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广东阳山县岭背镇厦蓬蔡氏宗祠重光一周年庆典  · 蔡希良任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书记  · 广东樟木头蔡氏宗亲联谊会2024年奖学大会  · 广东吴川蔡氏文化促进会第七届优秀学子奖学金..  · 福建南安官桥洪邦蔡氏宗亲会举行高考优秀学子..  · 南美洲蔡氏企业家造访蔡氏名企名仁堂集团蔡金..  · 福建云霄县蔡氏文化研究会首届优秀大学生表彰..  · 广州从化蔡氏宗亲会开展2024年奖学助学活动  · 广东中山蔡氏宗亲联谊会成立五周年庆典  · 海南文昌蔡氏宗祠理事会教育基金会2024年度奖..  
文化大观 更多

典故传说

蔡氏文化

谱牒文化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典故传说 > 内容 

蔡省三的前缘和今生

作者:林友树  发布时间:2024/4/9

   蔡省三,原名蔡希曾,1918年5月出生于江西铅山。19岁时投笔从戎,以江西第一名成绩考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第一团(简称“战干一团”),团长蒋介石,副团长陈诚。该团被称为******干部的最高学府和首批三青团员,在蒋介石率领下进行宣誓。1939年起,他深受时任赣州专员兼保安司令的蒋经国喜欢和栽培而平步青云,却在国共内战1949年结束时沦为蒋介石集团战犯之一而锒铛入狱。1975年3月获特赦释放,赴港定居生活。作为抗战将领,2005年应邀到北京,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

   顽抗铸成千古恨

   1937年起,蔡省三任蒋经国的秘书,素有“蒋经国谋士”之雅称。他以“战干一团”优才生被委派筹组江西青年宣传大队并任大队长,参与创办《青年日报》任总编辑,社长为蒋经国。1943年冬,蒋经国在重庆?榻ㄈ嗤胖醒敫刹垦#淌∪鋈涡M挪渴榧牵吵锶K枷牒妥橹盗饭ぷ鳌=夥耪秸崾跋Γ泵ζ创樟艘恢小肮啦壳嗄昃裙拧钡奈渥岸游椋魑杓莆钡牟淌∪坏斡胱榻ǎ钩鋈胃猛鸥佣鼻嗄攴褡芏由俳芏映ぃ蹦?1岁。1949年4月,“青救团”总部在团长胡轨的带领下,途经江西贵溪转赴台湾,当其时,蔡省三如能听从劝告,一举扣下胡轨并率部起义,那他将成为人民功臣。遗憾的是,他错失良机,还誓要留在赣东北招兵买马,继续与共产党周旋并做最后的挣扎。然而,历史是无情的,凡与人民为敌的人都不会逃脱历史的审判。负隅顽抗的蔡省三终于被俘成为阶下囚,被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几经减刑,他的刑罚由死缓减为无期和有期……。他在回忆这25年的牢狱生涯时,既为自己冥顽不化而痛心疾首,亦为优待的改造政策使他重新做人而感激不尽。他深有感触地说:“饮水思源,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政策感召下,才有我蔡省三的今天。”

   赴台滞港豪气在

   1975年3月19日,中国政府宣布特赦关押在狱中的全部******战犯,并给予去留自由的宽大政策。惊讶与激奋之余,蔡省三和其他9名特赦战犯自愿请往台湾,且很快得到中央有关部门批准。4月,这10名特赦战犯取道香港准备赴台。时逢蒋介石新丧,台湾当局借口这批人“经中共多年洗脑”,“已成为中共统战工具”,而拒绝接纳。这对生性耿直的蔡省三无疑打击甚重。他愤愤不平地说,几十年来,自己追随******和蒋经国忠心耿耿、忠贞不渝,如今活过来了,反遭如此冷落和侮辱。尤其是台湾当局要他们以“难民”身份申请入台,他听后更是怒不可遏:“我们为******出生入死,到头来说我们是难民?我们不是难民,我们是光明正大而来,必得光明正大而去。”后来,这10人中,张铁石因为受不了打击而自杀身亡,其他人被迫各寻出路,蔡省三选择留港谋生。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有某国际组织主动联络蔡省三,劝其发表一份****声明,便可以安排他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居住,对此,蔡省三当即回绝并表示:“身为中国人,活要活在中国的土地上,死也要死在中国的土地上。”“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台湾去不成,那就留在香港吧。”

