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朝兴(1932——1953),四川省绵阳市安县塔水镇浮萍村人。解放后,积极投入“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四大任务中。1950年10月18日,蔡朝兴被批准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县警卫营,编在三连当战士。1951年3月,被批准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编进六十军补训团。7月,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军一七九师五三五团三营九连任战士。10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年, 被评为全连的“模范团员”,又受到记功表彰。1953年1月5日,在朝鲜金城鱼隐山战斗中,为消灭敌人的暗堡,夺取战斗的胜利,蔡朝兴毫不犹豫地扑向敌人正在喷射火焰的枪眼,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壮烈牺牲,年仅21岁。
1、刚直少年觉悟高
1932年5月6日,蔡朝兴出生在一个名叫黑泥沟(今绵阳市塔水镇浮萍村)的偏僻农村。蔡家世代行医,因而家境比本地的农民要稍好一一些。“穷不离猪,富不离书。”流传在川西北农村的这句俗语,在蔡朝兴的父亲脑海中根深蒂固,望子成龙心切的父亲将蔡朝兴送到本地一位老先生办的私塾读书。他自幼天资聪颖,又勤奋刻苦,尤其喜爱文房四宝,练就了一手好毛笔字。然而,父亲在蔡朝兴6岁时便早早离世,患有血吸虫病的母亲勉强将蔡朝兴抚养到12岁后,蔡朝兴便跟着大哥蔡朝钧生活。
少年时代的蔡朝兴性情刚直憨厚,乐于助人。1947年夏天,水稻旱情严重,他主动提出把自己田块里本就不多的水让给本村的贫困户王兴华;岭里的青年不懂事,时常发生纠纷,他总是帮忙劝解说服。蔡朝兴阶级立场分明,对旧社会的不合理制度恨之入骨。1949年冬天家乡解放时,他主动将家里备用的四立方米木料送给政府用于修建粮仓,同时,他自己积极投工捐料,支援地方政府的建设。解放后,蔡朝兴积极投入了“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四大任务中,在斗争中得到了锻炼,进步很快,受到驻村工作组同志的表扬。1950年10月18日,刚满18岁不久的蔡朝兴,被批准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县警卫营,和同乡陈开茂一起被编在三连当战士。
2、踊跃参军赴朝鲜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侵略者把战火烧到我国边境的鸭绿江边,中国人民政府应朝鲜人民政府的要求,决定出国参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警卫营在安县开展了民主诉苦活动和抗美援朝动员后,蔡朝兴怀着一颗纯朴、炽热的赤子之心首先报名,要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出国参战,打击美帝侵略者。1951年3月,蔡朝兴同陈开茂等安县籍战士一起,被批准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行列,编进了六十军补训团。7月,蔡朝兴告别了生他养他的家乡,离开了祖国大地,跨过滔滔奔腾的鸭绿江,来到了硝烟弥漫、一片焦土的朝鲜前线。他同陈开茂又一起被编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军一七九师五三五团三营九连任战士。
在连队,蔡朝兴虚心向老战士学习,向英雄模范学习。他常同陈开茂一起互相鼓励,开展竞赛。陈开茂入团后,蔡朝兴羡慕不已,常同陈开茂一起促膝谈心。一天夜里,陈开茂在营房背后的山坡上和蔡朝兴谈心:“要革命就得革出点名堂来,你要积极争取加入团组织,我是决心要参加共产党。”蔡朝兴想了想说:“我也想参加,可是不容易呀!”陈开茂斩钉截铁地说:“什么不容易,只要有决心,保证能达到!”蔡朝兴不甘落后,回答道:“那你看吧,从今往后,你能做到什么,我保证也能做到什么!”这天的谈话,对蔡朝兴启发很大,他以陈开茂为榜样,努力向团组织靠拢。在党团组织的培养和同志们的帮助、关心下,10月,蔡朝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时间就是胜利,作为革命战士、青年团员,为人民利益而献身的时候到了!蔡朝兴强忍着剧痛,挣扎着从雪地上站立起来,身子还未站正,便大喊一声:“同志们!为陈开茂报仇,冲啊!”他没有半点犹豫,直接扑向了敌人正在喷射火焰的枪眼,同他最亲密的战友陈开茂一样,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敌人的机枪再一次变成了哑巴。又一位年仅20岁出头的共和国士兵的鲜血,洒在了朝鲜这块争取人类和平幸福的土地上,谱写了又一曲青春壮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