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明清年间,约公元1639年,蔡皇勷的父亲达枢公已经50多岁。达枢公一心望子成龙,催促儿子抓紧时间进城就读。作为家中的独子,皇勷已经成人,但是“单钉难成铁,独木难造桥”,仅靠他独自一人难以实现父亲寄托的重任,繁荣家族还得靠兴旺人口。
皇勷迟迟不肯动身,倘若自己离开了家,谁来照顾父亲?无奈父亲三番五次地催促,他只得思绪万千地离开了家乡。
虽有意说服父亲再娶,皇勷又难以开口,便想出在年初一借向父亲拜年的时机暗示父亲。皇勷用芋叶代茶杯,并以滴水代茶,奉敬父亲,以暗示一点水珠在光滑的芋叶上面滚动的险象。“芋叶上的水珠——不长久”,仅有一个儿子是不利于传宗接代的,达枢公明白儿子的想法,却保持默认不语。
同年七月间,皇勷在谢道山塔脚刘厝村收田租时,见一个老妈和一位年轻女子在家门口梳线织麻。女子衣着朴素,表情温和,给人以一种顺心的感觉。皇勷打招呼后,进屋喝茶叙家常。老妈说起她家的情况:“次孙女现年十八,父母早丧,家中只有我和二孙女相依为命”。皇勷也介绍了自己家境。老妈听后,言语间流露对他的同情。见和这家人说话投机,皇勷便开玩笑对年轻女子说:“刘姑娘,您给我做庶母如何?”当时皇勷大刘姑娘约十岁,没想到刘家姑娘竟一口答应,老人家也同意应允。古人的婚姻,全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迎娶之日,刘氏身穿黑色衣服,戴红花,坐红轿,以示心甘情愿做庶母。花轿到了村门前,按例由一妇人前去牵新娘,新娘不肯下轿,新郎官达枢公踢轿门,新娘依旧不肯下地。皇勷会意,立即上前下跪说:“请母亲下轿”,此时,刘氏才高兴地走下花轿,随达枢公入屋。老夫少妻,总会有些闲言碎语,由此一处,可见刘氏妈的聪明、贤慧。
正月十五,汪厝村屯宫妈祖(天后圣母)庆赏元宵,百姓点香烛,吊花灯,敲锣打鼓唱大戏。青年妇女有行过灯脚祈求生男丁的风俗习惯,刘氏以庶母的身份,伴随上了年纪的妇女去看戏观灯。很凑巧,当她们走至花灯下时,秀色的灯脚圈恰好落在刘氏头上,像帽子一样牢牢戴在头上,刘氏出自好奇心与幸运感,随手将五线扎的灯斗(灯裙)作帽戴之回家,人们在笑声中祝贺吉祥。
此后,刘氏连生三男丁(二房麟长、三房定长、四房羽长)衍派池尾、旧厝、田脚厝、园仔(一部分)兴州霞山、联安雷峰田等蔡氏后裔。自此达枢公派下的子孙,每逢正月十六日必送戏一本给屯宫妈祖,以示诚心纪念。
芋叶托水珠的故事,反映了皇勷公聪明孝顺、兴家旺乡的思想,也让蔡氏后代了解先祖重视传宗接代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