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广东阳山县岭背镇厦蓬蔡氏宗祠重光一周年庆典  · 蔡希良任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书记  · 广东樟木头蔡氏宗亲联谊会2024年奖学大会  · 广东吴川蔡氏文化促进会第七届优秀学子奖学金..  · 福建南安官桥洪邦蔡氏宗亲会举行高考优秀学子..  · 南美洲蔡氏企业家造访蔡氏名企名仁堂集团蔡金..  · 福建云霄县蔡氏文化研究会首届优秀大学生表彰..  · 广州从化蔡氏宗亲会开展2024年奖学助学活动  · 广东中山蔡氏宗亲联谊会成立五周年庆典  · 海南文昌蔡氏宗祠理事会教育基金会2024年度奖..  
历史渊源 更多

蔡氏渊源

考析论坛

蔡氏辈序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渊源 > 考析论坛 > 内容 

浙江温州洞头蔡氏寻根纪

作者:蔡伟强 蔡志豪  发布时间:2024/5/28

   一眼万年轻,惟此心如旧。

   2023年11月正当我在四川旅游的时候,《厦门日报》原总编李泉佃给我发来一则微信,说是浙江温州洞头蔡氏要来同安寻亲,让我帮忙查找他们的祖地。

   蔡志豪是洞头蔡氏(按照洞头蔡氏族谱记载,同安迁徙到浙江的第九代),在浙江电视台工作。志豪的先人自清朝光绪年间起直至改革开放时期数次携族人前往同安“蔡宅”寻根无果。他偶然看到我弟弟写的一篇文章,里面记录有我老家同安蔡店村的字辈。

   洞头蔡氏在清朝末年的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编修族谱,记载祖地“同安从顺里下崎后吴蔡宅”。我查阅手头上的康熙版和民国版《同安县志》,发现“从顺里”的辖区相当于现今的西柯镇,“从顺里三都”辖“浦头、下崎、磁灶三保”。

   在现代通讯如此发达的当下,在我们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这里,查找这个古地名的难度不是太大。“浦头保”就是现在的浦头村,“磁灶保”就是现在的西柯村,“下崎保”就是现在的吕厝村,吕厝村有个后吴自然村。

   后吴自然村已经在前几年因城市建设被整村拆迁,但是地名还保存下来了,在后吴自然村原址建有后吴公寓、有地铁后吴站、公交后吴站。后吴的年长者记得老辈人说过,后吴(自然村)曾经有一个小角落,已经在一二百年前因为某些原因(原因失考)“没失”了,如今在后吴人记忆中叫做“蔡厝”,当地工地施工经常挖到地基、瓦砾等。这可能是历史久远,“蔡宅”的口述讹误之故。

   浙江洞头蔡氏来同安寻根总算有了结果,圆了洞头蔡氏三百年来的夙愿。

   最巧的是,洞头蔡氏所修的族谱从“聪”字辈起(有明确生卒墓葬与婚配信息的是聪字辈,此前的九代人都没有生卒信息),“聪明睿智、宽裕温柔”八个字竟然与我们蔡店村的字辈一模一样,冥冥之中与同安蔡店村有某种必然的联系。

   我在翔安区浦南村(原属同安县)早年间修撰的蔡氏族谱中发现,其族谱除了乌山支系的字云(即字辈、昭穆)之外,还记录“西家字云:泗国朝廷,君文宇立,聪明睿智,宽裕温柔”。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又从2023年4月编印出版的《刘五店村志》有了进一步的发现。《村志》记载浦南“后蔡二房”的昭穆是:德祯日辉,府国反世,聪明锐智,宽裕温柔,发强攻毅。这个昭穆与蔡店村基本上一致,而且浦南“后蔡二房”的族人众口如一,他们是从蔡店移居过去的。浦南是刘五店村的一个自然村。

   最有意思的是,虽然洞头蔡氏的字辈在“聪”字之前失考了,但是他们记得始祖名叫“泗完”,传下长子“国忠”、次子“国信”,“国忠”传下“朝庆”,就是说嫡系这一支按照“泗、国、朝”字辈顺序排行了三代人,这就暗合了“西家字云:泗国朝廷”的字辈,是巧合还是有其他必然的原因?

