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应邀出席石狮商会召开的..  · 世界蔡氏宗亲总会、世界蔡氏文化经济发展研究..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与石狮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 福州市漳浦系蔡氏宗亲联谊总会赴宁德古田等地..  · 安徽省大别山蔡氏宗族第四届祭祖暨九修宗谱修..  · 世界柯蔡宗亲总会组织参加后柯海印堂保生慈济..  · 福建石狮玉浦蔡氏中房举行新祖宇落成庆典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参加纪念泰伯公3308周年..  · 福建石狮居港宗亲蔡文胜捐赠1000万元助教兴学  · 世界柯蔡宗亲总会参加福建安溪魁头坵城庙重建..  
历史渊源 更多

蔡氏渊源

考析论坛

蔡氏辈序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渊源 > 蔡氏渊源 > 内容 

云南回族蔡氏

来源:蔡日旺提供  发布时间:2020/11/16

   云南回族蔡姓,于公元1224年随赛典赤·赡思丁率官兵进入蒙古,1240年入华到燕京(北京)。1274年赛典赤征战云南,始祖蔡印奇将军在其部下任指挥之职。后随赛典赤长子纳速拉丁征战大理,遂落籍云南县(今祥云县),后又迁大理赵州红岩班曲村(今弥渡县),世代以经书传世,耕读传家。现在红岩班曲村的祖茔遗址仍在,长达二十多辈。但由于历史变迁,历程坎坷,饱经风霜,战乱和自然灾害频繁,又有分支迁邓州(今邓川县),新兴(今玉溪市)、昭通市鲁甸县等地。

  咸丰、同治年间,清王朝多次掀起“杀回灭回”高潮,迫使大理各州县回民起义,在杜文秀的回民起义军中,也有蔡姓不少官兵参加。如在姚州起义的蔡发春及其弟蔡遇春、蔡德春亦是蔡姓支系,蔡发春与杜文秀又是儿女亲家(蔡廷栋之妻杜凤扬为杜文秀女),因杜氏大理政权1872年覆灭,遭全家遭屠戮,蔡姓家族95%以上全部遇难,幸存者离乡别境,逃散各方。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岩洞村回族蔡姓系康熙二十八年至玉溪市纳古乡清真寺任教的蔡璿(字至衡)之子孙。

  《民国昭通志》说:“前清哈元生两次平昭,所带兵丁多系回族,科举时代,常中武魁,及中伍者,亦列显官,但居乡人多,除农牧外,以走厂(办矿)贸易为事。”从鲁甸桃园、岩洞回族聚居区调查,乐马厂银矿盛时,各村有一半人从事开矿、炼矿,如桃园乡阮家院子村一些大户用骡马驮矿砂到大水井冶炼。在乐马厂矿区,至今还有回族矿工后裔在龙头山、乐马口、回子坡等回族村居住。在矿区八宝有大清真寺遗址,老君山下和老屋基有两处回族坟山。

  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清真大寺碑》说:“滇之乐马老厂,实为名胜之区,吾教亲友,何止亿万之广,乾隆年间有捆载荣归者,众皆欣羡。”如“客籍马”原籍陕西,雍正元年(1722年)第16世祖迁移贵州威宁,雍正八年(1729年)迁来鲁甸岩洞村,在乐马厂银矿烧炼银罐。

  住鲁甸县马漉沟、白沙坡村蔡姓,原籍湖南邵阳人,乾隆时来乐马厂办矿落籍。岩洞村蔡家,是清咸丰初年蔡文炳大阿訇,从滇西弥渡县来乐马厂大清真寺任掌教,凡知名弟子四十名。因与昭、威、鲁三属统领李本忠“情如手足”,1856年遂被延请至岩洞村大清真寺执教主讲《古兰经》,遂定居岩洞村小礼拜寺,世代以经书传世,耕读传家,并至各处执教于清真寺。后蔡文炳之兄蔡文魁从滇西来寻访,被亲友挽留,亦在此定居。无论是居住大理州巍山县文华镇、下关市城关镇、嵩明县上大路积德村、澜沧县竹塘乡、咸宁县的哈喇河乡黑石镇、昭通市城镇、白泥井、鲁甸县岩洞村、箐门村、文屏镇、大水塘村李家院子,排行分明,分支清楚。

