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发布蔡氏信息

      传递蔡氏情怀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浙江省苍南县金乡镇原蔡家村(东胜村)慈善联..  · 东莞蔡屋举行迎春围餐团圆宴  · 江西省永修县滩溪镇滩溪蔡斌公蔡氏宗祠举行圆..  · 湖南蔡锷生平业绩陈列馆开展新春拓印活动  · 福建省柯蔡宗亲总会祭祖、2024年年会暨表彰大..  · 广东湛江蔡氏宗亲总会举行辞旧迎新晚宴  ·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蔡氏宗亲会成立  · 福建南安柯蔡氏源流文化研究会第二届理监事会..  · 广东省增城黄猄冚蔡氏宗祠暨贵台蔡公祠堂重光..  · 《爱我蔡家》歌曲首发仪式在广东惠州举行  
文化天地 更多

典故传说

蔡氏文化

谱牒文化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总 编:蔡海峰

手 机:13719670907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天地 > 典故传说 > 内容 

江西金溪明朝宰相蔡国用故里行

作者:李晓东  发布时间:2015/1/23

   早就听说金溪县石门乡靖思村是明朝宰相蔡国用的故乡。蔡国用是明朝崇祯时一个很有才能和作为的宰相,他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敢于同魏忠贤作斗争,还培养、提拔了大量人才。靖思这个在历史上出过朝廷一品大官宰相级大人物的村庄,到底有何不同凡响之处呢?

   一个初冬之日,我同友人欣然前往。从抚州乘车到金溪县城,再换车经左坊乡到石门乡下车,然后步行到靖思村,大约有百余里路程。当我从石门乡政府下车朝靖思方向走去时,我一路猜想靖思村到底会是什么模样呢?

   走了很远,我依稀看到一个村庄的气势和氛围,与众不同它三面环山,二水护田,村外芦河从东北角向西绕村而过,直折南下,注入抚河,村前有涂岭下来的小港从东向西,与芦河接口,这两条河很像村子的护城河。而在村子的东、南、西方向有涂岭、鸣山等,逶迤不断,连锦起伏,真是山外有山,山后有山,山上有山,一山连着一山,一山比一山高。山间云雾缥缈,烟雾笼罩,山色由远而近分出不同的层次,有乳白、烟绿、褐黛、苍翠等,逐渐明晰起来,给人以极强的纵深感。村子不仅风景优美,就是从风水的角度来看也与众不同,显出雍容的大度和非凡的气势,还真像个出过大人物的地方呢。

   走进村里,我顿感古意森森,古韵绵绵,古风悠悠。

   我发现村里老屋极多,多为明清时建的,有四栋直进的进士第、大夫第,宽广而幽深,极具藏龙卧虎、吐纳万象的恢宏气度;有庄严肃穆的蔡氏宗祠,白天还锁着两扇沉重的大门,一般人不能随便出入;有古代遗存下来现在业已废弃的老布店。听村中老辈讲,过去这里老屋特别多,连成一片,若逢雨天,一个人从村西走到村东,完全可以不经过屋外,脚不沾泥,不过湿地,只从老屋的弄堂便可一直穿过去。昔日老屋的宏大规模,由此可窥见一斑了。像这样气宇非凡的老宅在乡村实属罕见。

   村中的“古”气,还可以从村里难以计数的青石板、麻石板上显示出来。在幽深曲折的巷道上,在老屋的天井、厅堂、厢房乃至院落里,我看到太多的石板条了,它们平平整整地铺着,显得过分铺张,甚至有些奢侈了。走在石板上,你心里会格外踏实,会觉得生活节奏减慢了,会觉得这里的白天太长了,会觉得自己实实在在地活在人世间,丝毫没有身在都市中的那种虚幻感。你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踏上石板上的足音,仿佛从地层深处传出来的,遥远而神秘。来这里打捞童年的旧梦,或访祖寻根,我想,那将再好不过了。

   村中的“古”气,甚至可以从一些老屋后院栽种的桑树上显示出来。我在一栋老屋的后院里,看到了许多桑树,古意盎然,古风袭人,让我想起先民们种桑养蚕的艰苦而浪漫的生活。我甚至幻想在这里会邂逅《诗经》中年轻美丽的采桑女子呢。