   现在发现了三条重叠的线索,其一,“聪明睿智、宽裕温柔”这八个字是洞头蔡氏、浦南村蔡氏以及蔡店村共有的字辈,八个字顺序完全相同,都是蔡氏人的字辈;其二,浦南村蔡氏族谱记载西家字云的前四个字是“泗国朝廷”,洞头蔡氏的族谱记载的嫡系族群按照“泗、国、朝”的字辈排行了三代人;其三,洞头蔡氏是从同安县下崎保后吴蔡宅移居过去的,浦南村蔡氏有一个支系是蔡店村移居过去的,而在《蔡店村的口述历史》中记载蔡店有人移居到后吴。

   因此,我们来进行合理的分析、推理。

   《蔡店村的口述历史》中记载,数百年前,蔡店村是个两三千人的大村,而且主要从事海上贸易,甚至还有可能在主动或者被迫的情况下参与安平、月港的武装走私和郑氏集团、蔡牵集团,因此当时蔡店村和蔡店人就是“响当当”的名片,很多蔡氏人出于不同的原因投靠蔡店,或者是结上亲戚。潘涂村后蔡(角落)的蔡氏人由于某些原因而被迫陆续外迁到了蔡店村(实际上,到清朝中期后蔡村的蔡氏人就全部外迁了)。但由于其“青阳”郡望与蔡店的“济阳”郡望不同而无法参与到祖厝宗祠的宗法活动中,实际上他们在蔡店无法真正融入而处于“半局外人”的状态。在封建时代,宗法与朝廷律法属于互补关系,在乡村甚至有等同于律法的效果。

   蔡店二房和三房的一些人由于某些原因(原因失考)而迁居,有的外迁浦南、有的外迁台湾,其中有个别家族与后吴有姻亲关系而外迁后吴。

   因此在“同病相怜”“同气连枝”的心理作用下,蔡店外迁的人与移居蔡店的一部分后蔡蔡氏相携落脚到下崎保后吴,这两部分蔡氏人最终融合成一支,对外声称是蔡店人并且依照蔡店村的昭穆对族人进行排辈,进而在后吴形成一个新的族群和角落,也就是现今后吴人口中所称的“蔡厝”或者是洞头蔡氏记载的“蔡宅”。

   也有一部分移居蔡店的后蔡蔡氏又迁居到新店镇浦南村并与从蔡店迁去的蔡氏融合成现今浦南人称为“后蔡二房”的支头。

   虽然浦南村现在既没有人知道“西家”指代什么意思,也没有留下(潘涂)后蔡的蔡氏外迁到浦南村的传说,但是在浦南族谱中发现的“西家字云”却为我们留下来解密后蔡蔡氏去向的钥匙。

   根据浦南族谱所载,在浦南村曾经存在过按“西家字云:泗国朝廷,君文宇定,聪明睿智,宽裕温柔”排序的蔡姓人;在迁徙到浙江洞头蔡姓人的祖先又是按照“泗、国、朝”字辈排序的;而在后蔡、蔡店、浦南、后吴(包括后来迁徙到洞头的蔡氏)这几个村庄当中,后蔡蔡氏似乎更有主动外迁融合以寻找新机遇的倾向和文化,虽然蔡店也有一部分人移居到浦南、后吴,但是蔡店蔡氏的字辈始终是如一的,这有浦南“后蔡二房”的字辈为证。现在蔡店村还有一个支头称为“后蔡”,他们是后蔡蔡氏与蔡店村长房后角的族人联姻而繁衍形成的支系,他们完全按照蔡店的昭穆排行。因此,我们可以推定浦南的“西家”和洞头蔡氏的祖先应该有(潘涂)后蔡蔡氏的成分,也就是说现在终于发现后蔡蔡氏的字辈和他们外迁途径的真实性。

   求同存异的中国哲学也适用在这里。这些外迁到后吴、浦南的后蔡蔡氏虽然与蔡店人融合了,但是人们都说“认祖归宗”,因此他们坚持保留以“泗、国、朝”为序的前八个字的字辈,而决定自“聪”字起全体人共用“聪明睿智,宽裕温柔”的字辈,从而实现真正的族群融合,不分彼此,郡望统一为“济阳”,都以蔡店村为原乡。

   明朝的海禁导致“倭乱”和海上走私,直到“隆庆开关”后“倭乱”才消失。但是到清朝初期,为了打击郑氏集团又实行迁界和禁海(1656~1684计28年禁止海上贸易,1673年康熙十二年耿精忠反叛,郑经配合渡海进兵漳州泉州潮州,1717~1727计10年禁下南洋其实也是海禁的翻版),沿海百姓犹如泡在黄连苦水里的蝼蚁。