   云南回族蔡氏,系属阿丹圣人之子孙,于公元1224年随赛典赤·赡思丁率官兵进入蒙古,1240年入华到燕京(北京)。1274年赛典赤征战云南,始祖蔡印奇将军在其部下任指挥之职。后随赛典赤长子纳速拉丁征战大理,遂落籍云南县(今祥云县),后又迁大理赵州红岩班曲村(今弥渡县),世代以经书传世,耕读传家。现在红岩班曲村的祖茔遗址仍在,长达二十多辈。但由于历史变迁,历程坎坷,饱经风霜,战乱和自然灾害频繁,又有分支迁邓州(今邓川县),新兴(今玉溪市)、昭通市鲁甸县等地。

   咸丰、同治年间,清王朝多次掀起“杀回灭回”高潮,迫使大理各州县回民起义,在杜文秀的回民起义军中,也有蔡姓不少官兵参加。如在姚州起义的蔡发春及其弟蔡遇春、蔡德春亦是蔡姓支系,蔡发春与杜文秀又是儿女亲家(蔡廷栋之妻杜凤扬为杜文秀女),因杜氏大理政权1872年覆灭,遭全家遭屠戮,蔡姓家族95%以上全部遇难,幸存者离乡别境,逃散各方。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岩洞村回族蔡姓系康熙二十八年至玉溪市纳古乡清真寺任教的蔡璿(字至衡)之子孙。

   《民国昭通志》说:“前清哈元生两次平昭,所带兵丁多系回族,科举时代,常中武魁,及中伍者,亦列显官,但居乡人多,除农牧外,以走厂(办矿)贸易为事。”从鲁甸桃园、岩洞回族聚居区调查,乐马厂银矿盛时,各村有一半人从事开矿、炼矿,如桃园乡阮家院子村一些大户用骡马驮矿砂到大水井冶炼。在乐马厂矿区,至今还有回族矿工后裔在龙头山、乐马口、回子坡等回族村居住。在矿区八宝有大清真寺遗址,老君山下和老屋基有两处回族坟山。

   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清真大寺碑》说:“滇之乐马老厂,实为名胜之区,吾教亲友,何止亿万之广,乾隆年间有捆载荣归者,众皆欣羡。”如“客籍马”原籍陕西,雍正元年(1722年)第16世祖迁移贵州威宁,雍正八年(1729年)迁来鲁甸岩洞村,在乐马厂银矿烧炼银罐。

   住鲁甸县马漉沟、白沙坡村蔡氏,原籍湖南邵阳人,乾隆时来乐马厂办矿落籍。岩洞村蔡家,是清咸丰初年蔡文炳大阿訇,从滇西弥渡县来乐马厂大清真寺任掌教,凡知名弟子四十名。因与昭、威、鲁三属统领李本忠“情如手足”,1856年遂被延请至岩洞村大清真寺执教主讲《古兰经》,遂定居岩洞村小礼拜寺,世代以经书传世,耕读传家,并至各处执教于清真寺。后蔡文炳之兄蔡文魁从滇西来寻访,被亲友挽留,亦在此定居。无论是居住大理州巍山县文华镇、下关市城关镇、嵩明县上大路积德村、澜沧县竹塘乡、咸宁县的哈喇河乡黑石镇、昭通市城镇、白泥井、鲁甸县岩洞村、箐门村、文屏镇、大水塘村李家院子,排行分明,分支清楚。

 

    附:

蔡文炳传

   蔡文炳(1819—1896),字子彪,系鲁甸县岩洞村蔡姓回族之始祖,是清咸丰初年,从滇西大理州弥渡县红岩班菊村来乐马厂大清真寺任掌教,后被李本忠延请至桃源乡岩洞村大清真寺执教,定居于岩洞村小礼拜寺。

   蔡文炳,生于清朝嘉庆二十三年腊月初八日(1819年),世居滇西大理州赵州(现大理州弥渡县、祥云县)红岩班菊村,世代以经书传世,耕读传家,其先祖系“天方圣”。元时1274蔡印奇将军随赛典赤入滇任指挥之职,著下丰功伟绩,辅赛典赤长子纳速拉丁征治大理,落籍大理赵州红岩班菊村。亦系清朝期间曾至河西纳家营(即今玉溪市通海县纳古乡纳家营)大清真寺任教的蔡璿蔡老师祖(?—1693年四月廿一日)之子孙→蔡继范→蔡坤鹏→蔡连璧→蔡国臣→蔡文魁、蔡文炳。

