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年(1913),县训导顾敦彝为蔡氏五修族谱写的序文中,称其“ 既简且实, 不让良史也.”, 这是对蔡氏族谱的最高之誉, 也是对蔡氏家族“实事求是”家风的肯定与褒奖。
顾公对蔡氏族谱旳评价, 可谓恰到好处;族谱获此荣, 亦实至名归;而使族谱能获此荣之根本,在于蔡氏家族坚守的实事求是的家风.。简, 属编撰水准之范畴, 无须多议;而”实”, 则尽显蔡氏家族世代相传的实事求是的家风。
打开蔡氏族谱世表第一世栏里, 有文字释言:“按旧谱以始来沛者为一世祖, 在宋南渡后孝宗光宗之际,自济阳避兵迁沛。以前详未, 今不敢远引,谨遵旧谱以始来沛者为第一世”。这句释言表明蔡氏族谱在始修阶段, 先人就夯实了实事求是的根基。自从私家自修谱牌以来, 攀龙附凤者比比皆是.,争先把历史名人名宦拉进自家谱内, 并按在近祖的位置, 以向后人显示袓上的显赫与荣耀,。有的甚至闹出弥天大谎, 给他人留下茶余饭后的谈资。而蔡氏非也。毂梁春秋著者如蔡千秋, 汉书谓为沛人, 尝为谏大夫、为平陵令.,而蔡氏谱则与其绝不相涉, 实事求是地将先人因避兵乱自济阳迁沛这一事实, 心地坦荡地写在谱上, 为蔡氏后人立下了实事求是的家规. 此乃实显之一。
蔡氏三修族谱凡例第十二条规定: “凡书事迹, 皆采邑乘, 以存公是, 不敢略为铺张. 其士行阃范尚有实堪表扬者, 则未暇立传状, 姑俟后人云尔..”公是, 即公道; 铺张, 即夸张. 后人云, 即后人凭说. 蔡氏乃古沛之望族, 官宦门第. 世代籍缨, 先人之业绩载入史册者众多.,闾里相传更甚。可是在编修族谱时, 对先人业绩只是按县志的记载编入, 不敢有半点夸张. 之所以这样, 是因为县志是官方文献, 县志对蔡氏先人业绩的记载是官方定论, “以存公是”. 官方文献对先祖业绩的肯定和褒奖, 是蔡氏族人的骄傲与自豪. 对士行阃范者, 亦 以立传或有上级颁发的文书方可入谱.。在芸芸众生前, 蔡氏家族视声誉为重, 而重之根本还是实事求是的处世原则, 从不妄自菲薄, 此乃实显之二。
如果说上述蔡氏家族坚守实事求是是为完其声誉,那么,蔡氏先人在仕途坚持实事求是的办事作风,则是蔡氏这一家风在社会实践领域里的延展。
十二世祖桂公,在任永州别驾(副官)时,恰逢洞猺之乱。知府大人集文武官员议剿之事,众官员纷纷为如何剿之献计献策。而桂公却语惊四座:“(这)种人叛服不常,固其天性,剿之如捉虱。兵与贼聚散不相值。(反)而以边民万骨代(价)为封赏狥,从来边患坐此。猺性犷而朴,可以诚取。请得以单骑探其穴致之。”(1)桂公之所以不附众言,另出奇招,是因为他来永州后对这块民夷杂居之地的情况有了充份的了解,找出矛盾存在的根源,从而提出“可以诚取” 的大胆设想。这一大胆的设想是在他从实际出发,找出矛盾的规律后得出的解决办法。从而进一步提出“请得以单骑探其穴致之” 的请求。知府大人同意了他的办法,并答复了他的请求,最终平息了纷争,避免了一场官民间的血战,矛盾得到圆滿的解决,为加强民族团结作出贡献。这是桂公坚持实事求是办事作风取得的仕途上的首胜。在此后的任职期间,桂公一如既往地坚持实事求是的家风,屡创佳绩。“平籴、清军督运、论边材对王相国之数事者,皆国家大计,亦以见郡郎署”(2)
蔡氏家族中坚守实事求是的家风,在仕途建功立业者不乏其人。桂公之父俸公在福建建宁居官时“适倭寇海上当道,征大帽蛮兵剿之”, 任乐清县丞时杖配奸僧,雪许能许昭之冤,活塘洋之众数千人(3);七世祖楫,任福建道监察御史,竭忠守法,荐举人才,清理冤狱。其治绩载之宣宗编《五倫书》(4);载熙公上呼下奔,终准徐州设考场,免徐淮学子南场赴试之舟车旅苦;数次陈条,获荆山河之浚通,水患得除(5)。蔡氏历代为国为民作的担当与贡献,其原动力实自世代相传的实事求是的家风。
蔡氏家族为了将这一家风世代相传,修谱时对先祖的功绩据实记载,不攀不附,自成一家,做出表率,对后人的传承也作出了规范和要求,这就是蔡氏字辈的拟定。乾隆乙亥拟定的十五字字辈之涵意,简言之就是“法宪庚邦,敦敬承先,世增继延”, 期望蔡氏后人继承光大先人实事求是的家规家风,亦凸显了蔡氏家族的家国情怀。
【注】
(1)、七修谱卷一131页《明奉政大夫户部云南清吏司郎中春宇蔡公墓志铭》;
(2)、七修谱卷一134页《明奉政大夫户部云南清吏司郎中春宇蔡公墓志铭》;
(3)、七修谱卷一128—129页《明赠承德郎户部主事竹溪公传》;
(4)、七修谱卷一125页《明监察御史汝济公传》;
(5)、七修谱卷一141页《邑庠生载熙蔡老伯墓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