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中写道:“蔡申熙同志是红15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对鄂豫皖红军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蔡申熙原名蔡升熙,1906年生于湖南省醴陵县一个数代贫苦的农民家庭。1920年,在族人的资助下,蔡申熙考取了醴陵县立中学读书,期间与左权、陈觉、宋时轮等组织“社会问题研究会”,积极宣传新思想,开展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1924年春天,蔡申熙与左权等同学投笔从戎,报考了广东国民革命政府开办的陆军讲武学校,后合并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他听周恩来、恽代英等共产党人讲课,与陈庚、许继慎、王尔琢等同学交往甚密,思想进步很快。这一年秋天,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道路。
1927年,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0军第2师2团团长的蔡申熙随20军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撤离南昌时,他被调任叶挺部第11军第24师参谋长。南下部队在汤坑、揭阳等地遭敌人重重围攻,部队被打散,蔡申熙辗转到达广州,被派入第4军警卫团工作。不久,他又参加了广州起义,任广州市公安局局长。起义失败后,蔡申熙又赴武汉、上海寻找党中央,被分配在中共中央军事部工作。
从1928年起,蔡申熙担任了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书记、吉安东固地区游击队第1路总指挥。他曾率部攻克峡江县城,配合湘赣边区开展革命武装斗争。1930年初,他被调任中共中央长江局任军委书记,不久又被派赴鄂东南阳新、大冶和蕲(春)黄(梅)广(济)地区领导游击斗争。这年10月,蔡申熙参与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并担任了军长,他率部东进皖西,攻克太湖县城,于12月到达鄂豫皖苏区,当时,******10万大军对鄂豫皖苏区发起了第一次“围剿”,蔡申熙以机动灵活的战术,紧密配合地方武装,避敌锋芒,攻其虚弱,打了不少胜仗,给敌军以重大杀伤。
1931年1月,红15军与红1军合编为红4军,蔡申熙任第10师师长、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员兼军委副主席,他率红10师参加了麻城磨角楼、光山新集、孝感双桥镇等战斗,打通了鄂豫边和商南根据地的路线,使新集成为鄂豫皖根据地的政治中心。在作战中蔡申熙指挥机智勇敢,身先士卒,右臂负伤致残。这年5月起他担任了彭杨军事政治学校校长,为鄂豫皖苏区培养大批军政干部。
1932年7月正值******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时,蔡申熙被调任红25军军长,率部在英山、麻埠地区与各路进犯敌军展开激战。10月9日在湖北黄安(今红安)河口镇战斗中,蔡申熙腹部中弹,他坚持指挥战斗,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
在条件极其艰苦的土地革命战争年代,蔡申熙作为红军的高级将领,义无返顾地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为红军的发展壮大和保卫鄂豫皖苏区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