   道光末年,蔡文炳公本来是两次穿衣(毕业),受业师传训文武双全,但因有远志,遂赴陕西进行阿文深造。清咸丰六年(1856年)学成归途,适逢大理杜文秀回民起义,遂受聘执教于昭通府鲁甸县龙头山镇八宝村乐马厂清真寺,凡知名弟子四十名。

   蔡文炳在在执教期间,因与在乐马厂任保厂大队长期间的李本忠“情如手足”,遂被延请到桃源乡岩洞村大清真寺执教主讲《古兰经》。先前文炳公负笈陕西受业于光川尔蕊子经学大师,既成“八段尔林”,对阿文有较高造诣,并受大师之点传,十八般武艺精通,大师原系新教“哲赫忍耶”世袭门宦。故文炳归鲁,教授《古兰经》之际,“一时远近风闻,向学济济如云”,但他虽授传新教,却未传授此教,更没另立门牙宦,仍遵循“格底目派”。原“非拘宗教”,却受迤东部分阿訇所嫉妒,遂联名上告文炳公。

   当时清末云南省二品伯克、护理云贵总督,著名经学大师马复初手持状纸对弟子蔡文炳公长子蔡长春说:“告诉你阿爸,给我把他的卸来!”后经查验,纯属诬告,上告之人被受到严惩。

   咸丰、同治年间,清王朝多次掀起“杀回灭回”高潮,清末统治者顽固推行民族压迫政策,省城有告示“灭回须横直八百里”,血雨腥风,笼罩全省,当时的滇东北,官府一方面肆意挑起回、汉民族之间的斗争,另一方面血胜镇压昭、威、鲁回民。

   蔡文炳与李本忠情如手足(蔡文炳长子蔡长春娶李本忠之义女赵氏),积极筹谋方略。本着“镇地方不法之徒,待汉与回抑强扶弱,不分畛域,持平办理”的主张,“无论何教,贫富强弱,一视同仁”的原则,始终把矛头指向昭通府镇当局,使迤东祸不蔓延,人民相安。

   咸丰六年(1856年)腊月,古寨前营游击涂开科(人称“涂夫人”)与林春芳(人称“林大辫子”)密计杀害同属游击官马三。涂、林二人谎称:“夷兵过河了,快备马集队。”待马三上马,令为前行而突然被杀,还烧毁了他的古寨住宅。马三遇害,龙树等7个村寨的回民极为恐慌,陆续向桃源聚居区疏散。腊月初三日,涂、林2人预谋动用古寨前营游击官兵,一举屠杀来不及撤走的龙树等村寨回民,马家塆遭难数百户,庄子上马三家族8612人仅余3人,其一外逃得免,另一老者和马三的幼子,被一汉族家藏在马槽底下保住,该幼儿仅2岁半。初三前疏散外逃者,仅小黑箐途中被杀妇孺老弱有“三牛车”之多。涂、林2人又集队前往龙头山,要消灭了才吃早饭。不料,回民预闻有备,大败官军。桃源坝子汉回同胞因官府挑拨,相互戒备,当逐渐识别事实真相之后,团结互保,一致抗清。

   龙树古寨巡检司东川雇佣军“包打天下胜仗兵”二百人,配合官兵于1856年腊月初三日与昭通城同时行动,将龙树古寨等七村寨回民屠杀戳尽。

   昭通府城及龙树案发生时,马登昆流徙陕西归来,“遇危难而不避艰险”,“聚众千余,攻入鲁甸厅城”,劫狱救出李本忠,与丁二顺、丁四元、阮国忠、阮云忠退守回民村寨。接着又向古寨等地进击,知府吴淳鼎一筹莫展,“重门击折数年”。李本忠起事后,在民族问题上“待汉与回持平”,人民“称颂无穷”。

   马登昆、李本忠之下,有阿訇蔡文炳、黄巴巴(滇西永平人)和参谋赛启才、徐天骥,先锋罗文举以及各部首领阮国忠、阮云忠、锁朝升(锁三)、杨庆芝、撒德贵、丁二顺、丁四元、马府、马富贵等。