   心系统一笔不辍

   蔡省三初到香港,毅然选择写政治评论,为他日思夜想的国家统一多做努力。多年来,他成为香港《新报》海峡两岸版、每周评论和《中国新闻报》蔡省三专栏等的特约撰稿人,并有超过10部专著问世。1975年9月,他接受香港《七十年代》杂志主编采访,并刊发了一篇题为《访蒋经国旧部蔡省三》的特稿,祖国大陆《参考消息》连续4天将这篇访谈录全文转载。文中提到,蔡省三比较切实地肯定蒋经国主政“三不会”:不会卖,不会出卖台湾,不会向外国卖身求荣;不会降,不会投降大陆共产党;不会烂,不会把台湾搞烂,而是将有一番作为。并敦请蒋经国以民族大义为重,为祖国和平统一做出历史性贡献。1万多字的访谈录末了还表达其同故人共勉的两句话:“安得青史著一笔,终是华胄好儿郎。”时值周恩来总理病重住院,看过这个特稿,用他那颤抖的手写下了弥足珍贵的批语:“请罗青长、家栋,将蔡省三四篇,对四篇评论的真实情况进行分析,最好找王昆仑、于右任的女婿屈武等人,弄清真相,以便××(两字模糊)。周恩来 九月四日 托托托托。”这应是总理对两岸关系所作的最后一个批示。要知道,那时仍是“四人帮”横行,转载这样的文章得有过人的胆识。仅仅相隔3个月,总理就与世长辞。

   而这一切,身在香港的蔡省三是不得而知的。有朋友曾经告诉他周总理对他的文章有过批示,至于什么批示,朋友也不清楚。直到1994年,蔡省三夫妇作为特邀嘉宾赴北京出席国庆四十五周年庆典,见到了罗青长。蔡省三把梗于心中多年的“疑团”提出来,罗青长很热心,叫助手调来有关档案,并送了一本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画册《周恩来》给蔡省三,蔡省三才见到周总理在《参考消息》上对他文章的批示。

   蔡省三非常激动。要知道,1975年“四人帮”仍未倒台,《参考消息》分四天全文转载他的文章,是需要勇气和胆识的。而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力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精神,更让蔡省三敬仰不已。回港后,他写了《周总理与两岸关系》等一系列有关两岸关系的专栏文章。对于两岸关系,他是过来人,置身于香港这个自由世界,有利于他发表自己的论见。《参考消息》也经常转载蔡省三的文章以飨大陆读者。

   蔡省三对国共两党的历史纷争,总是褒贬自持,平心论著,遂成“一家之言”。早在1984年,他将两岸关系概括成16个字,即“确保和平,不独不打,边谈边通,自然统一”。他还精辟地提出了蔡氏“三通”:“官不亲民亲,官不和民和,官不通民通。”这正符合两岸交流交往、和平发展的趋势。1995年7月,蔡省三在香港《星岛日报》发表了“危险的李登辉现象”系列文章,直斥李登辉早已把孙中山“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原则抛到九霄云外,并认定它是个分裂主义者。与此同时,他为香港《镜报》撰稿,高度赞赏江泽民的对台八项主张,尤其是“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胸襟。

   如今,蔡省三和他的夫人、名作家吴琼经营着他们的“蔡氏国情研究室”,并受聘为香港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中国高等院校香港校友会联合会等多个社团顾问。不久前,在一个风和日煦的下午,笔者应约趋庭拜访,受到蔡省三夫妇的亲切招呼和盛情款待。蔡先生对当前国内外时局的敏锐思维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积极建言,使人心悦诚服,获益匪浅。他虽年逾九旬,至今仍十分关心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更令人感佩万分。

·上一篇:蔡必胜筑石垒塘河堤 ·下一篇:蔡省三与《参考消息》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