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人有句俗话:不得老来讲先当。老年人都爱将一些童年往事讲给儿孙们,听得津津有味时,口水都流出来。一千个儿童往事,就有一千个迥然不同的有趣故事。
在我的家乡杨村蔡屋中和正,有个叫“猪兜岩”的河潭,是我们儿时最流连忘返的郊野游乐之宝地。它陶冶了儿时的浪漫情怀,充实了单调狂野的童年生活。毎年仲夏时节,田野稻谷一片金黄,山地红薯、花生一片翠绿。我们这些小顽童,只要一声忽哨,便三五成群结伴去猪兜岩河潭里戏水打闹,水深处有近两米左右。河潭边有一特大岩石,水面下有一条两米长、十几公分宽的天然石槽,20多公分进深,外形酷似太平人喂猪食的猪兜。传说,远古时代天庭有一仙盗下界凡间偷走了一窝猪崽,连喂食的猪兜也劫走。正急着赶回天宫,恰巧被疾恶如仇的雷公瞧见,便使一法力,电光一闪,炸雷一响劈将下去。仙盗见状,丢下猪崽猪兜,化作一缕青烟逃遁了。受到惊吓的猪崽变成一个个石头散落在这河滩上,那猪兜正好落在了河潭边那块大岩石右侧,“猪兜岩”由此得名。名字虽俗又土,却是令人难忘的好去处。因那岩缝里面生存着许多魚类、虾和螃蟹。诸如白晓子、红继公、黄牙角、沙勾子等。而最有趣的是下河玩水摸鱼,尤其是用石灰“闹鱼子”。
记得那年夏天,我们四五个玩伴相约,偷来家里建房用的石灰,扛上锄头,悄悄跑到猪兜岩。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强光直射河潭,清澈见底。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水中追逐嬉戏,一会儿窜出水面,一会儿冲入水底。真想下去抓几条上来打打牙祭、解解馋。别急,待会儿就有好菜。首先,我们冲潭里扔下几个拳头大的石头。随着“扑通扑通”声响,水面溅起一米多高的水柱,激起一层层波纹向岸边荡漾开来,如孙悟空大闹海龙宫,搅得潭里的大小鱼儿惶恐地钻进猪兜岩里面躲藏起来。我们趁机剥光衣服,一身赤条条的,然后分工操作。矮石和阿水两个用锄头铲挖草坯,阿金和明古两个搬来草坯,飞快潜水过来,帮我用草坯将岩口堵牢,中间留一个能伸手进去的口子。然后将一把把石灰塞进岩缝里,并不断用手掌往里面灌水,使石灰漫透开来,最后用草坯将口子封死,这就叫“闹鱼子”。
完后,几个人跑到花生地里抜几蔸花生扔下水里,我们边抢花生吃,边玩水。约模半小时后,等里面的鱼儿被石灰“闹”得晕晕沉沉,如醉汉一般时,便一起游到岩边,扒开中间那块草坯,小心翼翼地伸手进去抓鱼。但始终不敢伸手太进,愣怕重犯初次闹鱼的致命错误,多年后忆起仍心有余悸。
记得第一次去闹鱼,抓鱼时太激动,右手伸到深处卡在狭窄的岩缝里抜不出来,头浸在水里,只有气出,没有气进,憋得满脸通红。在紧急关头,只能弃鱼保命。最后一咬牙,狠劲将手抜了出来,鲜血染红了水面,手背被锋利的岩石刷掉了一层皮,痛得钻心。伙伴们见状,一个个睁大眼珠子惊呆了。也因此遭到阿公一顿打骂。
这次收获不小,闹了一些两指宽的红继公、白晓子、石斑鱼和黄牙角,还有一条鲇鱼,一共足有两斤重,个个眉开眼笑、手舞足蹈。我们穿上衣服,围蹲在较平坦的岩石上,按以前分鱼的老规矩,先把大小鱼儿比较均匀地分成五份,然后用草梗子按长短抽阄。抽到长的则先挑一份鱼,与此类推。分完鱼后,又各人用草梗穿好鱼,扛上锄头、吹着口哨高高兴兴回家去。
自从因闹鱼弄伤了手,阿公极力反对我再去闹鱼,并训斥:再去玩水闹鱼打断我的腿。我却好了伤疤忘了痛,天生桀骜不驯、年幼轻狂的野性,抵挡不住猪兜岩的太多诱惑。经常一声忽哨,聚拢一伙玩伴或过桥、或把衣服顶在头上涉水,到猪兜岩玩耍、嬉闹。有时采几支野菊花、金银花玩着;有时沿着河边追蜂逐蝶捉蜻蜓,一不小心误闯河潭湿透全身,惊得伙伴们大笑不止。累了、渴了挖几蔸花生或红薯嚼着,或在路边抜几片草叶,含在口里“呜呜哇哇”地吹着。稚嫩的草叶笛声无谱无调,和着树上的鸟声、韵着山野的清风、伴着泥土的芳香,天真烂漫、懵懂迷茫地吹着,快活赛过神仙。
随着岁月的轮回、更替,曾经给我的童年带来快乐、幸福的猪兜岩,早已失去了以往的诱人风光。多年的洪水冲击、砂石积聚、河床升高,深潭成了浅滩,挽起裤腿也能趟过河去。昔日令儿童们垂涎的许多鱼类,早已没了踪影,只能永存在记忆中了。如今,童心未泯的我虽已老龄,也淡忘了许多往事。但是,常常令我魂牵梦萦、无限向往的童年乐园,还是我那多情的猪兜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