   自咸丰七年(1857年)正月初八始,李本忠率所部攻古寨前营游击署,李本忠反攻不利,蔡文炳闻讯单身骑马手持长矛大叉赶至古寨,奋勇杀敌,东川兵首胡少奇被蔡文炳杀于阵前,最后大败各官兵。除涂开科、林春芳少数突围逃脱之外,包括雇用军胡少奇为首的“东川包打胜仗兵”200人被全歼。十一日始,由阮国忠、阮云忠率回民武装攻府城数次,彝族、汉族首领安士章、禄大叉兄弟和李芝顺等相继率领广大彝汉人民加入抗清队伍,省督贾洪诏奏:“必须设法用间,先安彝民,以孤回势,方可痛剿。”

   咸丰七年(1857年),道员汪芝旭奉命赴昭议和,马登昆、李本忠答应严惩“初三肇事首犯十余名”而抚和成,“四大天王”如袁延凯等四品都司以上的真正首犯得释。咸丰十一年(1861年)五月,官兵复攻黑石凹,战火重开,兵疲退溃,夏延辑禀告省里。复派马奎、马金授到昭通、大关、鲁甸议和,夏刑牲于元宝山,第二次抚和成。省督委马登昆“训导即补,五品军功在案”,同时委李本忠为昭威鲁三属民团总团首,协镇衔、尽先补用副将。李本忠受职后,杀马富贵等多人。两年之后,镇军杨盛宗等自同治元年(1862年)十月至四年(1865年)统兵先后攻破公鸡山、元宝山、苏家营、马家营、洒渔河,以图鲁甸古寨,锁朝升、马锡林、马文洪、李芝顺、阮国忠等11人先后阵亡。

   同治六年(1867年)四月,杜文秀东征军20万大军围困省会昆明,“岑毓英独立难支”、“军情万分紧急”,清廷命令重庆总兵唐友耕川南军事平息,迅速“由东川进攻寻甸之北,助解省围。”杜军占据嵩明、寻甸,“省城愈形吃紧,著刘岳昭、岑毓英催令(唐)迅速遄行由东川一带相机援剿,勿稍迟延。”

   同治八年春(1869年3月),四川省督抚吴棠、崇实即奏派总兵唐友耕赴昭通、东川相机防剿。唐友耕率所部广武军6000人赴昭,滞留不前,寻衅滋事,对昭(通)、威(宁)、鲁(甸)回、彝各族人民大开杀戒,蔡文炳助李本忠屡犯清军。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兵败。

   先是昭通府镇当局跪求唐友耕,禀请先办昭鲁再赴省垣,唐友耕派兵于新民与凤凰山之间的碑天杀高松树人马帮头、马兰芳等2人;同时乔装回民到箥箕湾放火烧毁汉族民房数间。事端即起,李本忠出面干预,派所部前往龙洞汛截击清兵。战火四处燃烧,唐友耕边与回民对抗,边请川督转奏清廷,准旨“逐节剿办,以断迤西声援。”李本忠力攻全祖凯行营,唐友耕告急于省。又调杨盛宗一军会援唐友耕,再调曾和辉部来昭,共计投入昭鲁清兵万余人。

   唐友耕、全祖凯分兵攻击。唐友耕攻东南乡(八仙营)及鲁甸等处,全祖凯攻黑石凹。锁家营、顺田坝等处招降;接着丁二顺等亦降,黑石凹等处被破。撒德民、薛林、马友等被杀,李本忠与唐友耕及其诸将大小数十战,其中战斗激烈残酷的是龙洞汛、黑石凹、桃源、鲁甸厅城、陶家塆、戚家闸、板板房等战场。李成科所部在龙洞汛以少胜多,日毙敌数千人,坚持数月,除李林祥守刺篱笆营哨脱走,余皆阵亡。马开科在陶家塆等处杀敌无数,禄氏兄弟在戚家闸一带杀死都司一级以下官兵数百。唐、杨、全三军合攻鲁甸,招降彝族首领安士章。然后,重兵集结,攻击岩洞大营。

