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福建枫亭南街南市尾(今学士),有个叫南岭自然村(今辖耕丰村)。岭的山麓则是官司驿道,是当时交通要塞,上通闽都,下达泉漳的必经之道。枫亭山川秀丽,风光旖旎,景物犹新。有赤湖(今东宅)的赤岭,卧牛山下的青泽亭,霞街的黄石巷,天马山麓下的白水坑和南市尾的南(蓝的方言谐音)岭,赤、青、黄、白、蓝几备五色,堪称福泽宝地。
早年在南岭村庄西侧,有陈、卢、黄(今称陈庐园)诸姓族人家园,鳞次栉比,颇有华丽堂皇,曾是襄母卢氏的故居。蔡襄出生于卧牛山青泽亭周边,启蒙就读南岭学馆。后人取其青出于蓝,胜于蓝之意,故把“南岭”改曰“蓝岭”。
这里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鲜为人知,话说北宋真宗天禧年间(1017-1022年),有一位姓蓝的塾师,才华出众,满腹经纶,但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操执教生涯。在南岭村民房设帐授徒讲学,惠北及连江里的农家弟子,慕名来此求学,研读四诗五经,学子多出仕,一时名噪枫江。
据传,当时襄母卢氏在陈庐园居住多年,后适蔡为妻。蔡襄幼时,曾在外祖父家就读于惠安伏虎岩。天禧三年(1019年)始,8岁的蔡襄就读乡庠南岭学馆。因陈庐园距南岭一水之隔的半里之路,又欣闻蓝老师饱学多才,文从字顺,课教有方,卢氏偕同蔡襄登门拜访蓝老师求学。
蔡襄少时,聪颖敏悟,笃志奋学,在蓝塾师的精心教诲下,学业大进,蓝老师赞为“高足弟子”。后得仙游县尉凌景阳常识,荐入县学就读,凌县尉躬亲教以,而后凌县尉入郡庠习举业。三年之后,偕同其弟蔡高从兴化军徒步赴京都参加开封进士考试。天圣八年(1030年),十九岁的蔡襄从江阴复赴汴京都参加省试和殿试,登进士甲科第十名,名震京师。
蔡襄官至端明殿学士,功名腾达,高官显爵。所谓名师出高徒,有蓝老师启蒙之功也。于是蓝老师名声传闻遐迩。后来里人为纪念这位博学多才杰出的蓝老师,在他读学之所的南岭村,改称“蓝岭”至今。亦把社境地域叫做“兴龙境”。清代学士名儒连家荣先生称赞蓝老师的才华,特撰写一幅对联:“兴业建勋蓝出色,龙行虎步岭留名”。确如其份他写出蓝岭地名的双重深刻内函,彪炳千秋万代,为后人敬仰先贤,启迪后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