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发布蔡氏信息

      传递蔡氏情怀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浙江省苍南县金乡镇原蔡家村(东胜村)慈善联..  · 东莞蔡屋举行迎春围餐团圆宴  · 江西省永修县滩溪镇滩溪蔡斌公蔡氏宗祠举行圆..  · 湖南蔡锷生平业绩陈列馆开展新春拓印活动  · 福建省柯蔡宗亲总会祭祖、2024年年会暨表彰大..  · 广东湛江蔡氏宗亲总会举行辞旧迎新晚宴  ·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蔡氏宗亲会成立  · 福建南安柯蔡氏源流文化研究会第二届理监事会..  · 广东省增城黄猄冚蔡氏宗祠暨贵台蔡公祠堂重光..  · 《爱我蔡家》歌曲首发仪式在广东惠州举行  
文化天地 更多

典故传说

蔡氏文化

谱牒文化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总 编:蔡海峰

手 机:13719670907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天地 > 典故传说 > 内容 

“蔡氏十世姑,庄氏一世妈”

发布时间:2014/4/18
“蔡氏十世姑,庄氏一世妈”,这是数百年来青阳“五境五土”市域内外民间、东南亚青阳籍华侨间和闽台锦绣庄氏族群间广为盛传的一段反映“庄蔡联婚”美满良缘的佳话。

“庄氏一世”即桃源锦绣庄氏十二世、青阳锦绣庄氏开基祖祐孙谥古山。桃源始祖庄森,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唐光启乙巳(885年)从王潮、王审知入闽,肇基永春桃源里,历五代至宋,声名文物,甲乎一方。至宋南渡后,风华正茂的少年古山从九世曾叔祖宋少师庄夏迁泉郡庄府之东街庄厝埕,官居廷署。生于大宋嘉定辛未四年(1211年)六月初四日子时,卒于咸淳乙丑元年(1265年)七月十一日申时,享年五十有五。

庄古山读书重义,志尚高远。值宋季社会动荡,既而有明农之志,乃致政而归。因爱青阳五岳山水之秀,时往游焉,与宝谟学士蔡次傅、进士王节道同志合,恒为文字之会。大约于绍定庚寅三年(1230年)与蔡氏十世姑、宝谟从妹合婚。蔡氏号五泰孺人,生于嘉定辛未二月初一日戌时,卒于咸淳丙寅二年(1266年)四月二十九日寅时,享年五十有六,卒与古山合葬石鼓山之原,茔曰地震三星。子五:长曰公哲居同安,次曰思齐、三曰公茂居青阳,四曰公望居清漳,五曰公从居潮阳。

伴随着这段“庄蔡联婚”美满良缘佳话的传播,民间还有关于该故居的选址与观音菩萨的渊源传说。传说中,蔡氏嫁入泉郡庄府时,也将原在闺中诚心敬奉的观音菩萨随身迎入东街庄厝埕居所(现二郎巷泉州市第四监狱右邻)。这尊观音原是南海第二尊(出巡用),宋帝南海进香时带回皇宫,后又钦赐宝谟学士蔡次傅认领回家供奉。庄氏一世妈当时尚待字闺中,她慈德宏开,诚心认领并虔诚地在家中敬奉这尊观音,在与庄古山成婚时,便把这尊观音作为一份珍贵、殊荣的嫁妆带进庄家供奉。时局动荡,前景难测,新婚夫妇为觅兴家立业、子孙枝叶臻济之立身安居福地而祈求神示。当夜,观音菩萨托梦:城南官路、青梅之山、顶下市间,肩担一头四条斗笼绳齐断之处即为迁徙肇居福地。

成婚4个月后,夫妇一行向郡城南门外而行,至仙(新)店山前斗笼绳断两条,此时虽青梅满山,但此地只有顶街下街,并未繁荣成市。再求观音神示后继续前行,行至青阳东麓的(青)梅山官路时,果见4条斗笼绳齐断,此地是青阳顶市“市中”通向下市的官路,当时已是泉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北侧有一块蔡宝谟的旧马房地,经神示正是应梦之肇居福地。数百年来,这些生动褒扬观音菩萨灵祐和庄氏一世妈祖德的美丽传说一代传承一代,从没有人花心思去认真稽考情节是否完整或属实。但庄古山遂在此地买田筑室定居,该故居也成为青阳锦绣庄氏之发祥地却是不争的事实。蔡氏并把家中供奉的观音于居所埕前建梅山亭(寺)佛祖宫,子孙后代敬奉为祖佛,距今已有778年以上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