   雍正五年(1727年)年解除大陆人民赴南洋的禁令,同时又招募农渔民到玉环县洞头岛等地开垦,时局给了沿海百姓一个活下去的契机。

   清代因处于我国五千年气候变化历程之明清干冷期,又称“明清小冰期”。清代,由于气候偏于冷干,所以异常气象频发,特大冰雪现象出现较多,常造成寒冻灾害,旱灾也常见。在乾隆八年(1734年)北方地区经历了一场极端酷热天气,超过20万人死于极端酷热。

   同安县也有类似的情况,《同安县志》记载,雍正六年(1728年),秋旱;雍正十一年(1733年)六月廿二日,蛟见。大雨如注,双溪水暴涨,死人随洪水飘入城区。乾隆七年春,大旱。乾隆十一年三月,黑虫食麦,岳口一带蔓延十余里。

   沿海人为了活命,要嘛当兵吃粮,要嘛下海捕鱼,要嘛驾船经商(朝廷开放东西洋贸易时就是经商,禁海的时候只能走私或者为海盗)。而且同安自宋朝以来以“梭”船“横行”大洋,这也是同安成为朝廷水师提督摇篮的底层密码。

   居住在后吴蔡宅的蔡经铨一家到了艰难抉择的时刻,是困死在后吴“蔡宅”老家,还是重走蔡店人的老路下海“讨生活”?

   大约在乾隆五年(1740年)的夏四月,这天阳光灿烂,借着天文大潮和强劲的西南季风,办事稳健年近半百的长子蔡聪哲(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生)带领两个三十多岁的弟弟聪严(1713年生)、聪实(1714年生)和一个族侄明诰(1703年生)作为家族探路者毅然决然的扬帆北上,先行者闯过台湾海峡和东海的黑潮,一路向北追寻“商客”口中的洞头之地,寻找新的生存家园。

   经过十数天的航行,望着茫茫大海出现的大岛,惊喜的泪水淌满他们搏风打浪的脸颊,怒海余生的他们在洞头岛登陆了。

   荒野一望无际,草木野蛮的生长,海浪和偶尔的鸟鸣,更显四野的空寂,只有万物在私语。这就是他们即将落脚谋生的土地和海港。

   又过了若干年,他们在洞头的海岛上落地生根、开枝散叶,成为一支新的蔡氏族群。他们没有忘却同安原乡,把开荒定居的地方分别取名为后坑、面前山、大山,与祖源地的地名相似,而且传承同安方言与风俗,历经三百年依然如故。

   根据洞头族谱记载,聪哲还有两个弟弟(聪专、聪羡)留在同安;明诰还有明进、明春、明赞、明五、明六(蔡良)、断叔六位兄弟留在同安;1750年至1854年,已经迁徙到洞头的聪字辈、明字辈、睿字辈和智字辈至少有十二人返回同安老家生活或者安葬,族谱最晚的记录是1854年回同安安葬。安葬点只说同安蔡宅,没有具体地点,唯一一个相对清晰的记录是同安海埭墘。而且族谱记载在同安还有姓名俱全却失去联系的宽字辈、裕字辈后人。另有洞头蔡氏第四代蔡智宝回迁同安,去了当时属于同安的金门定居,直到1928年第二次修谱还保持联系。因此可以分析出,洞头蔡氏曾经与祖居地同安长期保持着联系。

   再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例如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日本侵华和解放战争时期等战争、战乱的阻隔,后吴“蔡宅”村的“消失”,导致这支洞头蔡氏与同安祖地彻底失去了联系。

   失联一百年后,共同拥有“聪明睿智宽裕温柔”字辈的蔡氏,在浙江洞头还有温字辈的人健在,都已经是九十高龄的老人,还有数十位柔字辈,而福建同安和翔安尚有柔字辈健在。虽然之后的字辈各不相同,但是柔字辈之后的同一代人已经重逢,再续前缘。

   由此,洞头蔡氏就与蔡店“挂上钩”了,这就是那个“冥冥之中”的原因了,同安县美人山前蔡店村就是洞头蔡氏族群的“原乡”。

   附图表说明,同时敬请有知悉潘涂后蔡、后吴蔡宅(蔡厝)消失原因和相关蔡氏宗亲线索的朋友们与我们联系。


   感谢吕厝村吕复振先生、吕厝后吴吴树木先生提供相关信息。

   ——蔡伟强、、蔡志豪 定稿于2024年6月1日

·上一篇:古蔡国存亡继绝“复国之谜” ·下一篇:广东梅州福粤公上祖探究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