   在村里,热情好客的蔡人达老人还带我们观看了过去的老街和卖布店。听老人说,过去,这一带水运发达,村西还有泊船的码头,过往商贾云集,常常到村里歇脚投宿,因此村里有街坊店铺,颇为繁华。相传,蔡国用常常蹲在码头上读书,他的妻子邹氏最看不惯他,说他若能获取功名,她愿打赤脚淌水过河回娘家,永不回头。还别说,后来蔡国用从这里乘船沿水路进京赶考,结果高中进士,其妻邹氏真的打赤脚淌水过河,回到芦河对岸鸣山脚下的娘家邹村里,从此再也未回过靖思村。不错,蔡国用有志气,发愤苦读,终获功名,而其妻邹氏有骨气,恪守誓言,永不反悔,这是一个多么美丽而伤感的传说啊。

   令人遗憾的是,后来旱路交通便利,水运日渐萧条,芦河慢慢冷落了。靖思村再也不像昔日那样繁华兴旺了,它就像潮水退却后搁浅在河滩上的贝壳,动弹不得,无奈地躺着,躺着。村里冷落的老街,废弃的卖布店,空荡的旧书院,破旧的老祠堂,静静地沐着初冬的阳光,仿佛曾经沧海、阅尽世事的老人,习惯了沉默,习惯了在怀旧和回忆中超然地打发时日,什么话也不愿说,什么话也不屑说,什么说也不必说。

   不过,好在靖思村数百年来文运昌盛,人才辈出,令人欣慰。过去,除了出过蔡国用这样的大人物,村里还出过不少进士、举人。我在一栋老屋里就看到两块“经魁”牌匾,一块上题有“乾隆戊子科中式第二十一名举人蔡辉祖立”的小字,另一块上题有“乾隆壬午科中式第九名举人蔡熙臣立”的字样,那牌匾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如今,靖思村更加崇尚读书,儒风代起,出过很多大学生,还有博士生,其中不乏中山大学教授蔡文显这样的当代知名人士。

走在靖思村里,你也许不会相信,这个千余人的村庄竟有近十种姓氏(除外地嫁来的妇女),有姓蔡的、姓李的、姓谢的、姓车的,等等。较之数千人清一色都姓董的乐安流坑村,无疑,靖思村要宽容得多,大气得多,“民主”得多。靖思村能敞开胸怀,毫不排外,着实让人肃然起敬。古话说得好,宰相肚里能撑船,靖思村真不愧为出过宰相的地方了。

   然而,徜徉于靖思村,我不可思议不能容忍的是,靖思村里的一些年轻后生并不懂得珍惜祖传下来的财富。有人把老屋内的雕花窗、题匾、内东门花板等贱价出售。更有人将题有“经魁”、“文魁”、“清华伟望”等字样的牌匾用来补门补壁,他们不知道那些题字的书法功底何其深厚,不知道字迹出于何人之手笔,不知道它们是保存了多年的文物。比如在一栋老屋的厅堂里挂有“读易堂”的牌匾,书风酷似米芾,后面果然铃有印章:米芾元章书。它若真是米芾的行书真迹,说不定还是稀世珍宝呢。而在一栋老宅的天井里,我更惊心动魄地看到明清时书院里用过的大水缸,被人视为废品弃之不顾,任其毁坏。他们何尝懂得价值?更有一些村民,嫌老屋里铺嵌的石板条碍手碍脚,不便推车过路,竟欲撬掉石板条,或者干脆搬出老屋,迁到新房居住,好不荒唐!

   漫步于靖思村,我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听村里说,随着抚河廖坊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届时河水将淹没金溪石门乡的不少地方,很多村庄将要迁移,但靖思村因地形高而幸免,宰相故里将安然无恙。相反,随着廖坊水利枢纽的建成,芦河水运或许又将兴旺起来。到时,靖思村若打出“宰相品牌”,说不准,它将同乐安流坑一样,成为一个新的旅游景点呢。 

·上一篇:蔡锷出京的故事 ·下一篇:天下蔡氏不拜关公的历史原由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首页 | 稿留 |责权声明 | 联系网站 赞助网站 功德榜 |

部   箱:cs1046@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