据《泉州桃源庄氏族谱汇编》等谱载,位于现桂山后塘街10号的古山公故居,在元文宗至顺间(1328~1330年)由古山之孙、思齐之子讳圭复字生道号容斋(叟)所重建,始立为奉宗先之祀宇,也称大(宗)祠堂(即现庄氏家庙的前身),并创祭田以敦时祀,匾其堂曰“永思堂”。书门云:“活水头从天水来,清源衍派桃源出。”

这副楹联昭示青阳庄氏郡望天水、光州入闽、桃源发迹、锦绣传芳的深厚文化内涵。现楹联和“永思堂”匾均已无存,但历经宋、元、明、清、民国、共和国至今,作为700多年前始祖考妣在此诞生并养育5个男儿之“摇篮血迹”的庄古山故居,今天依旧保存了元初重建时的建筑结构造型。而祖佛祖宫聘请资深释家担任住持,香火在海内外后裔中长年盛传。当年一世妈在家中设佛堂敬奉观音的宗族传统在海内外青阳一脉庄氏后裔中深深传承了文明和谐的善根。历代庄氏后裔都把观音菩萨视为心中的“佛祖”,认为观音菩萨“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既能消灾添福寿,又能许诺人们世俗愿望的追求。这一民俗信仰也在青阳民众中传播,尤其入清以降,随着上层佛教的式微,青阳下层民众已出现一种家中敬奉观世音菩萨的热潮。与该民俗相应,青阳又有了内头李店上翠山亭佛祖、沿塘头南山亭佛祖和石鼓山菜堂佛祖。1945~1948年间青阳流行鼠疫,沿塘田洋、尾透疫情流行,移居田洋的古山公后裔特举办一次奉请祖佛祖巡境消灾的大型佛事活动。此后,田洋建了莲花寺佛祖宫,尾透也建了宝莲寺佛祖宫。近些时期以来,很多庄氏后裔成了祖佛的虔城居士,每周一、三、五晚都聚集在祖佛祖神堂前诵经,正月初四日为檀越植福消灾特礼(拜)千佛一日,阴历每月廿三日上午都举办做敬等佛事活动以及不定期举办祖佛祖南海进香和青阳五山八堡大巡境活动。此外,还曾为前来庄氏家庙拜祖的菲律宾、香港、马来西亚、泰国、台湾等地区的庄氏后裔谒祖团莅临祖佛祖宫行香礼佛举办诵经、做敬等欢迎活动。2001年春,由青阳庄氏希信房旅港宗贤庄荣显先生捐资,经青阳锦绣庄氏宗亲总会统一筹措,祖佛祖宫在原址原地基上进行原规模的重新修建,寺貌焕然一新。

这次修建对原历史风貌给予很好的保护,宫门两旁墙上原有石柱书云:“亭建梅山莲光普照千家庆,源通桃浪慈德宏开万户春。”

“桃浪”指青阳古八景之一的桃浪桥,也称官桥桃浪或桃花迭浪。宋绍兴初,南外宗皇族赵师玖自郡城徙居后塘街,其后裔建市中,在后塘坑建官桥,来自青阳山(八仙山)及各支脉的山涧之水流经官桥前水面时形成回旋浪花。春雨季节,三月桃花盛开期间,山上桃树的落花随涧溪之水游动,官桥前水面便出现桃花浪景观。

官桥上建有迎送来往官员的接官亭,亭内供奉青阳“五境”神衹之一的境主公。而位于庄古山故居门口埕右前角的祖佛祖宫紧临后塘(盛)街北侧,面对后崎路,此地宋元时是顶市官路,明清后又是青阳做天香时八堡社衹朝天拜会大巡境的境路。佛祖宫门前回廊左前角蹲坐一尊面向后崎路镇煞路箭的石虎,为青阳“五境五土”市域内配备的“五虎”之一。宫前楹联既描绘当年庄古山故居和祖佛祖宫选址泉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的青阳梅山之官桥、市中(后塘街)的吉祥内涵,又与故居的门首所书楹联相互衬托,使“蔡氏十世姑,庄氏一世妈”这段美满良缘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更为厚重朴实。

·上一篇:中华上下五千年·蔡文姬归汉 ·下一篇:蔡姓多出巨儒 家训遵从儒家的“慎..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首页 | 稿留 |责权声明 | 联系网站 赞助网站 功德榜 |

部   箱:cs1046@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