗 日战争胜利后,蔡炳臣奉命直东北,任松江(哈尔滨)军区第二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长、后勤部政委、政治部直工部部长,解放军第四十军一二○师副政委,第一五三师政委,第一一八师政委。参加了威远堡战斗、锦州战役、辽西会战、平津战役、武汉战役、衡宝战役和广西战役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蔡炳臣任中南铁道运输司令部政委,公安第十九师政委,沈阳军区公安军副政委,吉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广东总队第二政委,湖北省军区独立师政委。“文革”中,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保护。1973年4月,蔡炳臣任河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78年,任铁道兵政治部副主任。
1955年,蔡炳臣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蔡炳臣著有革命回忆录《一棵火种》(吉林人民出版社,1961年出版)。该书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徐海东来信给予的许多指示。
1978年8月24日,蔡炳臣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