   岩洞大营,关山险阻,唐大有、张占鳌、段世勋等部在唐、杨、全的督促之下,无法破营。清统治者于是采用“以回治回”的策略,降将丁二顺、李二金等先后为清军所用充前驱。唐友耕袭用“剿抚兼施”之计,以高官为诱,让李本忠之三弟李兆玉提刀杀李本忠头献。李兆玉及至李本忠身旁,由于护卫森严,不能下手,遂改口说:“唐军说,只要大哥一人身抵,所有回民一概担保不杀,寸草都严加保护!”李本忠听了李兆玉的话,决计“以一死救万民”,与李兆玉“拿手”时说:“三弟,既能担保老幼无辜不杀,那么我去!我死之后,如兵民有损,后世考算。”李兆玉满口答应。李本忠请蔡阿訇念完“讨白”后,骑马亲临唐营(曹家巷口)见唐友耕,随去者有生死与共的李长发。唐友耕先杀李兆玉,继大肆株连,杀降八百,李本忠被押到昭通城,下石灰缸而死,取头颅悬挂城门示众。尔后,蔡文炳夜冒生命危险从昭通城门把李本忠头颅盗回,埋葬于岩洞村李家大坟山(凤仪山)。

   十月十五日,岩洞大营攻不破,唐友耕到岩洞,设杀场于村后的丁家塆,将全部回民武装屠杀殆尽,仅黄老巴巴、李林祥等几人逃脱。岩洞营破后,每10人一组,共杀800余人。唐友耕纵令士兵杀、烧、抢、掳,连清真寺也不能免,仅鲁甸县城寺、牛头寨寺、岩洞大小2寺都被焚毁。回族坟山碑刻尽毁,凤仪山还挑了“山筋”。李本忠、李兆玉、徐天骥、赛君才、罗文举、李高祥等被擒后,相继被害。

   蔡文炳幸存,将李本忠四子从箐门村方向送走,经小坟山脚下,守营的唐军见了说:“回兵又反了,有人逃走,无人堵截。”降将丁二顺说:“那是阿訇,别管他得死活!”

   事后,清廷据奏报赏唐友耕穿黄马褂,回师四川。光绪六年(1880年)改任四川提督,八年病死,受朝廷优恤,并绘像紫光阁。

   文炳公把李本忠遗孤李华昌、李克昌等人,视如子侄,随时教诲,终于抚孤成人。

   文炳公育八子五女,原配滇西胡氏,生长子蔡长春,继配鲁甸白氏、合氏,生玉春、生春、德春、洪春、锦春、荣春、迎春,生五女春莲、春菊、春英、春花、春秀。成为大理州巍山县文华镇、下关市城关镇、嵩明县上大路积德村、澜沧县竹塘乡、咸宁县的哈喇河乡黑石镇、昭通市城镇、白泥井、鲁甸县岩洞村、箐门村、文屏镇、大水塘村李家院子的蔡氏始祖。

   蔡文炳于光绪二十二年正月初八日(1896年)在桃源乡岩洞村小礼拜寺“至老归真”,开山于岩洞村荒冲大松林山巅,李华昌亲自撰写碑文,并引古诗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洋洋。蔡公之风,山高水长。”


蔡发春

   蔡发春(?—1861年) 回民,字向华,云州(今云县)人,扬威大都督,总督全部军事,大理政权早期最卓越的高级将领。

   他形貌魁伟,臂力过人,精通韬略,长于技击,常舞关王刀72个回合而面色不变,人们都称呼他“七二”。1857—1861年,统领起义军征战南北,先后攻克了蒙化、南涧、云州、缅宁、永昌、腾越等二十多个郡县,粉碎了清军对大理政权的围剿。其中,1860年,全歼清廷名将提督褚克昌的西犯大兵,是起义军最出色的一次战役。纵横迤西无敌不摧,无坚不克。1861年八月,蔡发春以马兴堂统兵2 万人攻取腾越,总兵明庆,同知周力墉率军民迎降。唯团练头子刘光焕等抗拒不降,率团练占据古勇,蔡发春统兵攻之。在窥察敌营地形,被内奸杀害牺牲。蔡发春是一位卓越的高级将领,他精悍猛鸷,智勇兼备,礼贤恤民,身先士卒,令行禁止,刑赏严明,为大理政权作出了重大贡献。

·上一篇:湖南益阳南乡蔡氏源流 ·下一篇:中原南迁的氏族——济阳蔡氏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