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木为潮州韩文公祠前的韩木,又称韩祠橡木,是潮州著名八景之一。有关韩木的最早记载是在潮州八贤之一的王大宝所作的《韩木赞》:“潮东山有亭,唐韩文公游览所也。亭隅有木,虬干麟文,叶长而旁棱,遇春则华,或红或白,簇簇附枝,如桃状而小。耆老相传公所植也,人无识其名,故曰韩木。”据称:自宋以来韩木在历代潮人心中一直有着十分神圣的地位。民间更流传这样的传说:韩木开花的繁稀,预示着潮州士子登第人数的多少。从这里可以看出,韩木与韩愈有关系正因韩愈对吾潮的发展有很大贡献,虽在潮只有八个月,却“赢得山水改姓韩”,他植下的橡树也被称为“韩木”。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公元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于是他从长安走了三个多月来到潮州。在当时,潮州是蛮荒之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等都很落后,韩愈看到老百姓的疾苦不忍漠然,而力推办学校、兴教育,治水患、驱鳄鱼,解放奴隶,引进良种等好事实事。韩愈真正做到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体现他的一颗爱民勤政之心。经过韩愈的一番努力,潮州的发展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2019年8月,我参加了到河南省学习活动,学习了“焦裕禄光辉的一生、焦桐的故事、泡桐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等有关焦裕禄同志生平事迹,通过学习让我感触良多,特别是焦桐的故事。
焦桐原名为泡桐。泡桐为落叶乔木,生长快、分布广、适合四旁绿化和成片造林;泡桐材质好、用途多,易加工,纹理鲜明美观,不易翘裂变形,不易燃烧,导音性能好。
那为什么被称为“焦桐”呢?这与焦裕禄有关。
焦裕禄(1922年-1964年),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乡北崮山村人。焦裕禄在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焦裕禄来到兰考,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恰在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三十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被碱死,兰考正遭遇了严重的黄沙、内涝、盐碱的“三害”肆虐,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冬春风沙狂、夏秋水汪汪,一年辛苦半年糠,扶老携幼去逃荒”。
面对严重的困难,焦裕禄同志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据资料介绍:在焦裕禄到兰考县报告后的第二天,当大家知道他是新来的县委书记时,他已经深入到农村调查访问去了。他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开座谈会,全面了解灾情及其原因,寻找救灾办法。为了解“三害”,起风沙时,焦裕禄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探索出了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下大雨时,他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他所开创的水利工程,经后来引黄淤灌,最终让二十多万亩盐碱地变为良田。焦裕禄心中装着兰考人民,唯独没有装自己。焦裕禄在兰考艰苦奋斗了475天积劳成疾因病逝世了,年仅42岁。在他的努力下,兰考的严重困难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兰考人民感念焦裕禄,遂把泡桐改为焦桐……
五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兰考县绿树如茵,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
韩木与焦桐,相隔一千多年,受惠的民众都不约而同为主政一方的地方长官重命树名。一千多年以来,在潮汕地区,崇韩、敬韩一直不衰,也“赢得江山改姓韩”现象。五十多年来,兰考人民、全国人民、甚至世界部分国家的人民每年都在纪念焦裕禄,为他树立了纪念碑、纪念馆、命名广场,命名焦桐。
人们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地方长官的尊崇感恩之情,这就是一种为民的情怀,一种质朴的民众赞美情怀。相比那些极少数在任上鱼肉百姓、违法乱纪、贪污腐败的地方官,毫不意外地被人们钉在历史耻辱柱上。这或许可印证一个理念:你心中有人民,人民心中就有你。也或许就是“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作者简介】 蔡德发,空港区砲台镇人,揭阳市作协会员,一些作品见之于《羊城晚报》《揭阳日报》等,参加多套图书的编辑,现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