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潮蔡氏多来自福建莆田、建阳,并向海外扩展,为潮汕繁荣作出贡献;根据考证,北宋权*蔡京在潮汕没有后代,在他家乡仙游也绝后。
蔡氏源出姬姓,周文王第五子叔度封于蔡,公元前447年为楚国所灭。其国人遂以”蔡“为姓,以慰家园之思。
不少姓氏书记载蔡姓由来均说“(蔡国)春秋时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姓,于是蔡姓分散,移徙流转”。这不过是因袭了一般失国姓氏的经历,其实蔡国在亡国之后的一段好长时间,仍较安定,不像别的一些丧失家园的诸侯国一样顿时流离失所,诸多迁徙。而是继续居住在以济阳为中心的上蔡、新蔡、下蔡一带,且继续发扬光大,历代名人辈出。故郡望也较单纯,有“天下蔡氏出济阳”之说。蔡人渡江南徙,应是西晋以济阳为郡望。可见整个两汉,直至西晋,济阳仍是蔡氏发祥地。
在福建、台湾和潮汕均有“陈林蔡,天下居一半”的谣谚。当然潮汕蔡氏其总人口远比陈、林二姓为少,但也可据此看出福建、广东、台湾三地蔡氏有非同寻常的血缘关系。根据资料考证,现在居住潮汕的蔡姓人家,大部人迁自福建、而福建蔡氏又是迁自河南。福建蔡氏的主流有二支,一为莆田系,一为建阳系。莆田系的人闽始祖为蔡用元,据莆田谱载:“族出淮西西路光州固始县,因乾符之乱,从王审知入闽据泉州。及后王审知为闽王,徙(用元)居莆田,遂为莆田始祖。”建阳系的入闽始祖为蔡炉,也是光州固始人(固始春秋时为下蔡),乾宁四年(987)任建阳县令,同妹夫刘翱及西河节度使翁郜率领光州固始53姓入闽,定居建阳,是为蔡氏建阳始祖。之后,这入闽的蔡氏二大支系,各向福建各地播迁,并向广东、台湾发展。潮汕蔡氏,多出自莆田系。也有部分以蔡炉为始祖的建阳系,如蔡用元六传至蔡襄,襄传至第七代,有蔡规甫者,一名蔡盘溪,南宋末来潮为官,先任通判,后任州知事。蔡规甫卸任后不回莆田老家,定居于海阳辟望,至今后代播迁潮汕各地。潮汕的另一部分蔡氏系迁自福建的漳浦,他们的世系与清代乾隆年间的大学士蔡新较为接近,但若往上追溯,仍属莆田系。
发祥于河南的济阳蔡氏,已在潮汕繁衍生殖,可谓根繁叶茂,且向海外发展,为潮汕的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这里还须探讨一下潮汕有无蔡京后衣裔的问题。蔡襄和蔡京是叔伯兄弟,蔡襄谢世之后,蔡京登科,官至太师,五度在朝为相,封鲁国公。但蔡襄和蔡京的历史评价却截然不同,蔡京被骂为“六贼之首”(按今天的角度这种评价实在不公),因此,民间流传着蔡氏后代恶蔡京之名,不认蔡京为祖先的说法,根据考证,蔡京不单在潮汕没有后代,就是在他的家乡仙游也没有蔡京之后。蔡京原有8子13孙及曾孙四人,全家计26丁。宋靖康元年(1126)蔡京事发,全家发配岭南(除五子蔡修为驸马免刊外)。一行25人行至潭州(今长沙),蔡京及次子暴病身亡,宋钦宗又追诏“蔡京子孙23人已分窜元地,遇赦不许量移。”随后长子、三子被赐死,四子全家抄斩,剩下子孙被分别流放到湖南、海南等边远地区,令其不得自由迁徙。蔡京一案株连九族,钦差大臣奉旨来仙游抄家,叔伯族亲难脱干系,且波及不少同宗。在当时,蔡京后裔根本无法在仙游莆田一带生存。莆田市研究姓氏的学者证实:“可以断言,在福建的蔡氏并无蔡京嫡传后裔。”既然潮汕蔡氏多自莆田迁徙入潮且迁徙时间是在北宋之后,那么,现在的潮汕蔡氏也同样不可能有蔡京的嫡传后裔了。这是事实,而不是姓蔡人家有意隐讳不言,一概的把自己归于蔡襄一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