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市西山村,村子不小,横巷直道,接檐错户地住了近二百户人家。村东,有一株“秋枫”树,瘰瘰结结,挂牌年龄是200岁;树下,常有香灰纸烬,是这村的一株神树,也是这村的一部历史。在村的中坎,有一座祠堂——“蔡氏大宗祠”。祠的夯厚的大门旁,常年挂着一副对联:莆阳衍派,卜居南山。进得祠门,阁檐下还悬着一面“村史”,半文半白地讲说着这村人的远宗近脉:始祖蔡宗吉官任宋布政使。北宋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自闽莆田宦游入粤,来增卜南山而宅,故曰‘南山 ’。”看来,这村人的祖辈是从福建的莆阳西迁过来的。当初来时,西山村荆榛布地,陂泽杂卧,可观的是在西山的脚下,有一大片毛竹,摇摇荡荡至数百亩;从西山向南行,紧贴增江,有一片芦洲,莺飞鹤翥,生意泱泱。
千年西山村 沧桑南山庙——见证过胡庭兰的坎坷科场路,燃烧过太平天国的漫天烽火
荔城西山村原名南山村,是增城最古老的村落之一。在北宋明道年间(1033年),始祖蔡宗吉从福建莆阳来此开居,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村子位于南山之阳(北),而南山的西南侧,增江河边,就是福地南山古庙。现在的南山庙是1992年由港澳乡亲和村民捐资重建的,庙里供奉有观世音菩萨、北帝和三忠王。
《增城县志》(1993年)记载的“晚清增城八景”之一的“南山钓台”词目下说:“(南山钓台)位于县城东南一公里的南山下。块石枕流,抱江而转,潆洄有声,其上可以坐钓。南山上建有凤翔塔、南屏书院、凤翔观和南山古庙。昔日香火甚盛,游人甚众。”民国期间在西山村私塾教书的乡儒邓烈民在他的《南山钓台记》里也写道:“南山之侧,古庙存焉。庙前为坪,左右拱门相通,坪前砖墙半堵,堪为瞭望台。墙下为涯,涯下为潭(即西山潭),乱石浮其间,其尤巨者,斯所谓钓鱼之台也......。
十分难得的是,八景中的另外两景“增江晚渡”、“鲤桥春浪”也都集中在增江河的西山村段。而南山上的凤翔塔与对岸豸山上著名的雁塔夹江对峙,是千百年来增城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也是增城最具历史文化意蕴的景观。
西山村历来不乏文韬武略的人才,曾于明嘉靖年间任咸宁知县的十世祖蔡宗荣是广东解元胡庭兰(县城胡屋人)同时代的人,传说蔡公任满荣归,设宴乡里,时为穷酸秀才的胡庭兰也应邀赴宴。席间,胡秀才先遭白眼,继遭诬陷,羞愤难当的他在回家路过南山寺前的西山潭时立下重誓:今科不中,死在西山潭。后来果然乡试高中解元(第一名),翌年京试连捷,又中了进士。蔡氏十一世祖蔡九传是清嘉庆年间的武举人,曾任顺德协右营都司,他情系桑梓,乐善好施,现在的西山堤就是他回乡倡建的。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起事,顺德人何六举旗反清,接受太平天国封号,用西山人蔡文庄秀才为军师,攻陷增城县城,活捉知县倪森并囚于西山。何六失败后,清军血洗西山村,烧杀抢掠一空,西山村和南山寺同归浩劫。直到民国建立后,西山村民才慢慢重建家园,国民政府为表彰西山村民的反清义举,特地免除该村赋税三年。
蔡氏原居福建莆田,后迁到广东揭阳,以后又迁入增城的西山村,1810年(嘉庆中期)前后有一支蔡姓搬到竹坑。竹坑村蔡姓历史上在清代曾出过当千总的蔡其昌。关于“蔡其昌当千总”的传说,73岁的张泰和老先生说“竹坑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在年青时都听老人说过”:“烧****时,蔡其昌在虎门附近理发。一天,见英军打炮,已将十几门大炮填好火药的守炮台清军全吓跑了。蔡其昌不怕死,冲上炮台把十几门大炮点着打向英军。英军以为是清军反攻了,就退了下去。后来,清政府认为他是抗英英雄,让他当了千总,一个相当团长的官。”
据蔡氏族谱记载,十世蔡宗荣与胡庭兰是姻亲(其弟媳是胡之妹),蔡宗荣任咸宁知县荣归故里。县城附近秀才都来西山相叙,晚辈胡庭兰赶来赴宴。县城秀才见胡衣衫褴褛,一派寒酸,不肯与他共席,他见世态炎凉,感慨良多,宴后挑灯回家,途经南山钓台,把灯笼丢下南山潭里,立下“今科不中明科中,明科不中就死在南山潭”(后称西山潭)的壮志,奋发读书,果然当科中了解元(举人第一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